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作者:丽天

“三国好媳妇儿”甄宓 (fú )长得姿容绝妙,素有“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的美名,她的公公曹操和婆婆卞夫人都对她赞不绝口,但她的老公曹丕却狠心将她处死。

甄宓下葬的时候,还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十分凄惨。好好的一对结发夫妻,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导致曹丕如此容不得她呢?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与曹丕,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在认识曹丕之前,甄宓早已嫁为人妇,她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

可以说,甄宓是曹丕从袁家抢来的。

甄宓出生于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的世袭官宦之家,在当时属于豪强望族。甄宓在家中排行老八,在她上头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

甄宓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同,她天资聪慧,谈吐不凡。在她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幼小的她跪在父亲的灵前,伤心流涕恸哭不起。

甄宓8岁的时候,家中姐妹们被院外的车马喧嚣吸引,唯独她不为所动。她不喜那些轰轰烈烈的热闹,而是专注于看书习字。9岁时就能做到过目成诵。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她经常找哥哥借来笔墨纸砚,研究书法。哥哥开玩笑说道:“女孩子家应该学习女工手艺,你这么勤学苦练,莫非是想以后做官吗?”。甄宓回答:“古代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用什么来借鉴呢?”

后来有个叫刘良的相士,来给甄氏家族看面相。轮到甄宓的时候,刘良瞪大了眼睛,转而对甄宓的母亲说:“这个小姑娘将来是富贵之命,绝不是普通人!”

建安年间,袁绍统一了河北。他早就听闻甄宓相貌才华绝佳,便带着聘礼,前往甄家,给儿子袁熙提亲。就这样,甄宓嫁给了袁熙。

婚后不久,袁绍带着儿子继续出兵搞事业,甄宓和婆婆刘氏则留守在老家邺城。

只可惜,甄宓再也等不回她的丈夫。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袁绍吐血而亡。

曹操早就听闻了甄宓的美名,心里也痒痒的。借着清扫袁氏势力的机会,曹操去了一趟袁绍的老家,他要去会一会这个传说中的美女。

也不知道是不是曹操年纪大了,跑不过儿子。到达邺城后,还没等曹操踏进袁府,他的儿子曹丕已提着长剑先行一步了。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曹丕进入袁府的内院,就见地上有个身材消瘦披头散发的女子在低声哭泣,此人正是甄宓。

曹丕命她抬起头来,甄宓一脸的梨花带雨,发丝轻垂,虽不修粉饰,但一看就是个绝色美人。

曹丕问道:“你是何人?”

甄宓低头啜泣不答,她旁边的婆婆刘氏回答道:“是袁熙的妻子”。

曹丕弯下腰,将甄宓脸颊两旁的乱发轻轻捋起,又掏出了一块手帕,温柔地擦净她脸上的泪痕和污渍,那张粉雕玉砌的脸完全露出,曹丕整个人都震住了。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对甄宓一见倾心的曹丕,火速禀告父亲曹操,声称想娶甄宓为妻。

曹操心里十分懊恼:这办的是什么事儿啊,本来想给儿子添个后妈,结果儿子给我找了个儿媳妇。罢了罢了,顺儿子的意吧!(果然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抱得美人归的曹丕,婚后对甄宓极为宠爱,他们很快便有了两个孩子,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

后来曹丕扩充后宫,他对甄宓依旧是独宠。

甄宓没有恃宠而骄,反而还劝谏曹丕要雨露均沾,多纳娶贤惠女子延绵子嗣。对受宠的妾室,甄宓鼓励她们努力上进,对遭冷落的妾室,她则安慰开导。

甄宓不仅体贴君心,还孝顺婆母。

公元211年,曹操外出西征的时候,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听闻婆婆生病,远在邺城的甄宓急得寝食难安,独自垂泪,多次传信问候。半年后婆婆康复回到邺城,甄宓早早地出来迎接。

婆媳相见,甄宓又心疼又欣喜,脸上挂着笑,眼里含着泪,卞夫人也非常感动地流下眼泪,不禁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的一举一动,都让曹丕打心眼里对她又敬又爱。他甚至赶走了正妻任氏,立甄宓为正妻。

这时候的曹丕与甄宓,夫妻同心同德,两人相伴如初见,笑念青丝共白头。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从邺城赶往洛阳继位称王。随后,在他的暗示下,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他。曹丕登禅台称帝,建立曹魏政权。

按理说,丈夫登基为帝,作为妻子的甄宓自然是皇后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曹丕迟迟没有把甄宓接到洛阳。

曹丕称帝不到一年,他就给甄宓下了“死亡通知书”。

公元221年,这位“神仙级别”的好妻子,年仅40岁却被曹丕赐了死罪。死则死矣,他还要甄宓“不得好活”。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的死状还相当惨烈,她的脸被头发遮盖住,口中被塞满了米糠糟。这种处罚源于当时的一个迷信说法,用意是让她在黄泉路上,灵魂无处诉说冤屈。

曾经沧海难为水,甄宓是曹丕当年最爱的女人,如今为何如此恨透了她呢?

