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作者:国妈母婴

每个母亲都是上天派给孩子的天使,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然而很多母亲其实处在精神内耗当中。

做母亲不仅需要付出爱、时间、精力和陪伴,对母亲而言更是一种自身的修行。

只有一个乐观积极心态健康的母亲,才能养育出一个性格正向、人格健全的孩子。

那么做母亲首先要让自己成为那个乐观积极正向的人,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生活和养育都需要松弛感

具有松弛感的家庭,彼此尊重,他们共同面对周遭的世界。

碗摔碎了,就一起收拾;走错了路,就顺便看看风景;搞砸了事情,就重新再来…

成年人世界的“松弛感”,本质上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抱怨、不责备,以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去平和的沟通。

相比成年人,孩子们更需要这种松弛感。父母的松弛感,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感。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想想工作中每时每刻被KPI包围,被领导小鞭子催促时,你是否还能有好的状态去沉浸在工作本身?

经常有妈妈问我,你家宝宝都报了什么班?纠结要不要也给孩子报个班。

问问自己,去学某一样东西是真的孩子自己喜欢,还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

“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让孩子按照生命本身的节奏去成长。

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生长环境,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受和尝试,生物本身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哦!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别把一场有节奏感马拉松变成百米冲刺!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让妈妈像妈妈,孩子像孩子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于妈妈的角色而言,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养育孩子的过程。

我们在关注养育部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妈妈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

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内在需求,当我们允许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自然也会允许孩子看见真实的自己。

我们是女儿,是妈妈,我们更是我们自己!

留一些独处的空间和时间给自己!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孩子。

真正的爱不是给孩子父母想要的的东西,也不是逼迫孩子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

成为他们先给自己想要的东西,先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跟随我们的样子,成为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不能也不该把自己人生的压力和期待转嫁到别人身上。

是的,没有一个人应该承担、可以承担另一个人的人生。

陶行知曾说: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

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让孩子无负担压力,又能自觉、努力,这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一半富养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爱和陪伴。

一半投资自己,用行动和榜样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

不是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才叫用心,也不是把时间都投入到教育上,才叫负责。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人生是一场体验,养育是体验和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让别人看我们做得多好,孩子多乖、多听话,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他能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独立应对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与事。

父母和孩子之间只有建立平等信任的基础才能进行沟通,让孩子喜欢你的前提,就是让他感受到你的真心。

你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像他朋友一样地相互尊重和交流。

想对我的孩子说:你是第一次做宝宝,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咱们俩得互相担待。

我不完美,所以请你和我一起成长,带我去未来你想去而我没有去过的地方。

生活充满期待和未知,而这些妈妈希望和你一起去经历!

是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对生活最深度的疗愈!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当妈是一种修行》:与其精神内耗,不如静待花开

写到最后

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每个女性都需要去看的书籍,其实我认为男性也应该去看这本书,了解女性做母亲的不易。

女性能够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有很多,可以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修炼。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画笔,所以不要爱的太满,要给孩子的人生留有空间。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可爱的模样和他自己的色彩来到这个世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我从来不拿别的小孩来对比自己的孩子。

这世界原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生。

孩子不必活成任何人期待和标榜的样子,她只需要活成她自己喜欢的模样,真实的开心快乐。

是的,草木有本心,何需美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