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作者: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部署在三八线两边的北南双方军队,在经过长期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和一系列小规模武装冲突之后,终于在这一天燃爆了以武力解决统一问题的战争火药桶。

1、斯大林的意外

跨越三八线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开始于当日凌晨4时20分(当地时间)。此时,北京时间为25日3时20分,莫斯科时间为24日22时20分,华盛顿时间为24日14时20分。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6月28日,人民军攻进汉城(今首尔)。同日,朝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对三八线以南作战的人民军全体人员增发战地工资,标准为:将军和军官增加50%,列兵和军士增加100%,非军职人员增加50%。

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但胜利中也有隐忧。从最初战果看主要缺点是未能在汉城地区达成合围并大量歼灭韩军有生力量的目标。

韩军部队向南退却,尽管处境狼狈,但尚未出现大批投降和被俘的情况。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在战争开始后断然决定实行军事干预,朝鲜内战迅速升级演化成一场国际战争。

战争的性质变了,前景亦蒙上一层阴影。

美国迅速、高调、强力介入朝鲜内战,大大出乎苏联领导人的意料。

本来,斯大林之所以同意采取军事行动,前提是认定美国不会介入半岛战争。

1950年4月,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期间,曾对美国干预问题作过如下分析:

从政治上看,此前,美国没有打算干涉对其更为重要的中国的内战,以挽救其盟友蒋介石,由此推断,美国更不会插手面积更小、更加微不足道的朝鲜,以拯救李承晚和他的南朝鲜政权。

从军事上看,南朝鲜军事力量薄弱,根本不是北朝鲜的对手,一旦战争爆发,人民军可以速战速决。

当时,估计战争可以速决有4个理由:

(1)北朝鲜将在三天内取得军事胜利;(2)将有20万南朝鲜共产党员举行起义;(3)南朝鲜游击队将支援人民军作战;(4)美国也没有时间为实施干预做好准备。

斯大林同意以上分析和估计,据解密档案透露,对斯大林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他看到了苏联情报部门通过特殊手段窃取到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482号文件。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这份高度机密的文件明确地把朝鲜置于美国太平洋防御圈之外,斯大林认定它是真实的。基于这些情况,斯大林作出即使半岛发生战争,美国也不会出兵干预的判断。

2、斯大林与金日成的自大

赫鲁晓夫当政时曾不负责任地编造说,朝鲜战争是由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决定的。

对此,邓小平、彭真1960年9月在莫斯科与苏共领导人当面进行过对质。

彭真指出:

你们苏共中央很清楚,这个问题是你们和朝鲜领导人决定的,决定后才通知我们,怎么能够说是我们呢?在你们作出决定以前,毛泽东同志曾经提过意见,说如果发动战争,不只是对南朝鲜的问题,而且是牵扯到美国的问题;不是南朝鲜是否可以拿到手的问题,而是北朝鲜是否能够保住的问题。这就说明,毛泽东同志明确地反对过在朝鲜开战。事实就是如此,毛泽东同志是反对的,为什么一定说是毛泽东同志和斯大林共同作的决定,你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是什么用意?

邓小平接着彭真的话说:

就是要证明中国人生来就是“好战”“要侵略”。这些事实,让我们感到奇怪。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领导人之所以不赞成朝鲜开战,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的军事干预一直持有更为客观、冷峻的认识。

早在1949年5月金一访华时,毛泽东就对他谈到,一旦开战,“麦克阿瑟能够迅速把日本部队和武器调到朝鲜来”。

1950年5月,毛泽东与金日成会谈时问他:

如果朝鲜发生内战,美国会作何反应?毛泽东认为,既然李承晚政权是美国扶植的,朝鲜又离日本很近,所以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干预的可能性,朝方在行动前,应该考虑到这一危险。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金日成回答:

美国唆使日本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美国人派上两三万日本兵来,也不能改变战局,只能使人民军的斗志更加坚定;至于美国直接参战,那更是不可能的。

具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毛泽东还是告诫说:

帝国主义的事,我做不了主,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准备一下总是必要的。

据师哲记述,金日成在与毛泽东会谈时表现得相当自信,他确信美国不会出兵,至少没有时间出兵,因为北朝鲜两三个星期之内就可以结束战斗。

这与他对斯大林陈述的理由相同。

当毛泽东询问金日成是否需要中国提供军事支援时,金日成胸有成竹地回答:

有北朝鲜自己的军队,再加上南朝鲜游击队的配合,他们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中国在军事上卷入。

杨尚昆也有类似记述,他晚年回忆说,当毛泽东表示如果美军介入,过了三八线,中国将以志愿军名义出兵支援朝鲜时,金日成“婉言谢绝”,说“中国没有出兵的必要”。

以后,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谈及此事,指出:

“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要严重注意外国反动军队侵略朝鲜的可能性。”

