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时代印迹刻入面塑DNA中

作者:上海黄浦

80后非遗传承人张书嘉自创业以来不断探索如何传承好上海面塑,以亲历者、教育者、传承人的身份,让有民俗文化特征的上海面塑与当今时代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让时代印迹刻入面塑DNA中

非遗教育始于培养兴趣

在中国的民俗中,面塑常常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等日子中喜气洋洋登场。如若有新房起架,亲戚邻居要送桃花馍来庆贺,意为“扶梁”;新房落成,乔迁入居,则油炸出精巧的“面花”来酬谢五土,恭请土神安家,保佑金梁玉柱千年永固。

人们赋予面塑各种美好的寓意,希望它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在一代代的传承中,面塑被更加艺术化,各式人物形象在面塑作品中涌现。随后也有一些地方面塑问世,其中上海面塑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在海派文化的大背景下,它的发展更加呈现出多元、开放的趋势。

张书嘉师从海派面塑开创者“面人赵”赵阔明之女赵凤林,10岁时在城隍庙偶遇赵凤林表演捏面人,便一下入了迷。随后的几年里,张书嘉在赵凤林老师手下学习并掌握了面塑技艺,并作为文化使者去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目前,张书嘉是非遗面塑的第三代传承人,创办了书嘉手艺中心。她秉承着海派文化的开放态度,在努力推广、传承面塑文化的道路上不懈地探索着。

让时代印迹刻入面塑DNA中

身为一名非遗教育者,张书嘉常常思索的问题是:如何能让面塑课堂变得有趣,让更多的孩子打心底里喜欢捏面人。

张书嘉回想起自己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面塑课:老师在教会学生捏面人的手后,要求大家重复练习捏手这一动作。讲台下,学生们其实带了各式卡通形象的小纸片准备捏,但见到老师的目光只好把纸片塞回兜里。传统的面塑授课形式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教,比较枯燥、单一,对于生性活泼的小孩子来说有些沉重。也因此,上完这堂面塑课,老师劝退了很多学生。唯独张书嘉是一个特例,因为她热爱面塑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她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状态,“我可以一直捏面团,无论捏什么。”

当自己转换身份成为老师后,张书嘉换了个角度进行非遗教育。她向孩子们讲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非遗人的匠心,这也是张书嘉觉得非遗教育最需要重视的地方,而制作面塑的工具、材料都是载体。“我在与孩子们讨论或者一起制作面塑的时候,会鼓励他们不要有任何局限性。除了面塑的技法、态度是不能变的,其他都是可以变的,比如什么都可以是你的手中工具,一支笔、一把尺,甚至是衣服袖子的纹路。”张书嘉告诉记者。

让时代印迹刻入面塑DNA中

这也是张书嘉传承非遗的一个态度:让这个时代的印迹刻入面塑的DNA里,并一起传承下去。在面塑的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材料的研发与革新。最开始,面塑就是用面捏,后来因为保存时间、表达艺术性的需求,“面人赵”赵阔明研发出新配方,面粉里加入蜂蜜、盐等;再到现在,软陶、超轻黏土、纸黏土、石膏黏土等多种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面塑。

张书嘉目前主要面向学龄前儿童、小学和中学生推广、普及面塑。她最初的学生有些已远赴国外读书,令她开心的是,学生们仍对面塑保有兴趣,并在异国他乡推广,将中国的非遗带出国门。

挖掘面塑更多可能性

2007年刚创业的张书嘉被人问到了一个问题:你不认为面塑应该被时代淘汰吗?这让她陷入了思考,开始寻找面塑存在的意义。在接下来的创业过程中,张书嘉做了很多尝试,成功为面塑挖掘了更多可能性。

2018年,有一位朋友找到她,想一起合作制作一个关于关爱眼睛的公益广告,利用面人做成定格动画的形式。张书嘉觉得有意思就答应下来,实验性地做完后发现面塑做定格动画是可行的。2020年,机缘巧合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想重新制作剧场观剧礼仪的视频。为了让视频吸引观众并达到科普的效果,话剧艺术中心编剧觉得面人形式很适用,就找到了张书嘉。她带着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制作。这部《剧场观剧礼仪》现在还在话剧艺术中心播放;再之后,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张书嘉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首个系列红色非遗定格动画。

让时代印迹刻入面塑DNA中
让时代印迹刻入面塑DNA中

在面向年轻人时,张书嘉将面塑作品变成文创产品和盲盒,很好地抓住年轻人最感兴趣的点。在给年轻人上课时,张书嘉将捏面人变成捏耳环、捏戒指、捏冰箱贴,做完手工产品还能戴在身上当首饰,“让非遗有用”的理念吸引了年轻人。今年,张书嘉带领团队精益求精制作的龙年盲盒,也让年轻人甘愿掏腰包。为迎接甲辰龙年,张书嘉团队的4位老师花费1个月的时间,用100多道工序完成了30个3种不同长相、带有不同寓意的面塑龙宝宝。

面塑的全手工制作意味着每位老师进行每道工序时要把控材料的状态——半干还是干透,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比如说最难把控的部分——龙的胡须,刚搓好的线既不能都让其干掉,也不能是软的,趁着这个状态让线弯曲,再等一会才能贴在龙身上,需要等多久,只能凭自己的经验。

面塑的背后有一个逻辑,就是不论非遗制作是老手还是新手,捏同一个形象的时候花费的工序都是一样的,没有捷径可走的。这也是不少年轻人愿意学习捏面人的原因,在制作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心无旁骛地捏,提供的情绪价值和疗愈功能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大原因。

张书嘉为面塑找到了市场。文创和盲盒可以面向喜欢面塑的人群,这是张书嘉的“阳光宝贝”计划,无论是自闭症患者还是普通人都可以参加书嘉工作室文创产品的制作。

今年,张书嘉还别出心裁地设想释放全职太太在面塑上的潜力。要使面塑走进校园、社区,并进一步推广,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张书嘉招收学生的年龄跨度从4岁到94岁,其中全职太太这个群体值得关注。她们善于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动手,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张书嘉希望用体系化的面塑教育课程让100位全职太太成为合格的面塑老师,将面塑课带入近百所学校,让这项非遗技艺生根开花。这也意味着也许面塑会成为一项职业技能,成为这些全职太太或者更多人以后求职履历上的亮点。

今年,发生了一件让张书嘉很开心的事:“我们工作室有一位年轻的新成员加入,他从12岁就跟着我学捏面人;尝试了其他职业后,选择回到我的工作室,决定将面塑视为其赖以生存的依靠。”这让张书嘉对面塑传承、推广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