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太极拳家各说各话?

作者:真知趣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现象: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对太极拳感兴趣。究其原因就是身体出现问题了,想通过太极拳的习练达到养生的目的。

说是养生,其实仅仅停留在养身层面。因为人活到一定年纪,经历了人生奋斗历程的沉浮,突然想开了。外物的诱惑力没有那么强大了,反倒是被身体出现的种种问题困扰住了。所以亟待解决的是身体问题。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找不到“养身”这个词。因为中国古人早就明白:作为生命的存在,身和心是一体的。离开心去谈身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

为什么太极拳家各说各话?

所以,大陆古代流传下来的锻炼方法,一定是身心兼修的,有时候心法反而是核心。如果仅仅是照猫画虎地进行肢体运动,是无法学习到精髓的,也无法体会到别人口中的效果。

太极拳起源于性命双修的道家,对于养生有着很好的作用。但也因为这个原因,太极拳习练的巅峰高入云端,在没有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无法一览无余。

我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会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关于太极拳的文章,能够将习练心得体会写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亲身习练很多年的人。对于他们的习练方法我会自己去试着练一练,对于感悟类的心得,我会自己想一想。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同的人观点有时候大相径庭,但源头竟然是同样一句话。

比如“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手”这句话。

第一种理解是脚蹬地的反弹力,通过腿部上行,这个脚蹬的力量是松沉后的自然之力,主宰于腰是就是通过腰部的左旋右转的方式,在放松的状态下从腰间发出“丹田爆炸式发力”,最后传导至手上发出去,认为这句话是在描述力在人体传导的一种感觉,文中还说不要把太极的一些拳理讲的神乎其神,这样无异于太极拳的发展。

第二种理解“起于脚”是意,“发于腿”是意,“主宰于腰”是意,“行于手指”还是意,这是意念走的一个过程,进一步功夫上身后,就是意、气、内劲的走向过程,而且特意在文末说到:因此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在松沉到脚下以后用力蹬地启动拳势是错误的,正确的练法是“以心行气——意到气到,以气运身——气动身宜动”。

为什么太极拳家各说各话?

网络发达、平台言论自由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表达,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平台迅速搜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这些搜到的信息如果让我们无所适从后,该怎么办?

有些人认为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才能开始起步。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

前面我说了:太极拳习练的巅峰高入云端,在没有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无法一览无余。

各位习练太极拳的师傅起点不同,选择的道路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同,目之所及自然不同。只有站在相同的位置,才能看到相同的风景。

所以,没有谁对谁错,能够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去,才是正确的选择。

愿每一个已经开始起步的太极修炼人,都能够一直坚持。请相信,我们一定会见到更广阔壮丽的风景!

同在太极修炼这个大家园中,我们应该互相借鉴, 互相提携。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将中华传统武德、武术发扬光大!

作者:筏喻

为什么太极拳家各说各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