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說到黃河,人們通常都會聯想到它那雄渾磅礴的水勢,以及随之而來的毀滅性洪水。過去的曆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遭受過多次大規模的水災,給當地百姓的生命财産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為了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超大洪水,河南省濮陽縣的一座巨型分洪閘應運而生——被稱為“亞洲第一大閘”的渠村大閘。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這座耗資8000萬元興建的水利工程,堪稱當時的“天價”工程。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座大閘從1978年建成至今,竟然已經整整46年沒有開啟過。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樣一筆天文數字的投資豈不是白白浪費了?然而當地的普通百姓們對此卻并不感到遺憾,反而還表示很感激。

亞洲第一大閘的誕生

1975年的一場暴雨,徹底颠覆了黃河下遊地區的平靜生活。當時,濮陽縣渠村鄉位于黃河下遊,縱然水勢相對平穩,但依舊承載着滾滾而來的滔天洪水和泥沙。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根據專家預測,即使上遊的三門峽水庫再怎麼調控,洪峰流量也有可能達到每秒46,000立方米。

這意味着什麼?一個标準泳池也不過幾百立方米,而46,000立方米的瞬時流量,足以在頃刻間吞噬整個村莊。房屋倒塌,農田淪陷,數萬生靈将遭殃。面對如此驚人的資料,當地部門終于意識到,現有的防洪設施已經遠遠不夠了。

1976年,一份名為《關于防禦黃河下遊特大洪水意見的報告》被呈遞到國務院面前。報告坦誠地承認,黃河下遊地區長期面臨洪水威脅,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強大的防護體系。于是,一個大膽的計劃浮出水面——在濮陽縣建立一座亞洲第一大的分洪閘!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這座雄偉的水利工程,耗資高達8000萬元,在當時簡直堪稱天價。但關乎數萬百姓的生命安全,誰也不敢有半點兒馬虎。施工團隊馬上投入了緊張的建設,然而,他們面臨的困難可不止資金問題。

黃河流域地勢複雜,地形險峻,岩石堅硬,要修建這樣一座龐然大物,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地形整治和基礎工事。更要防範洪水的沖擊和侵蝕,確定分洪閘的穩固與安全——這一切都無疑加劇了工程的艱巨性。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就在關鍵時刻,一支不同尋常的“施工隊”出現了。鄉鎮幹部、普通勞工甚至學生,紛紛主動請纓,投入到最後的沖刺中。有的農民抛下農活,有的勞工放下工具,還有學生們舍棄課本,大家齊心協力,日夜兼程,隻為在汛期來臨前徹底完工。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終于,在1978年5月,亞洲第一大閘在洪水肆虐前如期竣工。這座宏偉的分洪閘,不僅成為當地百姓的“生命之舟”,更是融合了56個民族智慧的精神象征。它靜靜屹立,守護着黃河流域的安全,等待着将來的考驗。

一座從未啟用過的“超級閘門”

說到渠村大閘,恐怕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疑問——這座号稱“亞洲第一大閘”的巨型水利工程,竟然46年來從未開啟過?這座耗資8000萬打造的防洪利器,為何長年深陷沉眠,不曾發揮過應有的作用?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對此,當地居民的回答頗為出乎意料。

他們并不覺得這是在浪費資源,反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慶幸。“隻要這分洪閘一輩子都用不到,那就是最好不過了。”村民們如是說。

表面上看,這些人的态度似乎有些過于消極。但仔細一想,這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渠村大閘作為一座緊急防護設施,它的存在意義并不在于頻繁啟用,而是在于確定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能可靠地發揮作用。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原來,啟用渠村大閘的條件十分苛刻。

隻有當黃河水位上漲到每秒超過22,000立方米的特大洪水級别時,上遊的三門峽等水庫必須先行關閉閘門進行調蓄。如果即便如此,水流量仍然超過每秒10,000立方米,這才能申請啟用渠村分洪閘。

換言之,渠村大閘的開啟,意味着黃河已經陷入了極其嚴峻的險境,一旦啟用,必定會導緻大規模的滞洪和洪水泛濫。這無疑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災難,房屋傾塌,農田被毀,甚至會有生命遇險。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是以,當地人衷心希望這座大閘永遠都用不上,這并非出于對防洪工作的冷淡,而是對家園安康的殷切期盼。

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渠村大閘的存在意義,就是要在最緊急的時刻,成為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拯救更多的生命與财産。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相關部門就可以放松警惕了。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與其說渠村大閘長期未啟用是一個好消息,不如說這得益于黃河流域多年來水利管理工作的卓越成效。為確定這座“超級閘門”時刻保持最佳狀态,從業人員從未停止對它的維護和更新。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定期檢查安全性、更換啟閉機和閘門,加強分洪閘的抗災能力,這些工作從未間斷過。

他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生怕哪一天真的要依賴這座大閘來拯救生靈。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渠村分洪閘才得以在危難時刻挺立不倒。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盡管渠村大閘一直未曾開閘,但它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單純的水利工程。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一處集旅遊觀光、文化宣傳于一體的生态景區。2021年,渠村分洪閘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昭示着它不僅在防洪功能上的重要性,更在于它承載的曆史文化價值。

同年,它還成為河南省首批“黃河文化千裡研學之旅”的實踐基地。成千上萬的學生和遊客來到這裡,去探尋黃河文化的奧秘,感受這條母親河孕育的悠久曆史。渠村大閘還将有望入選河南省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這無疑是對它地位和價值的最高褒獎。

耗資8千萬的亞洲第一閘門,至今46年未動?當地人:千萬别開閘!

總結

從一座防洪利器到文化保護機關,再到研學基地,渠村大閘的蛻變可謂是一部生動的縮影。它見證了數百年來黃河波瀾壯闊的發展史,記錄了人民與這條母親河共存共榮的動人故事。如今,這座“亞洲第一大閘”不僅僅是一件工程,更成為了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曆史符号。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我會創作更好的文章。如果你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讨論,感謝你們的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