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作者:莉雅医生

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在临床上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症,简单来说就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特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身体行为的损害。

据相关数据统计,大陆已经有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平均每天有1370位老人走丢。那么,为何现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越来越多?

01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究竟有哪些呢?医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成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这种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变异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其次,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的精神压力、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对大脑健康造成损害,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健康,间接增加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概率。

此外,年龄也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和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下降。而阿尔茨海默症正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群体更易受到其侵袭。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02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有哪些表现?

阿尔茨海默症主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导致记忆、思考和行为能力逐渐下降。这种病症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能在年轻人中出现。

阿尔茨海默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会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例如刚刚吃过的饭菜、刚刚见过的人等。

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忘记过去的事情,例如自己的生日、家庭成员的名字等。这些记忆问题通常会逐渐恶化,最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除了记忆问题,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认知障碍,如思维迟缓、判断力下降、语言障碍等。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他们可能会变得困惑、焦虑或抑郁,并且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行为问题,例如迷失方向、无法自理等。

随着病情的恶化,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他们可能会变得无法认识家人、朋友或自己,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日常任务。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03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

步入老年之后,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活力,但这种消极的态度正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温床。

相反,我们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喜悦。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社交能力,还能促进大脑的思维活跃度,从而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症。

注重饮食健康

我们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尤其是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水果等。

这些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对大脑细胞的损害,从而保持大脑的健康状态。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因此,无论是散步、太极拳还是广场舞,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症。

04

大陆老年痴呆人数全球第一,是因为喝茶多吗?

大陆阿尔兹海默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据统计,目前老年痴呆人数已超过800万,平均每年新增30万病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升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占到大陆总人口的25%,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难道是因为我们茶喝得太多了吗?

然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最新研究结果似乎与这一观点并不完全吻合。实际上,这项研究是对以往“喝茶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观点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补充。

阿尔茨海默症逐渐增多,医生建议:60岁后,尽量做好3件事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1~6杯茶的人,其患痴呆的风险确实有所降低。但是,当饮茶量超过6杯后,每增加一杯茶的饮用量,与阿尔兹海默病(AD)的风险增加48%相关。

更令人惊讶的是,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茶超过13杯的人,其患AD的风险竟然增加了67%。

由此可见,在预防老年痴呆方面,茶叶的保护作用并非随着饮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强,反而可能逐渐消失,甚至最终变得有害。

因此,我们在享受喝茶带来的诸多益处时,也应该保持适度,避免过量饮用。喝茶可以有益健康,但关键在于掌握一个合适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