天天看点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作者:中国教师杂志

本文共2887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学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二是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标准对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以及教育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对学科素养、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学科实践等概念的大讨论。广大教育研究人员和理论工作者也开始对基于理解的设计、深度学习、表现性评价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带动实践领域对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等教与学的实践探索。其中,项目式学习由于其深刻的价值意蕴和强大的实践逻辑,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与学方式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项目式学习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美国学者威廉·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曾经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1919年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俞子夷的主持下,开始研究和试行设计教学法。1920年秋,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也在一年级进行试验。1928年,威廉·克伯屈来华,将设计教学法推向了一个新的热潮。设计教学法主张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设计教学法以其鲜明的儿童中心、统整教材及联系生活的价值取向,成为当时学校教育中的一股清流。

那么,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师生通过做项目来开展教和学的活动。一线教师大多是从学校进入学校,很少参与过真正意义上的项目,例如项目招标、项目申请、项目执行、项目管理等,因此往往缺乏项目思维。我们也注意到,全国各地有很多项目式学习实验校,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只做了项目,缺少教和学的活动。所以“做项目”不一定就是做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中必须有教有学。

那么项目式学习什么时候开展呢?很多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就是老师讲完课后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去做。但事实并非如此,项目式学习强调一种“主菜”意识,它不是“饭后甜点”。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式学习特色学校,其课程特色建设应按照项目式学习的逻辑进行,用尽可能多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来统领学校的课程顶层设计,这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又是难得的机遇。项目式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切实认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比如发展、环境污染、暴力、安全、合作等。这些问题缩小到校园中,就成了项目式学习的选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选择主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产品。

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上下功夫。从总体上看,大陆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仍未走出学科本位、灌输为主的传统模式。项目式学习应助推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位一体的系统性变革,应在服务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课堂革命、作业革命、评价革命,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建设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教育生态。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目前,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出台、课程标准的迭代,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将成为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新常态,这与近年来项目式学习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程等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独特育人价值不谋而合。那么,项目式学习到底如何助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推动课改理念的变化。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从知识学习的“累积式思维”中走出来,转向“大目标”,即从教学思维走向课程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本质是教育要确立面向未来的全新育人目标。面向未来,我们到底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准备?这是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应该回答的核心问题。全球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所有教育人重新定位和审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越好?是不是学生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是不是学生刷题量越大越好?我们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能否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比掌握繁杂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要,能否适应环境、合作交往比按部就班的学习更加重要。因此,课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之一就是要更新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影响教材组织方式的变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突出强调了教材的基础性;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教材编写须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总体而言,新版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特征的体现,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更加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这些正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性。

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创新。从课程内容来讲,项目式学习主张整体看待学校和社会、学科和生活、学习和发展的关系;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项目式学习主张知识与知识的整合、知识与事物的整合、知识与行动的整合;从课程实施的视角分析,项目式学习主张设计与实施创生型、生成性课程;从课程形态来看,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知识整合的跨学科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项目式学习具有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课程形态的主要特征,并能够与这些课程形态形成紧密联系。因此,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是一种强调创新、生成、发展、合作的教与学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世间没有推之万世而皆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也有它的缺陷,例如,知识习得的系统性难以保证等。未来已来,我们应持续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助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部分内容有所删改。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微信编辑|leaxyi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姓名+作者单位+投稿栏目+稿件题目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合作数据库

桑国元:项目式学习何以成为课改风向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