3、以联合国的名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并一度拥有核垄断地位。

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安排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他国“内政”,只要美国认为与自己“安全”有关,世界任何地区都可纳入它的关注范围,划在它的防线以内;一旦有事,它就会以它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干涉,直至出兵打仗。

对于美国的帝国主义本性,中国领导人是有深刻认识的。正因为如此,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中共中央对美国可能的干涉包括军事干预始终保持高度警觉。

即使在中国革命发展最为顺利、胜利前景已经十分明朗的时候,毛泽东等领导人仍将美国出兵干涉这一最坏的可能性估计得相当充分,并将其计算在总的作战计划之内,以使自己不至于在突然事变到来时手足无措,陷于被动地位。

毛泽东也是用这种观点来看待美国干预朝鲜的可能性的。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还应指出一点,美国对朝鲜内战的军事干预,从形式上说,采取了一个与以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军事干预时不同的做法,那便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这一招也是苏联方面没有料到的,或者即使料到了开始时也没有特别把它当回事儿,因而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美国决定实行军事干预,是与它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指责北朝鲜为“入侵者”并通过支持美国采取军事行动,以击退所谓对韩国的“入侵”的决议同步进行的。

安理会这个决议,不仅使美国的侵略性质的军事干预有了“合法”的包装,而且拿到了“联合国军”这面大旗,从而能够在这面旗帜下纠集一帮盟友,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开进朝鲜打仗。

遗憾的是,在安理会讨论通过这一决议的关键时刻,苏联仍以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没有解决为由拒绝出席安理会会议,因而未能及时行使至关重要的否决权,使得美国炮制的决议得以顺利通过。

这无论对苏联、对朝鲜,还是对中国,都在政治上造成很大的被动。

对于苏联这个举动,后来许多研究者深感困惑,有人甚至怀疑其中可能包藏着什么“阴谋”,而实际上,这就是斯大林的一个低级失误。

时任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的葛罗米柯在其回忆录里所作的解释很简单,可能也最接近事实。

他说,斯大林当时认为,美国就朝鲜问题致安理会的信里对苏联和朝鲜使用了“挑衅甚至是侮辱的论调”,一怒之下指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对安理会会议采取抵制行动,从而放弃了使用否决权的机会。

葛罗米柯写道:“这一次斯大林一时感情用事,没有作出最佳决定。”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朝鲜战争打起来之前,毛泽东对美国军事干预作出了与苏、朝领导人不同的估计。战争打起来之后,美国的军事干预由可能变成现实,对于由此产生的危险及应对之策,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意见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4、要不要派顾问?

斯大林对美国采取大大超出他预想的干预行动深感不安。

据俄罗斯解密档案记载,7月1日,他致电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令其立即向莫斯科汇报如下问题:

(1)朝鲜人民军司令部是否打算向前推进,还是决定暂停推进?

(2)朝鲜领导人如何看待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地区的袭击?他们是被吓坏了,还是在继续地顽强坚守?

(3)朝鲜政府是否打算对袭击和武装干涉提出公开抗议?

斯大林指出:

朝鲜人民军必须坚决继续进攻,因为南朝鲜解放得越快,外国干涉的机会就越少。他让什特科夫通知金日成,苏方将完全满足朝鲜方面关于供应弹药和其他军需品的申请。

对斯大林来说,有个底线自始至终都很明确,那就是必须确保苏联不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一开始,他就完全排除了直接出手帮朝鲜打仗的任何可能性。至于向朝方提供军事援助,他采取的方式也是有选择、有节制的。他只同意以供应弹药和其他军事物资的方式进行间接支援,而谨慎地避开了一切可能导致苏联直接卷入战争的措施和行动。

斯大林对向朝鲜前线派遣苏联军事顾问的态度,便反映了这一点。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俄罗斯解密档案中有这样的记录:

7月3日,金日成会见什特科夫,指出前线形势严峻,请求苏联方面指导朝方“如何在这一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对军队的指挥”;他请求苏方为人民军新建立的两个方面军各派出两名军事顾问(分别任方面军司令员顾问和炮兵司令员顾问),准许苏联总军事顾问瓦西里耶夫及军官组随同前线指挥部一起赴汉城,并常驻在那里。

几天后,金日成又通过什特科夫致电斯大林,请求允许在朝鲜前线司令部和两个方面军司令部里使用25~35名苏联军事顾问,理由是“大陆军事干部尚未充分掌握指挥现代军队的艺术”。

对于苏联大使未能准确揣摩苏联领导人的意图,对朝方建议未加劝阻便直接传递回国的行为,斯大林极为不满。

他发电给什特科夫加以斥责:

“你们的表现是不正确的,因为你们事先没有询问我们,就答应朝鲜人给他们派苏联顾问。你们应该明白,你们是苏联的代表,而不是朝鲜的。”

