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作者:国妈母婴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有亲疏远近,而判断亲密关系的标准,应当在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人这一生,应当做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清楚自己的地位。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君子之交淡如水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也应当像水一样,割不断,却又淡的恰如其分。

这样的关系,在日常的交往当中,必然是说话留三分,说话知轻重。

既不显得生疏,又不会让对方失了脸面。

《红楼梦》中的宝钗,正是这样一位说话有分寸的人。

在一次宴席中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了《西厢记》中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中,读《西厢记》可是不务正业的行为。

细心的宝钗留意到了黛玉的失言,但当着长辈和一众丫鬟的面,宝钗并未当面指出黛玉的不妥。

等到宴席散尽,四下无人之时,宝钗才去悄悄地提点黛玉:

“男人们读书若是不明理,拣那些杂书看了,移了性情,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黛玉顿时意识到了自己昨天在宴席之中的的失言。

宝钗此举,既提醒了黛玉要慎言,又顾全了黛玉的颜面,不至于让她在大众面前尴尬。

这种分寸感,其实就是说话的智慧。

我们时刻要明白,在什么样的场合,知道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

更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别人尴尬,更不会让自己得罪他人。

分寸感掌握好了,就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寸感掌握不好,便会使关系分崩离析。

所以,掌握分寸感,也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懂分寸,是最高级的情商

毕淑敏曾说:

“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每个人都会有不愿被他人涉足的隐私和生活圈子,比如一些挫折、磨难和情感经历。

但是,总有一些人,因为关系好,然后随意调侃,做事也不知轻重,暗地里说三道四,不仅刨根究底,甚至干涉别人的私事,这样的人不仅情商低,更加不懂分寸。

在某一期《朗读者》节目中,徐静蕾触情伤情想起了去世的奶奶,直言:“唯一不能让我掌控的,可能还是家人。”

奶奶过世后,她伤心不已,连弟弟的婚礼都没有参加,就跑到国外逃避伤痛。

见徐静蕾情绪有些难过,董卿对她进行安慰:“地上如果有一个人死了,天上就会多一颗星,因为它要给活着的人照亮。”

然后,董卿才接着问道:“有什么特殊的时间,你能感受到奶奶吗?”

谈到这里,徐静蕾想起记忆里奶奶的画面,在现场失控落泪。

此时,如果主持人趁机追问,让徐静蕾说出更多感人的故事,收视率肯定能非常高。

但董卿没有这样做,她不再谈这个话题,而是静候一旁,待徐静蕾恢复平静后,温柔地说没关系,并巧妙地转入下一环节。

分寸感,是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把握,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他人善意的保护。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就是懂得用心里的尺子,去猜出旁人心中到底需要什么,并不露痕迹地配合。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有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从职场到个人生活,从同事关系到家庭关系,有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日前,一则“失去分寸感的伴侣有多可怕”登上热搜,互动超过两百万。

一条评论获得了高赞:

有对象的人,要跟别人保持距离;你知道这个人有对象,也要跟这个人保持距离。

有人类学家认为,根据人们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个体空间划为四种距离。

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所谓分寸感,可能就体现在对“距离”的遵循上。

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不同,你觉得可以接受的社交尺度,在别人看来则可能超越了令人舒适的安全距离。

所以,与他人相处须有分寸感,自重且尊重他人,这是最高级的相处之道。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互动而不越界,这大概是最令人舒服的相处方式之一。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分寸感,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写在最后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把握分寸感。

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舒适;只有懂得分寸地交往,才可长久;只有守住边界的相处,才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