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蜕变(一)

作者:爱与幸福

我的蜕变(一)

席XP

我的蜕变(一)

两次活动,短短十天,我有了全新的思想认识;前后三个月的听话照做,紧跟着新的认识去实践,我迈出了知行合一的坚定的一步。

这一切,称为我个人的一场蜕变也不为过。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位恩师在指引我,陪伴我,鼓励我,她就是亲爱的高冬梅老师。写下这个名字,我的眼泪就开始涌出来。这种感情,这种感激,也许可以保持一辈子。

还记得那天,我写下一篇体会发给冬梅老师,她说:XP,我可以把你的体会转发到我的指导群里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发给郑委老师,一定可以帮助到很多人。

我一直记得冬梅老师的这句话,所以,今天我把心旅回来的一些感受再整理了一下,我愿意让更多的家人看到它,如果我的改变对你有所启发,我会很高兴。

一、从来没有这么深切地感受到,我,原来还是那个幼儿园的孩子,我修行的层次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原来,我就是那个幼儿园的孩子,可我一直不知道。

幼儿园的孩子,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想要什么就要,要不到就哭,哭还不行再闹。曾几何时,我们多少女人对待老公无休止的索取,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直处于这种索要的模式中而不自知,我们索取的还不只是一颗糖,一块饼干,而是——爱。

我们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索取这个似乎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男人给了,又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爱。

就这样把男人折腾得筋疲力尽,把自己的心折腾得千疮百孔,甚至也会在家里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可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男人却烦了,连敷衍的心情都没有了。

于是,女人更加抱怨,男人更加厌烦,他不想再包容这一切,开始指责,冷战,发火。好好的家变成了暴力场,冷暴力的杀伤力更是无比强大。

而我们女人,这时候还说“算了,为了孩子,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只要对孩子好,把孩子培养好就好了。

然而,这样的成长环境,其实已经给孩子种下了“病灶”:我们善良单纯可爱的孩子,被我们折腾得没有力量没有梦想没有温暖,在这样的沙漠里,小苗早早地就枯黄了,开不出花朵长不出绿树。

我的蜕变(一)

到了青春期,孩子终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了,这个时候,家里便更加水深火热了!

多少年以前,我也许就是在女儿今天这个年纪吧,同样是因为家庭的不和谐而开始自卑,开始怀疑人生,迷失方向。然而,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痛,几十年来也摆脱不了,现在,为什么又亲手给了女儿这样的原生家庭?我为什么活着活着,就与当年的妈妈越来越像了呢?

冬梅老师说,这样的模式会一代传一代,以后女儿的婚姻很可能延续这种模式,我的经历和体会告诉我,这完全有可能成为事实。

以前,我一直觉得老公经常打击、否定我,我一直不喜欢他说话的模式,觉得口气冲,听起来不舒服。(其实现在想来,很多时候,都是我在用我的理解来解读他的话,明明很多时候他并不是指责我,只是就事论事,可我都会解读成他不认可我。现在我明白了,一切原因,都是因为我不认可自己,这种心理投射到了他的身上,我便觉得是他不认可我。这些年,老公多冤哪!)

这半年来,我俩之间的那种互怼模式愈加严重。

而女儿从原先的阳光开朗变成了消极对抗,开始沉默寡言,开始怨恨我们。她变得极端地排斥爸爸,甚至用怨恨的字眼来表达她的不满。我觉得,女儿的所有表现,正是我内心对老公的态度的投射,几乎我心里怎么想的,对老公有什么样的不满,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念头,都会通过女儿的嘴表达出来。

我的蜕变(一)

在研十六,我终于知道是我错了。

那天晚上,我被冬梅老师编入“三傻组”,大家围着一张圆桌,像团圆的一家人一般,暖暖地一边分享一边讨论。

通过家人的分享和冬梅老师的点评,我发现一个惊人相似的轨迹,不止是我家,许许多多没有觉醒的家庭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妈妈一直不尊重爸爸——一手掌握包办孩子——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休学等问题,谁的话也不听——爸爸妈妈陷入痛苦不堪——谁最痛谁先改变。

我终于知道,没有退路,只有修夫妻关系,一切才会好起来。撞了南山再不回头,那就没有路了,只有回头重新来过才有未来。

可是,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难修行;可是,越是痛,越是恨,便越是要修行。

感谢孩子用这样的方式,让我发自内心地要彻底改自己。

2017年6月13日至18日,颐和学校,研十六志愿者

7月20日至25日,厦门心心之旅

(未完待续·····)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