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作者:旧闻档案

说起德国,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无论是二战时期的纳粹希特勒,还是叱咤欧洲足球场的德国列车,亦或是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贝多芬、生产于近代时期的工艺精湛的奔驰宝马。

太多太多的标签打造出我们印象中的德国,而在网络兴起之后,又出现了许多罔顾事实而肆意宣扬德国的虚假“神话传说”,影响颇深。

这也让我们不由得深思,国内为何会有如此多神话德国的“德吹”?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一、屡次辟谣的德国神话

1.良心的德国工业

先说点大众耳熟能详的——“青岛下水道”和“德国油包纸”:

传说在德国离开青岛百年后,当初在殖民时期修建的下水道出现了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同德国公司进行问询,在其指引下找到了被油包纸包裹着、光亮如新的所需配件。

而这么多年青岛地区不会发生雨后积水,完全得益于德国在殖民十七年间修建的下水道。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此传言甚至在每一次国内雨水涝灾发生时,都会被拉出来遛一次。

2015年1月1日,在德国很有影响力的大报《南德意志报》,还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德式完美神话》(Mythos von der deutschen Perfektion)的文章,对此传说进行了调侃。

事实上,在2013年时,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就曾对此传言做出了解释与驳斥,并多次辟谣:

青岛现如今作为450万级居住人口的大城市,在现有的3000公里排水管道中,德国当年修建、为欧洲人生活区所用的并不足三公里,仅仅只是近千分之一的比例,绝无如此大的影响力。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而青岛市之所以常年不会发生雨后积水,是三面环海、斜坡式地形、与适宜的气候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水道需要维修并找到了被油包纸包住的、光亮如新的所需配件更是无稽之谈,那不过是在当初铺设管道时,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零件,而非德国公司敬业负责的“售后服务”。

不知是从何时起,许是工业宣传与一些公知大煤添油加醋的缘故,大众似乎对于“德国精神”和“德国工业”有一种近乎于盲目的崇拜。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一休一

一篇名为《德国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经济奇迹怎么来的》的爆款文章被频繁转发,影响颇大。

其内容是这样的:

德国一年光双休日就有102天,而后还有40天的带薪休假制度,至于圣诞节、万圣节和复活节等相关特色节日。也同样有假20多天的假可休,如此数目叠加,在德国,每个人一年甚至有178天可以休息,与工作天数相比,仅有9天的差距。

但这番言论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实际上,德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是以24个工作日为最低标准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工作的德国人都能拥有40天的带薪休假。

至于所谓合计20多天的法定节假日政策,更是虚假谎言。

首先,联邦德国的每一个州镇对于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并不相同。例如巴伐利亚州作为2018年全国各州中放的最多的地区,也仅只有13、14天而已。

其次,虽然到处充斥着万圣节的传说,但对于联邦德国的许多州来说,它并不是法定的节假日。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即便在10月31日,会有9个联邦州统一进行放假,也是因为当天是宗教改革日,而非万圣节。

3.没有超前教育的德国孩子

《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篇在父母朋友圈内广泛流传的文章,似乎从标题上就已经戳中了中国式家长的神经。

在文章中,作者声称其所有言论皆有理论依据的支撑,关于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观点,体现在德国宪法(也即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中。

但他显然并未对此多加考证研究。

德国宪法第七条第六款确实存在“禁止学前教育”的规定——“Vorschulen bleiben aufgehoben”,即“Vorschulen保持被废止”。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但德国的学前教育与国内所理解的学前教育并不相同。

Vorschulen是德意志帝国主义时期存在的一种学制,为更好地衔接文理中学的教育阶段,专门有这样少上一年的小学。因为其收费过于昂贵,广泛适用于特权阶级。

由于种种原因,Vorschulen这种先修学校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就被禁止取缔。

而现在德国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中所说的禁止先修学校教育的规定,不过是沿袭了这条禁令而已,并不是说德国没有幼儿学前教育而已。

