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蛻變(一)

作者:愛與幸福

我的蛻變(一)

席XP

我的蛻變(一)

兩次活動,短短十天,我有了全新的思想認識;前後三個月的聽話照做,緊跟着新的認識去實踐,我邁出了知行合一的堅定的一步。

這一切,稱為我個人的一場蛻變也不為過。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一位恩師在指引我,陪伴我,鼓勵我,她就是親愛的高冬梅老師。寫下這個名字,我的眼淚就開始湧出來。這種感情,這種感激,也許可以保持一輩子。

還記得那天,我寫下一篇體會發給冬梅老師,她說:XP,我可以把你的體會轉發到我的指導群裡嗎?如果你願意,也可以發給鄭委老師,一定可以幫助到很多人。

我一直記得冬梅老師的這句話,是以,今天我把心旅回來的一些感受再整理了一下,我願意讓更多的家人看到它,如果我的改變對你有所啟發,我會很高興。

一、從來沒有這麼深切地感受到,我,原來還是那個幼稚園的孩子,我修行的層次還停留在幼稚園階段。原來,我就是那個幼稚園的孩子,可我一直不知道。

幼稚園的孩子,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想要什麼就要,要不到就哭,哭還不行再鬧。曾幾何時,我們多少女人對待老公無休止的索取,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一直處于這種索要的模式中而不自知,我們索取的還不隻是一顆糖,一塊餅幹,而是——愛。

我們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式,索取這個似乎看不見也摸不着的東西;男人給了,又覺得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愛。

就這樣把男人折騰得筋疲力盡,把自己的心折騰得千瘡百孔,甚至也會在家裡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可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男人卻煩了,連敷衍的心情都沒有了。

于是,女人更加抱怨,男人更加厭煩,他不想再包容這一切,開始指責,冷戰,發火。好好的家變成了暴力場,冷暴力的殺傷力更是無比強大。

而我們女人,這時候還說“算了,為了孩子,就這麼湊合着過吧,隻要對孩子好,把孩子培養好就好了。

然而,這樣的成長環境,其實已經給孩子種下了“病竈”:我們善良單純可愛的孩子,被我們折騰得沒有力量沒有夢想沒有溫暖,在這樣的沙漠裡,小苗早早地就枯黃了,開不出花朵長不出綠樹。

我的蛻變(一)

到了青春期,孩子終于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抗了,這個時候,家裡便更加水深火熱了!

多少年以前,我也許就是在女兒今天這個年紀吧,同樣是因為家庭的不和諧而開始自卑,開始懷疑人生,迷失方向。然而,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痛,幾十年來也擺脫不了,現在,為什麼又親手給了女兒這樣的原生家庭?我為什麼活着活着,就與當年的媽媽越來越像了呢?

冬梅老師說,這樣的模式會一代傳一代,以後女兒的婚姻很可能延續這種模式,我的經曆和體會告訴我,這完全有可能成為事實。

以前,我一直覺得老公經常打擊、否定我,我一直不喜歡他說話的模式,覺得口氣沖,聽起來不舒服。(其實作在想來,很多時候,都是我在用我的了解來解讀他的話,明明很多時候他并不是指責我,隻是就事論事,可我都會解讀成他不認可我。現在我明白了,一切原因,都是因為我不認可自己,這種心理投射到了他的身上,我便覺得是他不認可我。這些年,老公多冤哪!)

這半年來,我倆之間的那種互怼模式愈加嚴重。

而女兒從原先的陽光開朗變成了消極對抗,開始沉默寡言,開始怨恨我們。她變得極端地排斥爸爸,甚至用怨恨的字眼來表達她的不滿。我覺得,女兒的所有表現,正是我内心對老公的态度的投射,幾乎我心裡怎麼想的,對老公有什麼樣的不滿,産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念頭,都會通過女兒的嘴表達出來。

我的蛻變(一)

在研十六,我終于知道是我錯了。

那天晚上,我被冬梅老師編入“三傻組”,大家圍着一張圓桌,像團圓的一家人一般,暖暖地一邊分享一邊讨論。

通過家人的分享和冬梅老師的點評,我發現一個驚人相似的軌迹,不止是我家,許許多多沒有覺醒的家庭都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媽媽一直不尊重爸爸——一手掌握包辦孩子——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休學等問題,誰的話也不聽——爸爸媽媽陷入痛苦不堪——誰最痛誰先改變。

我終于知道,沒有退路,隻有修夫妻關系,一切才會好起來。撞了南山再不回頭,那就沒有路了,隻有回頭重新來過才有未來。

可是,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難修行;可是,越是痛,越是恨,便越是要修行。

感謝孩子用這樣的方式,讓我發自内心地要徹底改自己。

2017年6月13日至18日,頤和學校,研十六志願者

7月20日至25日,廈門心心之旅

(未完待續·····)

本文知識産權歸愛與幸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