斯大林指示:

苏联军事总顾问不要随人民军前指移至汉城,而要留在平壤不动;其他军事顾问可按朝方要求的数量派出,但必须“让他们穿上便装,作为《真理报》的记者到前线参谋部和方面军部队中”。

他还给什特科夫下达死命令,要他“负责保证我们的顾问不落入敌人手中”。

为了将战争进行下去,同时避免引火烧身,斯大林采取了两手措施:

一是不断给朝鲜领导人打气,坚定他们的决心,催促其加快进攻速度,以缩短战争持续时间,不给美国扩大军事干预的机会,争取在美国干预因素全面发酵之前结束战事;

二是将视线投向中国,提醒和鼓励中国领导人考虑准备向朝鲜提供包括出兵在内的直接军事支持。

5、狂热与冷静

中国领导人对美国实行军事干预并不惊诧,因为这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当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美国的军事干预将对朝鲜战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美国还会不会有进一步的行动?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7月2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朝鲜战场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就朝鲜形势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会后,周恩来约见苏联大使罗申,传达中国领导人在这次讨论中形成的意见,重点谈了对美国军事干预危险性的看法。

周恩来指出:

毛泽东主席在与朝鲜领导人的几次谈话中,都谈到了美国干涉的可能性,可惜未能引起他们的重视,现在看来,美国军事干涉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人民军能否挫败美国的干涉,令人担心。

如果说战争爆发之前,中国领导人强调的是美国军事干预的可能性,那么,在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后,中国领导人关注的是这一行动可能的升级及其将造成的更严重的危害。他们对苏联,并通过苏联对朝方提出建议,要他们注意已经出现的和随后可能出现的更大的危险,在战略上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因局势逆转而陷于不可收拾的境地。

7月12日,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情报局局长李相朝带着金日成信函来到北京,毛泽东、周恩来当天在中南海与之会见。

在听取情况通报后,毛泽东谈了对朝鲜战局的看法,指出:

美帝国主义是最凶狠的帝国主义,他们将长期参战,还会向朝鲜投入更多的兵力。他询问朝方是否考虑过何时和如何撤退的问题,并建议金日成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以便保存自己的主力。

具体分析当时情况,许多人之所以对美国军事干预的严重性作出低估,很大程度上与美军参战初期的表现不佳有关。由于轻敌和准备不足,美国地面部队进入朝鲜最初一段时间里,仗打得相当艰难,这自然而然给人一种美国军队也不过如此的印象。

美军第一批投入战场的“史密斯特遣队”,首战便在乌山地区被人民军全歼。紧接着,人民军顺利突破美军沿锦江、小白山构建的防线,重创美军第24师。当时,美军这个主力师被打得如此不堪,以至师长迪安少将本人也在战场上失踪,最后还当了俘虏。

消息传来,各方对朝鲜战局的看法趋于乐观,甚至连周恩来一度也产生了美军战斗力可能还不如南朝鲜李承晚军队的感觉。

即使如此,中国领导人还是认为,在美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战争动员的情况下,它是绝不会轻易承认失败、放弃朝鲜的;它一定会采取新的升级和冒险手段,以打破僵持,扭转战局。它有这个企图,也有这个能力。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在8月初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人民军进抵洛东江后形成的胶着局面进行了分析,再次强调:

在当前形势下,美军可能在人民军后方登陆的危险性增大,如果人民军不能突破洛东江防线,美国增援部队来了,很可能出现十分不利的局面。

与中国领导人的冷静分析相反,苏联领导人仍是热度不减。

8月28日,斯大林通过什特科夫捎信给金日成,要求他“不要因为在与外国干涉者的斗争中没有取得连续胜利而不安”,并以“俄国在1919年英、法、美武装干涉时期的处境,比现在朝鲜同志的处境要困难得多”为例,为朝鲜领导人打气。

他在信中写道:“联共(布)中央毫不怀疑,外国干涉者将很快被赶出朝鲜”;“在革命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下去”。

斯大林要什特科夫将这封信的内容口头转告金日成,书面形式也行,只是不要署上斯大林的名字。

金日成听了什特科夫传达后,“一再强调这封信太好了”,并要求在朝鲜党中央政治局里宣读这封信,理由是“有些政治局委员情绪不对头,了解这封信的内容对他们有好处”。随后,金日成给斯大林回信,表示对赢得“最后胜利充满信心”。

其实,朝鲜战场正在孕育一场更大的危机,美国正计划和准备在朝鲜人民军后方发起一次规模更大、更具有危险性的行动。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已经出兵,斯大林和金日成凭啥还认为能速胜?

中国领导人的意见未能引起友方的注意,他们的预见和忧虑正随着战局变化一步步演进为严酷的现实。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