2016年6月21日,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还曾访问过德国柏林的一所幼儿园,并与孩子们一起参与科学兴趣实验等教育活动。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未经考证的言论、短小精悍的词句、高昂激烈的情绪……太多如上文这般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德吹”慢慢兴起。

二、神话德国的缘由

清华大学的史安斌教授有一篇文章,叫《“祛魅”德意志神话:中国新闻媒体上的德国形象探析》。

文章观点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想象异域”的传统,19世纪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之后,更是将西方的风吹到了我们的国度。

现如今纸媒等对于德国的大肆宣传,其实就是这种“想象异域”的一种延伸和再现。

其实如同中国对于西方的想象异域一样,西方同样对于我们有一种想象异域。

例如中国风,例如优雅的东方女人,这种好奇在《马可波罗行记》之后尤甚,丝绸、瓷器等充满着中国文化底蕴的产品,更是一度成为欧洲广受追捧的奢侈品。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事实上,想象异域是一种十分平常的文化现象。而每当人们接触原本并不了解的讯息时,两级分化的的认识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历史上太多对于某一个国家和民族污名化,大抵源自于此。

正是出于“想象异域”的缘故,在这些神话德国的“德吹”故事里,我们把德国想像成是一个“完美的国度”也并不足为奇。

毕竟那里秩序井然、工业发达、孩童快乐生活、成年人也并无什么物质压力、人人都勤奋严谨,与中国的现状截然不同。

史安斌教授也曾说,“德吹”盛行的另一个原因,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以它方优势来衬托己之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所夸赞德国的,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它们往往集中在教育、哲学、经济,工业制造以及一些福利制度。

正因为我们对于国家的现状“有所不满”,才会将美好的期望放在另外一个国家,把他们的制度和社会神话,以此来督促自身的进步。

在“德吹”盛行之前,更大的一股西风是“美吹”。

近年来大陆与美国存在政治纠纷,关系虽然密切却受诸多因素影响,故而另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关系友好的西方国家就成了新的追捧对象。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近些年来在网络上“德吹”之风盛行,离不开社交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推波助澜。

一方面出于追求流量的目的,不加考证、照搬模版、情绪激昂浓烈、引发读者讨论与争议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营销的效果,一些办理移民、留学、出国旅游的机构工作人员,还会在所谓的客观文章中打广告,作软文。

故而以“德吹之风”的文章打底,贩卖与德国相关的产品,似乎已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潮流”。

三、客观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5年2月4日、6日《人民日报》曾两度发文痛批“德吹”,指出“德国制造”曾经是质量差的代名词,而他自身的政治体制也有许多的弊端,例如非常典型的公职人员腐败问题。

2014年《德国意志报》记者克里斯托夫·奈德哈德,也发布了名为《不要期待奇迹》的文章。

声称德国人的生活中国人肯定不清楚,不要将德国的生活想的太好。在德国也有小偷,火车甚至从来都不会准点,食品丑闻和垃圾问题也一直不少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我们不得不承认,德国在一些工业制造领域,有着严谨而专业的技术;教育学制方面也同样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国家与社会是极为复杂的存在,我们绝不能简单的用二极管式思维去认识它,过于盲目的推崇西方是错,而太过否定自身发展与优势也是错。

在经济上,中国制造和中国风艺术享誉世界;

在政治领域,中国践行着和平发展观,在国际社会中承担着大国责任;

关于民族问题,在天灾人祸发生时,中国人常常会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

醒醒吧!别再做神话德国的“德吹”,这才是真相

在面对如今信息泛滥的新媒体时代,为避免活在虚假新闻的真空里,每当我们看到一些讯息,最先该做的是去查询官方发布的相关资料,例如德国的Correctiv,就是典型的打假网站;

在撰写和发布文章时,也不应当只为盲目追求流量。客观考证,认真辨析,表达正确的、真实的观点和内容。

冷静思考、尊重差异、正视自己,这才是获取知识,增加认知、链接世界的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