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作者:麗天

“三國好媳婦兒”甄宓 (fú )長得姿容絕妙,素有“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的美名,她的公公曹操和婆婆卞夫人都對她贊不絕口,但她的老公曹丕卻狠心将她處死。

甄宓下葬的時候,還被以發覆面,以糠塞口,十分凄慘。好好的一對結發夫妻,究竟是什麼仇什麼怨,導緻曹丕如此容不得她呢?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與曹丕,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在認識曹丕之前,甄宓早已嫁為人婦,她嫁給了袁紹的兒子袁熙。

可以說,甄宓是曹丕從袁家搶來的。

甄宓出生于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無極)的世襲官宦之家,在當時屬于豪強望族。甄宓在家中排行老八,在她上頭有三個哥哥和四個姐姐。

甄宓從小就與别的孩子不同,她天資聰慧,談吐不凡。在她三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去世,幼小的她跪在父親的靈前,傷心流涕恸哭不起。

甄宓8歲的時候,家中姐妹們被院外的車馬喧嚣吸引,唯獨她不為所動。她不喜那些轟轟烈烈的熱鬧,而是專注于看書習字。9歲時就能做到過目成誦。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她經常找哥哥借來筆墨紙硯,研究書法。哥哥開玩笑說道:“女孩子家應該學習女工手藝,你這麼勤學苦練,莫非是想以後做官嗎?”。甄宓回答:“古代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的。不讀書,用什麼來借鑒呢?”

後來有個叫劉良的相士,來給甄氏家族看面相。輪到甄宓的時候,劉良瞪大了眼睛,轉而對甄宓的母親說:“這個小姑娘将來是富貴之命,絕不是普通人!”

建安年間,袁紹統一了河北。他早就聽聞甄宓相貌才華絕佳,便帶着聘禮,前往甄家,給兒子袁熙提親。就這樣,甄宓嫁給了袁熙。

婚後不久,袁紹帶着兒子繼續出兵搞事業,甄宓和婆婆劉氏則留守在老家邺城。

隻可惜,甄宓再也等不回她的丈夫。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袁紹吐血而亡。

曹操早就聽聞了甄宓的美名,心裡也癢癢的。借着清掃袁氏勢力的機會,曹操去了一趟袁紹的老家,他要去會一會這個傳說中的美女。

也不知道是不是曹操年紀大了,跑不過兒子。到達邺城後,還沒等曹操踏進袁府,他的兒子曹丕已提着長劍先行一步了。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曹丕進入袁府的内院,就見地上有個身材消瘦披頭散發的女子在低聲哭泣,此人正是甄宓。

曹丕命她擡起頭來,甄宓一臉的梨花帶雨,發絲輕垂,雖不修粉飾,但一看就是個絕色美人。

曹丕問道:“你是何人?”

甄宓低頭啜泣不答,她旁邊的婆婆劉氏回答道:“是袁熙的妻子”。

曹丕彎下腰,将甄宓臉頰兩旁的亂發輕輕捋起,又掏出了一塊手帕,溫柔地擦淨她臉上的淚痕和污漬,那張粉雕玉砌的臉完全露出,曹丕整個人都震住了。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對甄宓一見傾心的曹丕,火速禀告父親曹操,聲稱想娶甄宓為妻。

曹操心裡十分懊惱:這辦的是什麼事兒啊,本來想給兒子添個後媽,結果兒子給我找了個兒媳婦。罷了罷了,順兒子的意吧!(果然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抱得美人歸的曹丕,婚後對甄宓極為寵愛,他們很快便有了兩個孩子,兒子曹睿和女兒東鄉公主。

後來曹丕擴充後宮,他對甄宓依舊是獨寵。

甄宓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還勸谏曹丕要雨露均沾,多納娶賢惠女子延綿子嗣。對受寵的妾室,甄宓鼓勵她們努力上進,對遭冷落的妾室,她則安慰開導。

甄宓不僅體貼君心,還孝順婆母。

公元211年,曹操外出西征的時候,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聽聞婆婆生病,遠在邺城的甄宓急得寝食難安,獨自垂淚,多次傳信問候。半年後婆婆康複回到邺城,甄宓早早地出來迎接。

婆媳相見,甄宓又心疼又欣喜,臉上挂着笑,眼裡含着淚,卞夫人也非常感動地流下眼淚,不禁歎道:"真是孝順的媳婦啊!"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的一舉一動,都讓曹丕打心眼裡對她又敬又愛。他甚至趕走了正妻任氏,立甄宓為正妻。

這時候的曹丕與甄宓,夫妻同心同德,兩人相伴如初見,笑念青絲共白頭。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從邺城趕往洛陽繼位稱王。随後,在他的暗示下,漢獻帝将帝位禅讓給他。曹丕登禅台稱帝,建立曹魏政權。

按理說,丈夫登基為帝,作為妻子的甄宓自然是皇後了?可事實并非如此,曹丕遲遲沒有把甄宓接到洛陽。

曹丕稱帝不到一年,他就給甄宓下了“死亡通知書”。

公元221年,這位“神仙級别”的好妻子,年僅40歲卻被曹丕賜了死罪。死則死矣,他還要甄宓“不得好活”。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的死狀還相當慘烈,她的臉被頭發遮蓋住,口中被塞滿了米糠糟。這種處罰源于當時的一個迷信說法,用意是讓她在黃泉路上,靈魂無處訴說冤屈。

曾經滄海難為水,甄宓是曹丕當年最愛的女人,如今為何如此恨透了她呢?

