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作者:张三姐爱生活

说到黄河,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它那雄浑磅礴的水势,以及随之而来的毁灭性洪水。过去的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遭受过多次大规模的水灾,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超大洪水,河南省濮阳县的一座巨型分洪闸应运而生——被称为“亚洲第一大闸”的渠村大闸。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这座耗资8000万元兴建的水利工程,堪称当时的“天价”工程。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座大闸从1978年建成至今,竟然已经整整46年没有开启过。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一笔天文数字的投资岂不是白白浪费了?然而当地的普通百姓们对此却并不感到遗憾,反而还表示很感激。

亚洲第一大闸的诞生

1975年的一场暴雨,彻底颠覆了黄河下游地区的平静生活。当时,濮阳县渠村乡位于黄河下游,纵然水势相对平稳,但依旧承载着滚滚而来的滔天洪水和泥沙。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根据专家预测,即使上游的三门峡水库再怎么调控,洪峰流量也有可能达到每秒46,000立方米。

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标准泳池也不过几百立方米,而46,000立方米的瞬时流量,足以在顷刻间吞噬整个村庄。房屋倒塌,农田沦陷,数万生灵将遭殃。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当地部门终于意识到,现有的防洪设施已经远远不够了。

1976年,一份名为《关于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意见的报告》被呈递到国务院面前。报告坦诚地承认,黄河下游地区长期面临洪水威胁,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强大的防护体系。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浮出水面——在濮阳县新建一座亚洲第一大的分洪闸!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这座雄伟的水利工程,耗资高达8000万元,在当时简直堪称天价。但关乎数万百姓的生命安全,谁也不敢有半点儿马虎。施工团队马上投入了紧张的建设,然而,他们面临的困难可不止资金问题。

黄河流域地势复杂,地形险峻,岩石坚硬,要修建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整治和基础工事。更要防范洪水的冲击和侵蚀,确保分洪闸的稳固与安全——这一切都无疑加剧了工程的艰巨性。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就在关键时刻,一支不同寻常的“施工队”出现了。乡镇干部、普通工人甚至学生,纷纷主动请缨,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有的农民抛下农活,有的工人放下工具,还有学生们舍弃课本,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兼程,只为在汛期来临前彻底完工。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终于,在1978年5月,亚洲第一大闸在洪水肆虐前如期竣工。这座宏伟的分洪闸,不仅成为当地百姓的“生命之舟”,更是融合了56个民族智慧的精神象征。它静静屹立,守护着黄河流域的安全,等待着将来的考验。

一座从未启用过的“超级闸门”

说到渠村大闸,恐怕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这座号称“亚洲第一大闸”的巨型水利工程,竟然46年来从未开启过?这座耗资8000万打造的防洪利器,为何长年深陷沉眠,不曾发挥过应有的作用?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对此,当地居民的回答颇为出乎意料。

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在浪费资源,反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庆幸。“只要这分洪闸一辈子都用不到,那就是最好不过了。”村民们如是说。

表面上看,这些人的态度似乎有些过于消极。但仔细一想,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渠村大闸作为一座紧急防护设施,它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于频繁启用,而是在于确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能可靠地发挥作用。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原来,启用渠村大闸的条件十分苛刻。

只有当黄河水位上涨到每秒超过22,000立方米的特大洪水级别时,上游的三门峡等水库必须先行关闭闸门进行调蓄。如果即便如此,水流量仍然超过每秒10,000立方米,这才能申请启用渠村分洪闸。

换言之,渠村大闸的开启,意味着黄河已经陷入了极其严峻的险境,一旦启用,必定会导致大规模的滞洪和洪水泛滥。这无疑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灾难,房屋倾塌,农田被毁,甚至会有生命遇险。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因此,当地人衷心希望这座大闸永远都用不上,这并非出于对防洪工作的冷淡,而是对家园安康的殷切期盼。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渠村大闸的存在意义,就是要在最紧急的时刻,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拯救更多的生命与财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就可以放松警惕了。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与其说渠村大闸长期未启用是一个好消息,不如说这得益于黄河流域多年来水利管理工作的卓越成效。为确保这座“超级闸门”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工作人员从未停止对它的维护和升级。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定期检查安全性、更换启闭机和闸门,加固分洪闸的抗灾能力,这些工作从未间断过。

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生怕哪一天真的要依赖这座大闸来拯救生灵。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渠村分洪闸才得以在危难时刻挺立不倒。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尽管渠村大闸一直未曾开闸,但它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单纯的水利工程。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处集旅游观光、文化宣传于一体的生态景区。2021年,渠村分洪闸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示着它不仅在防洪功能上的重要性,更在于它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同年,它还成为河南省首批“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的实践基地。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游客来到这里,去探寻黄河文化的奥秘,感受这条母亲河孕育的悠久历史。渠村大闸还将有望入选河南省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无疑是对它地位和价值的最高褒奖。

耗资8千万的亚洲第一闸门,至今46年未动?当地人:千万别开闸!

总结

从一座防洪利器到文化保护单位,再到研学基地,渠村大闸的蜕变可谓是一部生动的缩影。它见证了数百年来黄河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记录了人民与这条母亲河共存共荣的动人故事。如今,这座“亚洲第一大闸”不仅仅是一件工程,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我会创作更好的文章。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讨论,感谢你们的观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