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秀水橋影 | 綠澗橋

作者:嘉興正春和文化

秀洲地處杭嘉湖平原,屬水鄉澤國,以大運河為主軸的水網溝通南北,橫亘古今。

水鄉橋多。秀洲現存的古橋還有一百多座,從被列入全國文保機關的長虹橋,到反映地方風貌的魚池彙橋,再到勾勒曆史記憶的國界橋,都依然在時間的風化中,傳承着厚重的運河文化和江南古橋文明。

新開辟的《文藝看秀洲》欄目将選取部分有特點的古橋,以文字的叙述再現橋的故事,以照片的拍攝儲存橋的樣貌,以期用橋為紐帶,串聯起秀洲的人文曆史和風土人情。

來秀洲,賞煙柳畫橋,看長虹卧波。

綠澗橋

攝影/幹根華、夏 松

文/邵洪海

秀水橋影 | 綠澗橋

“綠澗支離久,朱門掩映深。”這是唐朝詩人吳融的詩句。綠澗就是水清如碧的河澗,尤其贊頌水色的缥碧。我想象當中的綠澗應該是郦道元在《三峽》裡描述的那個樣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綠澗橋位于王江泾鎮雙橋村,原屬金橋自然村,跨裡蕩。從蘇嘉公路一路往北,過雙橋,在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處向東右轉,沿着農科路一直往東行駛,穿過幾戶人家(也隻剩幾戶人家了,大多已經被拆遷,房基上到處是亂石),行至水泥小道,隻夠一輛車通過,到底,無法前行了,便能看到綠澗橋的身影。

綠澗橋系三孔梁式石闆橋,無欄也無橋聯,隻是在橋額上镌刻着“重建綠澗橋”及“宣統三年”等字樣。據文保資料,橋長17.56 米,橋面由3塊條石平鋪而成,頂寬1.65米。

秀水橋影 | 綠澗橋

金橋自然村四面環水,東面是京杭古運河蘇州塘段,南、西、北是東蕩和裡蕩等水域,水路交通友善,是古代一處戰略上的要塞。

金橋也稱“泾橋”,古稱“陉橋”。吳越時期,槜李大戰在嘉興西運河南北草蕩一帶打得天昏地暗。原本吳國實力要強于越國,戰場上的形勢也占了上風。不料想越王想出計謀,讓一批罪囚排成3行,殺氣騰騰地走到吳軍面前,又齊刷刷地自刎,這一場面大大震撼了吳軍。

趁吳軍還沒有回過神來時,越軍突然殺出,打得吳軍亂了陣腳,一時兵敗如山倒。潰退時,吳軍互相踩踏,死傷無數。越将靈姑浮更是一路追趕吳王阖闾的戰車,看準時機以戈相擊,傷了阖闾的大腳趾。左右護衛拼死相保,終于将吳王救回至陉橋一帶的渚城。

渚城是“吳越八城”之一,和新塍(舊稱“新城”)一樣,是吳國為防衛越國在吳越邊界築的城堡。

“渚”是水中的陸地,從名字便可見當地的自然風貌。渚城四周都有護城的水流,陉橋是它的入口。望着裡蕩一帶寬闊的水域,我尋思,這真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綠澗橋所在的裡蕩,外側是水域開闊的蕩,内側靠近村屋的是一條河道。蕩和河道有分有合,實為一體,綠澗橋就橫跨在這條河道上。河道稍往東即赫赫有名的藍荷灣,以産藍色荷花而聞名,《聞湖志稿》中有記載。

多年前我與雙橋的蔣陳華老師閑聊,他也看到過這一帶有五色蓮(當地人常将荷花、蓮花混為一談)的記載,但沒有親眼見過,不大相信。後來,他說到雙橋東邊的藍荷灣走訪,當地人說以前這裡真有藍色的荷花,是以才會以此命名。

跟蔣陳華老師談話不過幾年,他就駕鶴西去了,他也許最終都沒有見到藍蓮花。有一年,我在油車港鎮玲珑灣的一個池塘裡看到盛開的五色蓮,其中也有藍色的。我唏噓很久,想起了一直喜歡文字和蓮花的蔣陳華老師。

歌手許巍有一首歌叫《藍蓮花》,據說最初是為唐朝僧人玄奘法師創作的。藍蓮花代表了一種夢想,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清澈高遠”。

綠澗橋下的水是清澈的。我從坐在橋北堍的一個老人身旁走上綠澗橋的10級台階,站在橋中央仰望天空,藍天白雲,如此高遠。

回想我剛尋到綠澗橋時,随口向老人問了一句:“老伯,這是綠澗橋嗎?”

他說:“是的。”

他問我來幹什麼。我說看這座橋。他說:“吃得空。”

之後無論我問什麼,他都不再搭理我。我感到很奇怪,再看橋北堍僅剩的房屋,我突然明白,也許他心中有些不滿,是以對外界才如此冷漠。

秀水橋影 | 綠澗橋

編輯:柴 琤

責編:李 利

稽核:林 榮

【來自文藝秀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