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顾农 | 鲁迅提到的一篇“弹文”

顾农 | 鲁迅提到的一篇“弹文”

顾农 | 鲁迅提到的一篇“弹文”

《文选》书影。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一文中提到,《文选》里“有一篇弹文,所弹的乃是一个败落的世家,把女儿嫁给了暴发而又冒充世家的满家子。”

此文乃是沈约(441-513)的《奏弹王源》(《文选》卷四〇)。这份弹文的缘起是门第很高的东海郯(今山东郯城)王氏的一个后代王源,不顾门第的差距,竟然把女儿嫁给社会地位甚低而相当有钱的满家去做儿媳妇,到手一笔很厚的聘金(彩礼)。此事传到给事黄门侍郎兼御史中丞、吴兴邑中正沈约的耳朵里,他立即上了一篇弹劾的奏文,直接向皇帝打报告揭发此事,要求惩处王源,建议免去此人的官职,“置以明科,黜之流伍,使已污之族,永愧于昔辰,方媾之党,革心于来日。”

古代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中古时代“高门慎婚,婚者门第略相等”(王伊同《五朝门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0页),否则就算是违规。沈约的弹文先讲婚姻大事必须讲究门第的大原则,接下来指出王源的严重问题道:

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曾祖雅,位登八命;祖少卿,内侍帷幄;父睿,升采储阁,亦居清显。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下文揭露同他家结为婚姻的富阳满璋之家,原非世族(士族),却冒充是魏晋高官满宠、满奋的后裔,这种攀附完全靠不住:其先辈乃是仓库管理员,只是家里比较有钱,为了同真正的高门东海王家结亲,“下钱五万,以为聘礼”,而王源财迷心窍,同意这门婚事,还用所得聘金的一部分为自己纳妾。沈约指出:“王满连姻,实骇物听”,“岂有六卿之胄,纳女于管库之人?”王源无耻地违背了等级制度的原则,影响极坏,不可接受。弹文写得义正辞严。问题捅到了最高层,王源的官位肯定是保不住了。

这样的事件现在很难理解,王、满两家自愿结亲,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即使其中有些钱财上的交易,人品行为皆不免低俗,也同外人无干,并没有触犯法律,何劳沈约弹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时的道德和礼法,九品中正制仍在执行,沈约既是吴兴邑中正,又是负责官员监察的御史中丞,他有权检举违背九品中正制的士人和官员,并建议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惩处。史称“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新唐书·儒学传·柳冲传》)所谓“选举”指选士举官,提拔人才之前必须查明其祖宗几代,看是世族还是庶族,分清等级,以便安排;各州郡中正对于世族的婚姻也有监察之权。

顾农 | 鲁迅提到的一篇“弹文”

王肃在经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

“婚”与“宦”乃是社会生活中最大的两件大事,总会有些大原则在管着。九品中正制后来虽然行不通了,但血统论却仍然横行。

王源的曾祖王雅(334-400)乃是东晋的高官,《晋书》卷八三有传,略云:

王雅字茂达,东海郯人,为卫将军肃之曾孙也。祖隆,后将军。父景,大鸿胪。雅少知名,州檄主簿,举秀才,除郎中,出补永兴令,以干理著称。累迁尚书左右丞,历廷尉、侍中、左卫将军、丹阳尹,领太子左卫率……迁领军、尚书、散骑常侍,方大崇进之,将参副相之重,而帝崩,仓促不获顾命。雅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虽在孝武世,亦不能犯颜廷争,凡所谋谟,唯唯而已。寻迁左仆射。隆安四年卒,时年六十七。追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长子凖之,散骑常侍。次协之,黄门。次少卿,侍中。并有士操,立名于世云。

由此可以画出一个王源的世系来:

王肃——王隆——王景——王雅——王少卿——王睿——王源

王雅的几代子孙:王少卿、王睿、王源,虽然仍在官场厮混,各有头衔,但已渐趋式微,故尔正史皆无传,而如果从王肃再往上追溯,则又可以了解该家族更多的光荣史。《三国志·魏书·锺繇华歆王朗传》载:“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也。”其人在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活动多时,同曹操、曹丕、曹叡几代领导人关系密切,行政地位很高,且颇有著述,“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 王朗(156?-228)之子王肃(195-256)更是一时的学术权威,《三国志》本传(附于王朗之后)载:

初,(王)肃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氏(玄),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

王肃在经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但王家的儒学传统只维持了两代就中断了。

东海王家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士族,在王雅以后渐渐走了下坡路,到了王源这一代更沦落到不讲“士操”、嫁女不考虑门户只想多弄彩礼的地步,简直像个市侩,沈约实在难以容忍,于是特别打报告予以弹劾。

讲究门第的传统由来已久,到齐梁时代仍然非常强大。中国人的等级观念实为陈年老病,诚如鲁迅所说: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是“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坟·灯下漫笔》)。要深入了解中古文学,更加非注意其中的等级观念不可。瞿秋白在说起文学史问题时,曾特别强调“要注意等级制度在文学内容上的反映”(《关于整理中国文学史的问题》,《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我们一定不要忘了这一条。

顾农

责编 刘小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