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清明节游玩日记#

从研发支出上来看,北方华创和中微的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远不及全球龙头厂商,但从占比来看,中微半导体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最高,但高研发的背后,存在的问题是,研发资本化比例非常高,假如扣除资本化支出后,净利润可就亏了。

当然,对于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资本化处理也能理解。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研发费用资本化,这个地方我们此前多次提及,也是中美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差异,考虑到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此处如果大家做实地调研,需要关注。

好,研发投入了这么多,那么,中微半导体和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呢?

芯片制造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制程,即精细度(单位:nm)。两台机器差别有多大,通过其刻蚀最大制程对比就一目了然: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北方华创NMC612D——其最大芯片制程为28nm,该设备已进入中芯国际生产线;

中微半导体的Primo nanova——涵盖14nm、7nm、到5nm尺寸的刻蚀应用,其中7nm已进入台积电生产线。而5nm的精细度已经与国际巨头目前设备水平一致。

研究了这么多,看起来,中微半导体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似乎没多少,但事实上,技术的差距并没有这么乐观。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这样的精细程度,并不是应用于所有的材料。

目前,干法刻蚀根据被刻蚀的材料类型来分类,分为三种:金属刻蚀、介质刻蚀和硅刻蚀。

介质刻蚀,是在绝缘材料上将半导体器件中导电部分分隔开;

金属刻蚀,主要用于连接形成集成电路各个金属部件;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硅刻蚀,主要用于去除不需要的硅材料。

注意,硅刻蚀的难度最高,其为底层电路结构的雕刻,是刻蚀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硅材料刻蚀是对晶体管的刻蚀,其工艺直接定义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精细度)。

因此,我们重点来看硅蚀刻,硅蚀刻的技术难度如何,我们用硅材料对刻蚀的选择比(Highly selective etch)这个指标来看。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举个例子,一个晶圆上有多层材料堆叠构成,只刻蚀上面一层材料(材料1),而同时保证下层材料(材料2)不被刻蚀。材料一与材料2的刻蚀速度的比率称为“选择比”,选择比越高,技术工艺要求越高。

金属刻蚀选择比最低,在4:1到20:1之间,其次是介质刻蚀,在20:1到50:1之间,而对于硅刻蚀,由于多晶硅栅、浅槽隔离等尺寸极小,故精度要求极高,选择比要达到 150:1 左右。

半导体设备第一季第六集差距在哪儿?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