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苗沟的前世今生

作者:洛邑过客

#来点儿干货#

苗沟位于邙山南麓、翠云峰西,南至陇海铁路,北迄营庄,西接史家屯,东邻烧沟,为一古村落,村因苗姓和原始地物得名。

1958年修邙山大渠,苗沟村被南北隔开,一分为二,成两个村,分称苗北、苗南。村改居后,苗北、苗南村又改称丽景、丽都社区,村民住进高楼,来处也成回忆。

邙山别名北邙,属秦岭余脉、崤山支脉,自古多峰多沟壑。洛阳境内最高点翠云峰,西有谷地,古时亦多沟,诸如西沟、中沟、东沟等,走向皆偏东南。隋唐时,地处洛阳外廓城西北城角,多砖瓦烧窑作坊,今称苗南烧窑遗址,为河南省文保单位。

苗沟的前世今生

考古发掘探明,遗址窑区规模宏大、布局有序、保存较好,位于苗南村东南,大唐宫建材市场北,东距定鼎路约30米,南临隋唐宫城,东西长约57米,南北宽约22米。窑口为地坑式,两两相对,呈南北中轴对称布局,共两排计18座。

窑区每个窑口,含操作坑、窑室,均系独立存在。窑室空间约15立方米,分别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烟室和烟窗口组成。出土物有唐代砖瓦、瓦当、陶器残片和唐三彩残片等。其中筒瓦最长达50余厘米,方砖浮雕精美,绝非一般常物。

五代十国以降,洛阳没有规模城建,烧窑作坊荒废,附近成了墓冢坟地。赫赫有名的元代名将察罕帖木儿墓,就在苗南村三组。

苗沟的前世今生

苗南烧窑遗址

察罕贴木儿,色目人,汉姓李,字廷瑞,祖籍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公元1328年,出生于今安徽临泉。公元1352年,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察罕贴木儿以镇压红巾军起家,屡有功,进官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公元1362年6月,察罕贴木儿征战山东青州时,被降将田丰、王士诚刺死,追封忠襄王、颍川王,葬洛阳。察罕贴木儿墓冢占地数亩,封土上圆下方,高约15米。1983年7月,察罕贴木儿墓前50米处,出土石翁仲一件,也为元代遗物。

察罕贴木儿死后,地位和兵马,被养子扩廓帖木儿接盘。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本系察罕帖木儿外甥,后过继为儿,人称元末护国名将,几以一己之力为元续命,被朱元璋视为“天下第一奇男子”。

苗沟的前世今生

明清时期,洛阳也经战乱,但社会明显有一相对稳定期。约在此时,一户苗姓逃荒至废弃的烧窑作坊附近,在沟中觅得一孔破窑栖身。苗某时为养家糊口,用仅有的散碎银子,收购了些小麦、谷物,买来一盘石磨,自己加工成面粉,再拿到集市卖,赚个辛苦钱。

由于勤俭耐劳,老实本分,原材料又新鲜,苗家石磨面一经问世,很快就以物美价廉打开销路,常供不应求。为多赚钱,苗家人也是拼了,晚上磨面,白天卖面,忙得不亦乐乎。

邻村乡亲见状,有主动赊给粮食的,有的干脆入伙磨面。大家的好意,苗家心领神会,来者不拒,一概欢迎。就这样,苗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越来越好。苗字号招牌,在洛阳城很是好使。

苗沟的前世今生

拆迁中的苗北村

每天傍晚,沟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都是吱吱呀呀的磨面声,人喊牲口叫,一派繁忙景象。黎明时分,往城里送面的马车,一辆接一辆从沟里出来,也十分壮观。

久之,苗家所在的那条沟,人称“面沟”,亦称“苗沟”。由于"苗"与“面”发音相近,叫啥意思一样,也不为错。沟后来人气大旺,形成固定村落,被统称“苗家沟”,简称苗沟,一直沿袭。

苗沟之名,清初已正式在编。编篡于清乾隆十年的《洛阳县志》,里保目即有“西北路五里苗沟”之语。此句意说,苗沟时在清洛阳县、今之老城西北,两地相距五里远。

苗沟的前世今生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谢谢。

苗沟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