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秀水桥影 | 绿涧桥

作者:嘉兴正春和文化

秀洲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水乡泽国,以大运河为主轴的水网沟通南北,横亘古今。

水乡桥多。秀洲现存的古桥还有一百多座,从被列入全国文保单位的长虹桥,到反映地方风貌的鱼池汇桥,再到勾勒历史记忆的国界桥,都依然在时间的风化中,传承着厚重的运河文化和江南古桥文明。

新开辟的《文艺看秀洲》栏目将选取部分有特点的古桥,以文字的叙述再现桥的故事,以照片的拍摄保存桥的样貌,以期用桥为纽带,串联起秀洲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来秀洲,赏烟柳画桥,看长虹卧波。

绿涧桥

摄影/干根华、夏 松

文/邵洪海

秀水桥影 | 绿涧桥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这是唐朝诗人吴融的诗句。绿涧就是水清如碧的河涧,尤其赞颂水色的缥碧。我想象当中的绿涧应该是郦道元在《三峡》里描述的那个样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绿涧桥位于王江泾镇双桥村,原属金桥自然村,跨里荡。从苏嘉公路一路往北,过双桥,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处向东右转,沿着农科路一直往东行驶,穿过几户人家(也只剩几户人家了,大多已经被拆迁,房基上到处是乱石),行至水泥小道,只够一辆车通过,到底,无法前行了,便能看到绿涧桥的身影。

绿涧桥系三孔梁式石板桥,无栏也无桥联,只是在桥额上镌刻着“重建绿涧桥”及“宣统三年”等字样。据文保资料,桥长17.56 米,桥面由3块条石平铺而成,顶宽1.65米。

秀水桥影 | 绿涧桥

金桥自然村四面环水,东面是京杭古运河苏州塘段,南、西、北是东荡和里荡等水域,水路交通方便,是古代一处战略上的要塞。

金桥也称“泾桥”,古称“陉桥”。吴越时期,槜李大战在嘉兴西运河南北草荡一带打得天昏地暗。原本吴国实力要强于越国,战场上的形势也占了上风。不料想越王想出计谋,让一批罪囚排成3行,杀气腾腾地走到吴军面前,又齐刷刷地自刎,这一场面大大震撼了吴军。

趁吴军还没有回过神来时,越军突然杀出,打得吴军乱了阵脚,一时兵败如山倒。溃退时,吴军相互踩踏,死伤无数。越将灵姑浮更是一路追赶吴王阖闾的战车,看准时机以戈相击,伤了阖闾的大脚趾。左右护卫拼死相保,终于将吴王救回至陉桥一带的渚城。

渚城是“吴越八城”之一,和新塍(旧称“新城”)一样,是吴国为防卫越国在吴越边界筑的城堡。

“渚”是水中的陆地,从名字便可见当地的自然风貌。渚城四周都有护城的水流,陉桥是它的入口。望着里荡一带宽阔的水域,我寻思,这真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绿涧桥所在的里荡,外侧是水域开阔的荡,内侧靠近村屋的是一条河道。荡和河道有分有合,实为一体,绿涧桥就横跨在这条河道上。河道稍往东即赫赫有名的蓝荷湾,以产蓝色荷花而闻名,《闻湖志稿》中有记载。

多年前我与双桥的蒋陈华老师闲聊,他也看到过这一带有五色莲(当地人常将荷花、莲花混为一谈)的记载,但没有亲眼见过,不大相信。后来,他说到双桥东边的蓝荷湾走访,当地人说以前这里真有蓝色的荷花,所以才会以此命名。

跟蒋陈华老师谈话不过几年,他就驾鹤西去了,他也许最终都没有见到蓝莲花。有一年,我在油车港镇玲珑湾的一个池塘里看到盛开的五色莲,其中也有蓝色的。我唏嘘很久,想起了一直喜欢文字和莲花的蒋陈华老师。

歌手许巍有一首歌叫《蓝莲花》,据说最初是为唐朝僧人玄奘法师创作的。蓝莲花代表了一种梦想,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清澈高远”。

绿涧桥下的水是清澈的。我从坐在桥北堍的一个老人身旁走上绿涧桥的10级台阶,站在桥中央仰望天空,蓝天白云,如此高远。

回想我刚寻到绿涧桥时,随口向老人问了一句:“老伯,这是绿涧桥吗?”

他说:“是的。”

他问我来干什么。我说看这座桥。他说:“吃得空。”

之后无论我问什么,他都不再搭理我。我感到很奇怪,再看桥北堍仅剩的房屋,我突然明白,也许他心中有些不满,所以对外界才如此冷漠。

秀水桥影 | 绿涧桥

编辑:柴 琤

责编:李 利

审核:林 荣

【来自文艺秀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