一年前曹丕在洛阳称帝后,迟迟没有接回甄宓,这就是个很明显的问题。

没错,他另结新欢了。

当时退位后的汉献帝,为了祝贺曹丕称帝,也为了保全自己,一下把两个女儿都献给了他。此外,在曹丕的身边,还有李贵人和阴贵人很得宠爱。不过,在曹丕心里,最有分量的却是郭女王。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这位郭女王名字就相当霸气,性格也与名字匹配。她比曹丕大三岁,生得姿容貌美。与甄宓有所不同的是,她非常有谋略头脑,也是在她一路的出谋献策下,曹丕才得以顺利晋封太子、继王位。

世上不乏绝妙之姿,然而能帮君王排忧解难,郭女王的优势显然远超甄宓。

郭女王心机十足,贤淑温柔的甄宓也不是她的对手。经由她的长期诋毁,曹丕对甄宓也渐渐离了心。

夫妻分离的这一年里,甄宓度日如年,她深知曹丕对她的情意也不似从前,她失落、伤感、愁绪满身。

无处诉说之余,便借情于诗,写了那首著名的《塘上行》: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她写下“众口铄黄金”批判郭女王的谗言诋毁,导致他们夫妻二人隔阂。后面的字字句句,全是她对曹丕的思念与愁结。

甄宓本以为自己这一番肺腑情思能打动曹丕,没想到她不仅没有打动君心分毫,反而加快了自己死亡的步伐。

曹丕看了这首《塘上行》,大发雷霆,立马下令将她赐死。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一死,郭女王变成了郭皇后,后宫女子,再也没有人能成为她的威胁。

曹丕为何如此莫名其妙地盛怒呢?

因为这首《塘上行》,他解读成了另外一个意思,彻底打翻了醋坛子。这里面也牵扯出了另一个男人,此人正是曹丕的弟弟曹植。

其二:“叔嫂暧昧”谣言四起。

说到这儿,不仅甄宓冤,曹植也实在是冤。

世人皆知曹操的疑心病很重,曹丕对比父亲,也丝毫不逊色。

曹植就不用细说了,小学课本上的机智诗人。他从小才思敏捷、灵气逼人,曹操非常喜爱他,这也导致了曹丕对曹植的嫉妒。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曹丕对曹植的忌恨,除了早年世子之争的风波,还有曹植与甄宓的叔嫂流言。

当年曹操与曹丕攻打邺城的时候,曹植才13岁,因为年纪尚小,便没有随父兄一起出征。

当曹丕带着“战利品(甄宓)”归来,曹植才得以目睹这位芳华绝代的嫂子。13岁的少年,也正是春心萌发的年纪。

后来的世子之争,也衍生了曹植“七步诗”的美谈。曹丕继位后,兄弟二人也无需兵戎之防备。可世间说不清的流言蜚语,却又飘到了曹丕的耳朵里面。这些流言蜚语,大多说的是曹植与甄宓的隐晦关系,这必定刺痛了曹丕的神经。

当年曹操与曹丕攻打邺城的时候,曹植才13岁,因为年纪尚小,便没有随父兄一起出征。

当曹丕带着“战利品(甄宓)”归来,曹植才得以目睹这位芳华绝代的嫂子。

曹植文思敏捷,但却无心发展政治,令曹操相当失望。而甄宓被曹丕冷落的那段时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个人,时不时地也会探讨诗词歌赋。

曹植的才情和多愁善感的性格,使他对男女之情充满向往,说他对甄宓暗生情愫,也不是没有可能。而甄氏的自视清高、清雅脱俗特别是两人在诗歌上的共同爱好,互相欣赏,也有许多的共同语言。

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为何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他们是两个心里都带着伤痕的人,也是互相欣赏对方才华的人,是叔嫂,也是知己。

但风言风语经世人这么一传,曹丕就不乐意了。

本来兄弟二人素来不和,当年曹丕逼曹植“七步诗”,本想为难曹植,没想到反而让曹植和他的诗成为了美谈。一想到这个,曹丕脸上就感觉火辣辣。

再加上关于曹植与甄宓隐晦关系的传言,再次刺痛了曹丕的神经。

所以说,曹丕误会了甄宓,才导致了这场悲剧。他以为甄宓这首《塘上行》是写给曹植的。这样读起来,自然“是可忍孰不可忍”,曹丕怒发冲冠地急着处死自己曾经的挚爱。

甄宓死后,曹植写下了旷世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后来甄宓的儿子曹叡继位后,为了避嫌,就将带有母亲名字的《感甄赋》改成《洛神赋》。他又追封母亲为文昭皇后。

被儿子追封为皇后的甄宓,最终倒也应了小时候相士的那句话“此女为富贵之命”。人死不能复生,名利皆身外。

甄宓死后,曹丕后没后悔咱们不清楚。昔人已去,一切风雨都已化作历史的尘埃。金戈铁马、山河入梦,刀光剑影的血光交错里,美女无疑是这块铁灰色帷幕下的一抹亮色。而甄宓的绝世之姿和旷世名篇《洛神赋》,每每读起,都让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