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作者:国妈母婴

《儿童自然法则》是一本告诉我们怎样培养出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并且使其拥有非凡创造力、想象力及智慧。

这是由著名作家霍华德·加德纳写成的书籍。

在他的作品中,总能找到一些孩子和父母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动物本能”和“生态学原理”等,但却不会让人觉得生硬或者深奥难懂,反而像有魔力似地吸引着读者往下阅读。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做什么,不是发明新方法,而是不要侵扰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内心想法。

只有了解了孩子,我们才不会试图走捷径,明白欲速则不达。

当我们给孩子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当我们给孩子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我们给孩子一个有力的帮助,当我们给孩子一个善意的提醒时…孩子们就会主动学习,就会自信地成长,就会有无限的创造力··…这就是自然法则。

尊重孩子的法则去教育是事半功倍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打破这种法则,以成人的规律法则来教导孩子,这样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关注点不在如何教育孩子,而在于行为如何影响孩子

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也许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有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甚至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通常,孩子在外摔跤时,很多家长会表现的比孩子还激动,孩子看到家长那么惊慌失措更觉得委屈。

然后为了安慰孩子家长们会告诉他:“都怪这个地板害我们宝贝摔跤,我们打这个地板好不好。

于是,小朋友在心里就会默认为是地板的错,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在将来遇到挫折时也会容易将错误归因于别人。

如果孩子在自己摔跤的情况下,家长们不在大惊小怪,不在把错误归因于外界,而是告诉孩子:“没什么打不了的,我们不小心摔跤爬起来就好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这个时候孩子就不会把摔跤太当回事,结果是不是不同了呢。

很多人培养孩子这件事上绞尽脑汁,花里呼哨,但事实是我们无需那么复杂。

婴儿获得的所有认知,无论是语言规律,物理原理或是社会规则都是从日常的亲身体验中习得的,也就是我们要多让他动手,用感官去体验,理解周围的世界。

我们只需陪在他身边,需要的时候给他解释,放手让他去生活,扔东西,玩沙子,光脚玩水,踩草地,踏石板路,和他一起开怀大笑,阳光灿烂时带给他感受沙子的温暖,不会玩球的时候叫他如何抛球和接球。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越是乖学生,越难以自己去做选择和判断结果

家长们总是觉得自己孩子不听话,不乖,书中谈了一个小故事,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当时正在忙,请另一个小朋友帮忙,而另一小朋友说拒绝了,说他自己也在忙。

一开始老师有些难过,后来立刻调整,明白这是孩子独立的表现,他说“哦,是的,我没注意到,你说得对,我找找其他人。”

之后这个孩子忙完主动过来问老师是否还需要帮助。

当我们遇到孩子不愿帮忙,或者不听指令时,我们往往会发脾气,我们会无限放大这件事,觉得我们为孩子做了很多,孩子却一点小事都不帮忙,此刻我们更应该静下来想想自己的要求期待是否合理。

“乖孩子”是个甜蜜陷阱。

当孩子被“乖孩子”的身份绑架,他会把所有的精力用来讨好父母,争取表扬而不是去探索世界,自我成长。

他会把所有的责任甩给父母,拒绝自己承担。

他会活在“乖孩子”的面具底下,别人一点点的负面评价都会压垮他的心理防线。

请让他成长为有血有肉,会犯错也会成长的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乖孩子”

作为曾经的乖学生,真的扎心。

太乖的孩子,他们不懂得感知自我,只会依赖大人的专断评判,他们不在乎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而是有没有赢过同学,有没有得到老师更多的喜爱。

学会遵从自我内心去做决断,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基础,比光鲜成绩重要太多。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以爱为中心,让孩子学会终身成长

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自然法则的习得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从大自然中学习,家长(老师)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需求,学会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

《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父母不因给予了孩子生命而将其视为私有物品,不因为有了孩子付出很多而索取回报,不因身为家长而自以为可以主宰孩子命运。

古人拥有的大智慧值得是我们花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字里行间里透露着他们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领域与思考。

其中还有一个点我认为非常容易被忽视也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在孩子情绪强烈时,会把他扔在一边,任由他哭泣,想着让他自己学着冷静下来。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独立控制情绪,长大成人后,他很可能缺乏情绪调节力,缺乏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抗压力。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把孩子扔在一边尽管最终他会安静下来但是千万别以为他就此学会独自处理情绪。

他停止哭泣只是因为身体出于保护机制本能地压制情绪,但未来他会更加难以应对情绪问题。

首先是安抚,用爱的方式让他平静下来。告诉孩子他感受的是怎样一种情绪,以及为何产生这样的情绪。

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再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阅读能引导解放,让人拥有独立获取任何一种知识的自由。我们的任务,不是引导孩子去成为某种人,而是赋予他得以保持自我和创造激情的能力和手段。

奖励这种有形的回报,会让孩子内心的无形回报被削弱。孩子来学校是为了自己,不应是受到奖励的驱使。

孩子们天生具有无限潜能。他们的大脑飞速运转,所见所闻都会产生神经元的联结。

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教”什么,而是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轻松,真实,丰富多彩,自由,有爱和陪伴,能接触到大自然。在这里,孩子们能尽情探索,敢于出错,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来疗愈,运动协调性、五感的敏锐度、韧性、消除紧张感。可以参与的活动:不同季节的郊游、爬山、露营活动、自己种植并观察植物等。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儿童自然法则》:不做乖孩子,做自由的孩子

写到最后

孩子跟随内心自发的学习,得到的回报是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满足感,这种自身的回报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为其提供战胜困难的勇气。

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内心的热爱以及激发自我驱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和兴趣班是为了自己,而非拿到得到贵重的玩具奖励,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外部奖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破坏内心指引的机制。

鲁迅先生曾说: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

希望读到这篇书评的你做一个尊重、理解孩子、为孩子插上梦想翅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