一年前曹丕在洛陽稱帝後,遲遲沒有接回甄宓,這就是個很明顯的問題。

沒錯,他另結新歡了。

當時退位後的漢獻帝,為了祝賀曹丕稱帝,也為了保全自己,一下把兩個女兒都獻給了他。此外,在曹丕的身邊,還有李貴人和陰貴人很得寵愛。不過,在曹丕心裡,最有分量的卻是郭女王。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這位郭女王名字就相當霸氣,性格也與名字比對。她比曹丕大三歲,生得姿容貌美。與甄宓有所不同的是,她非常有謀略頭腦,也是在她一路的出謀獻策下,曹丕才得以順利晉封太子、繼王位。

世上不乏絕妙之姿,然而能幫君王排憂解難,郭女王的優勢顯然遠超甄宓。

郭女王心機十足,賢淑溫柔的甄宓也不是她的對手。經由她的長期诋毀,曹丕對甄宓也漸漸離了心。

夫妻分離的這一年裡,甄宓度日如年,她深知曹丕對她的情意也不似從前,她失落、傷感、愁緒滿身。

無處訴說之餘,便借情于詩,寫了那首著名的《塘上行》:

衆口铄黃金,使君生别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顔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她寫下“衆口铄黃金”批判郭女王的讒言诋毀,導緻他們夫妻二人隔閡。後面的字字句句,全是她對曹丕的思念與愁結。

甄宓本以為自己這一番肺腑情思能打動曹丕,沒想到她不僅沒有打動君心分毫,反而加快了自己死亡的步伐。

曹丕看了這首《塘上行》,大發雷霆,立馬下令将她賜死。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一死,郭女王變成了郭皇後,後宮女子,再也沒有人能成為她的威脅。

曹丕為何如此莫名其妙地盛怒呢?

因為這首《塘上行》,他解讀成了另外一個意思,徹底打翻了醋壇子。這裡面也牽扯出了另一個男人,此人正是曹丕的弟弟曹植。

其二:“叔嫂暧昧”謠言四起。

說到這兒,不僅甄宓冤,曹植也實在是冤。

世人皆知曹操的疑心病很重,曹丕對比父親,也絲毫不遜色。

曹植就不用細說了,國小課本上的機智詩人。他從小才思靈活、靈氣逼人,曹操非常喜愛他,這也導緻了曹丕對曹植的嫉妒。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曹丕對曹植的忌恨,除了早年世子之争的風波,還有曹植與甄宓的叔嫂流言。

當年曹操與曹丕攻打邺城的時候,曹植才13歲,因為年紀尚小,便沒有随父兄一起出征。

當曹丕帶着“戰利品(甄宓)”歸來,曹植才得以目睹這位芳華絕代的嫂子。13歲的少年,也正是春心萌發的年紀。

後來的世子之争,也衍生了曹植“七步詩”的美談。曹丕繼位後,兄弟二人也無需兵戎之防備。可世間說不清的流言蜚語,卻又飄到了曹丕的耳朵裡面。這些流言蜚語,大多說的是曹植與甄宓的隐晦關系,這必定刺痛了曹丕的神經。

當年曹操與曹丕攻打邺城的時候,曹植才13歲,因為年紀尚小,便沒有随父兄一起出征。

當曹丕帶着“戰利品(甄宓)”歸來,曹植才得以目睹這位芳華絕代的嫂子。

曹植文思靈活,但卻無心發展政治,令曹操相當失望。而甄宓被曹丕冷落的那段時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兩個人,時不時地也會探讨詩詞歌賦。

曹植的才情和多愁善感的性格,使他對男女之情充滿向往,說他對甄宓暗生情愫,也不是沒有可能。而甄氏的自視清高、清雅脫俗特别是兩人在詩歌上的共同愛好,互相欣賞,也有許多的共同語言。

甄宓姿容絕色,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還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

他們是兩個心裡都帶着傷痕的人,也是互相欣賞對方才華的人,是叔嫂,也是知己。

但風言風語經世人這麼一傳,曹丕就不樂意了。

本來兄弟二人素來不和,當年曹丕逼曹植“七步詩”,本想為難曹植,沒想到反而讓曹植和他的詩成為了美談。一想到這個,曹丕臉上就感覺火辣辣。

再加上關于曹植與甄宓隐晦關系的傳言,再次刺痛了曹丕的神經。

是以說,曹丕誤會了甄宓,才導緻了這場悲劇。他以為甄宓這首《塘上行》是寫給曹植的。這樣讀起來,自然“是可忍孰不可忍”,曹丕怒發沖冠地急着處死自己曾經的摯愛。

甄宓死後,曹植寫下了曠世名篇《洛神賦》。《洛神賦》原名《感甄賦》,後來甄宓的兒子曹叡繼位後,為了避嫌,就将帶有母親名字的《感甄賦》改成《洛神賦》。他又追封母親為文昭皇後。

被兒子追封為皇後的甄宓,最終倒也應了小時候相士的那句話“此女為富貴之命”。人死不能複生,名利皆身外。

甄宓死後,曹丕後沒後悔咱們不清楚。昔人已去,一切風雨都已化作曆史的塵埃。金戈鐵馬、山河入夢,刀光劍影的血光交錯裡,美女無疑是這塊鐵灰色帷幕下的一抹亮色。而甄宓的絕世之姿和曠世名篇《洛神賦》,每每讀起,都讓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