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是香港同胞生活压力较大,还是大家没有和陌生人搭话的习惯。
我和朋友在香港这几天,无论是问路还是借个火机,除了小商铺的老板(前提你得消费)、公职人员,路人基本不会有回应,要么头也不抬,要么摆出不知道也不想说话的手势匆匆走过,甚至遇到一个哥们刚刚点了一根烟,和他借火,完全无视的感觉径自走了。
我情愿相信是这是部分香港同胞的无心之举,如有他念,也不会往心里去。我大中国国民本就应该有包容海川的气魄,就像那些年我们吃过洋人的苦头也不少,可我们总会奔涌向前,义无反顾。
回应我们的,大部分都是大陆过来的游客,烟友之间甚至会彼此乐呵地聊上几句,遇到过海南人、东北人都很热情地唠几句,我也用笨笨磕磕的几句英语帮一个外国女生指路。
只有在菜市场遇到一个四十多年前从汕头来港定居的老人,我们聊了好一阵,老人家是当年的老三届,七十好几岁了,看起来只有六十多出头的样子,还和我们讲,大家都是男人,毫不夸张地说,自己还可以当爸爸。嘿,老人家幽默感十足,他也直言港人的生活压力太大,给我们指了指那些小商铺,他说不要看这些破破烂烂的,一个月租金都要十几万,用工成本高、老人福利待遇高,政府也穷了,从边边角角各种收税。
香港人多地狭,高房价现在依然是人们生活的枷锁。
香港的好多老人仍然在工作,和日本的银发一族差不多,六十多岁的司机,发传单的老人,保安也好多是白胡子。进入发达社会的经济体都得面对老龄化的问题。
香港人均寿命世界第一,食品安全规格全球最严,在这里,港式奶茶每100毫升的热量也才52千焦,内地的好多都是200多千焦,几乎所有饮食都很清淡。作为金融中心、亚洲著名结算中心一向多金,所以这也是香港的最大优势,只是被高房价捆绑得过于压抑了。
2
人们一切向钱看,在大陆绝大部分餐馆,米饭都是可以免费加的,这里12港币一碗,711便利店的矿泉水都是10元起,可乐、奶茶也是10块起,所以这几天干脆喝调饮料了,热量也不高。
在香港的大街上,要么是出租车、大巴车,要么是高端的私家车,都是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保时捷,没有见过马自达,虽然和梁家辉世纪大和解了,开马自达也不再塞车,到如今,没人反对,也没人赞成。
这些车都极新,几乎没见过旧车,也没有其他低端国产车,侧面验证这里能开得起车的都是富人。且阶层固化严重,富人换车和换玩具一样容易。
新能源车都是特modelY/S,几乎没见过model3,偶尔见过一两辆比亚迪的车,护卫舰、海豚。在大陆同胞激烈讨论到底买7.98万的秦,还是加把劲儿买小米su7、特斯拉的时候,月入四五万的港人计算下用车成本,想想还是算了吧,不如攒点钱离港消费更爽,真的爽死。
在香港,购买汽车除了要支付裸车价外,还要缴纳首次登记税(FRT),税率从46%到132%,取决于汽车价值。
比如购买一辆价值3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的汽车,在缴纳FRT后实际要花费48.9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9.6万元)。而在内地,购买汽车只需缴纳购置税(PCT),税率为10%,并且新能源汽车给予免税或减税优惠。香港的油价也是超级贵,所以在香港,普通人根本开不起汽车,即使香港收入的中位数是2万多港币(一万七八人民币左右),港漂一般收入都在4万港币以上,否则没必要来港工作,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住着极小的房子,不用几年就可以攒一笔数量可观的积蓄。到只要想稍微过得体面一些,攒钱的难度就大了。只要不太过人的生活,攒钱就比较容易。
毋庸置疑,香港仍然是全国最发达、最国际化的大都市,全市都是大大小小的银行,而所有的住宅都像是这些的银行的配套而已,不愧是亚洲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2023年的生产总值(GDP)为3835亿美元,总量位列全国第六。排在香港后面的是作为地表最强的地级市苏州,和香港还有2000亿人民币的差距。
香港2023年人均GDP至5.07万美元,约为35.7万元人民币,可谓是冠绝全国,即使在全世界,也是发达的经济体,香港人至少在人均GDP上碾压内地所有大城市,所以有优越感也很正常。人均收入也极高,内地两三千的饭店服务员,在这里大约1.45万港币,折合成人民币也一万大几千了,但是和世界第一的房价相比,这个收入就会被瞬间稀释了。
最贵点的20多万一平,最低的12万左右,这不包括一些豪宅,房价收入比37.57年。纽约是12年(中心城区)。
3
在香港这几天,几乎都是大晴天,但我却感觉没怎么见过太阳,超级密集的建筑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真的佩服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我们来的那一天正好是复活节假期第二天,据乘务员讲“前一天地板上全系人”,有相关数据显示,复活节假期,去大陆的港人有70.9万,也就是说每10个香港人就有一个去大陆度假了,欢迎港人来到广袤的大陆,你会发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最主要的是消费足够低,毫无压力。
4
外国人更多是来工作
和内地大部分城市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外国人好多都在这里工作,甚至好多都是从事底层的工作,我见过一个便利店里的收银小哥讲话是日本腔,问了下,果然是日本人。
还有跳蚤市场早晚摆放货品、收拾货架的都是外国人,有东南亚人、非洲人,也有欧美面孔的白人,但我猜测应该不是欧美的白人。
还有地铁里的流浪汉,摆摊的外国人。从这点看,香港更国际化,目前没听过香港给外国留学生配女陪读,我看到了香港至少没给外国人特殊待遇,就凭这一点,就给香港竖大拇指。别管你是哪来的留学生,到了我们这就应该一视同仁。
5
香港的美 港片的印记
据说香港夜景世界第一,亲眼去维多利亚港看了下,确实很美很震撼。
密集的建筑、内透的灯光、汹涌的波涛构成了香港最美的夜景。
白天,走在街上,因为建筑的斑驳、繁体字招牌在告诉每一个中国人,这里有中国过去的样子,几乎是活化石一般的存在,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繁体字招牌才是中国风独有的美,还有各种药店,这里药店并不是治病的那种药,而是很多类似保健品的小玩意儿,还有各种港式小吃,虽然我确实吃不惯,但是看起来真的很精致,很赏心悦目,主要是清淡,这可能这也是港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小街小巷,随手一拍就是港风大片。
越来越多的国人在看过世界以后,香港对世人的诱惑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和好几个内地来的游客聊过天,大家竟然都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香港也不过如此。
不过这可不是对香港的不重视,恰恰是大家对这座城市曾充满了无尽的想象,港产片的没落也去掉了滤镜。
前天晚上打开香港的电视台,几乎找不到几个TVB的片子,我看了会儿粤语版的《大江大河3》就睡了。
《无间道》有句台词说得好:过去就让他过去,明天还要开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