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作者:农林卫视

水稻育秧是水稻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地处“天府粮仓”核心区,眼下,正是这里进行水稻育秧的时候,这里的水稻育秧不但实现了流水化生产,秧苗还坐上了电梯。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总台记者 杨妮: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眉山市彭山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稻示范基地,这几天,当地的水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了。现在村民们正忙着从秧盘传送带上搬运秧苗,把它整齐码好、下田,在这之后,还会进行施药和覆膜的工作。今天下的这一批秧苗大概30天之后就可以进行移栽,一亩育秧田的秧苗可以保障120亩大田的用苗需求。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总台记者 杨妮:今年我们发现,当地还投入了更多智能化的设备,来提高工作的效率。比如在这个基地的育秧工厂,今年首次采用了这套自动化的播种流水线,从分盘、覆土、浇水、到播种、施药再到盖土,一个秧盘就制作完成了,整个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的控制,我们看到只需要三个人就能够完完全全操作了。这一套流水线,每小时能播种秧盘大概2400盘,一天在2万盘以上,可以满足1000亩大田的秧苗的需求。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总台记者 杨妮:传统的露地育秧,一般是30天为一个周期。一个育秧季节一般是进行两轮,但是会面临天气条件的不确定,在我身边的这一台循环式智能育秧机就可以解决到这个问题。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总台记者 杨妮:一套循环式智能育秧机总共5米高,这些秧盘一个个就像坐上了电梯一样,不断循环转动。我们还看到了有喷淋系统,可以及时去补充水分和养分。现在这些秧苗长势都非常好,分布很均匀,每一株都有大概五六厘米高,这些秧苗在经过最多10天,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总台记者 杨妮:通过这种高低错落的方式,一个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摆放的数量,减少用地和人工。在这个工厂一共有2大2小共四台这样的循环式育秧机,总共可以摆放秧盘是7600个,占地却不到400平方米,它一轮所育出的秧苗栽插的大田可以接近400亩。同时,育秧大棚也给秧苗的生长管理带来了便利,提供了控温控湿的稳定环境,可以有效预防气候不稳定,比如倒春寒或者高温天气所带来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秧苗质量,保障移栽大田之后的成活率。循环式育秧机的育秧周期,大概是在18—20天,比传统的露地育秧要节约5—10天左右,可以实现一个育秧季节里面三轮育秧,满足一些农户早栽晚栽的需求。

秧苗也能“坐电梯”?来田间地头看满满科技感

总台记者 杨妮:实际上,除了育秧的环节,在整个示范基地实现了很多方面的数字化的管理,比如智能的灌溉系统、病虫害的监测设备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电脑、手机上就可以实现农情监测和远程操作了。这些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农事管理的效率,让农业生产也更加具有科技含量。

来源:央视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