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作者:舊聞檔案

說起德國,我們其實并不陌生,無論是二戰時期的納粹希特勒,還是叱咤歐洲足球場的德國列車,亦或是在音樂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貝多芬、生産于近代時期的工藝精湛的奔馳寶馬。

太多太多的标簽打造出我們印象中的德國,而在網絡興起之後,又出現了許多罔顧事實而肆意宣揚德國的虛假“神話傳說”,影響頗深。

這也讓我們不由得深思,國内為何會有如此多神話德國的“德吹”?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一、屢次辟謠的德國神話

1.良心的德國工業

先說點大衆耳熟能詳的——“青島下水道”和“德國油包紙”:

傳說在德國離開青島百年後,當初在殖民時期修建的下水道出現了問題,相關從業人員同德國公司進行問詢,在其指引下找到了被油包紙包裹着、光亮如新的所需配件。

而這麼多年青島地區不會發生雨後積水,完全得益于德國在殖民十七年間修建的下水道。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此傳言甚至在每一次國内雨水澇災發生時,都會被拉出來遛一次。

2015年1月1日,在德國很有影響力的大報《南德意志報》,還曾發表過一篇名為《德式完美神話》(Mythos von der deutschen Perfektion)的文章,對此傳說進行了調侃。

事實上,在2013年時,青島市排水管理處就曾對此傳言做出了解釋與駁斥,并多次辟謠:

青島現如今作為450萬級居住人口的大城市,在現有的3000公裡排水管道中,德國當年修建、為歐洲人生活區所用的并不足三公裡,僅僅隻是近千分之一的比例,絕無如此大的影響力。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而青島市之是以常年不會發生雨後積水,是三面環海、斜坡式地形、與适宜的氣候條件共同影響的結果。

下水道需要維修并找到了被油包紙包住的、光亮如新的所需配件更是無稽之談,那不過是在當初鋪設管道時,所遺留下來的一些零件,而非德國公司敬業負責的“售後服務”。

不知是從何時起,許是工業宣傳與一些公知大煤添油加醋的緣故,大衆似乎對于“德國精神”和“德國工業”有一種近乎于盲目的崇拜。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2.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上一休一

一篇名為《德國人一年幹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迹怎麼來的》的爆款文章被頻繁轉發,影響頗大。

其内容是這樣的:

德國一年光雙休日就有102天,而後還有40天的帶薪休假制度,至于聖誕節、萬聖節和複活節等相關特色節日。也同樣有假20多天的假可休,如此數目疊加,在德國,每個人一年甚至有178天可以休息,與工作天數相比,僅有9天的差距。

但這番言論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實際上,德國的帶薪休假制度是以24個工作日為最低标準的。也就是說,并非所有工作的德國人都能擁有40天的帶薪休假。

至于所謂合計20多天的法定節假日政策,更是虛假謊言。

首先,聯邦德國的每一個州鎮對于法定節假日的規定并不相同。例如巴伐利亞州作為2018年全國各州中放的最多的地區,也僅隻有13、14天而已。

其次,雖然到處充斥着萬聖節的傳說,但對于聯邦德國的許多州來說,它并不是法定的節假日。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即便在10月31日,會有9個聯邦州統一進行放假,也是因為當天是宗教改革日,而非萬聖節。

3.沒有超前教育的德國孩子

《令人震驚的德國教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篇在父母朋友圈内廣泛流傳的文章,似乎從标題上就已經戳中了中國式家長的神經。

在文章中,作者聲稱其所有言論皆有理論依據的支撐,關于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觀點,展現在德國憲法(也即基本法)第七條第六款中。

但他顯然并未對此多加考證研究。

德國憲法第七條第六款确實存在“禁止學前教育”的規定——“Vorschulen bleiben aufgehoben”,即“Vorschulen保持被廢止”。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但德國的學前教育與國内所了解的學前教育并不相同。

Vorschulen是德意志帝國主義時期存在的一種學制,為更好地銜接文理中學的教育階段,專門有這樣少上一年的國小。因為其收費過于昂貴,廣泛适用于特權階級。

由于種種原因,Vorschulen這種先修學校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就被禁止取締。

而現在德國基本法第七條第六款中所說的禁止先修學校教育的規定,不過是沿襲了這條禁令而已,并不是說德國沒有幼兒學前教育而已。

2016年6月21日,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還曾通路過德國柏林的一所幼稚園,并與孩子們一起參與科學興趣實驗等教育活動。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未經考證的言論、短小精悍的詞句、高昂激烈的情緒……太多如上文這般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德吹”慢慢興起。

二、神話德國的緣由

清華大學的史安斌教授有一篇文章,叫《“祛魅”德意志神話:中國新聞媒體上的德國形象探析》。

文章觀點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想象異域”的傳統,19世紀九十年代的洋務運動之後,更是将西方的風吹到了我們的國度。

現如今紙媒等對于德國的大肆宣傳,其實就是這種“想象異域”的一種延伸和再現。

其實如同中國對于西方的想象異域一樣,西方同樣對于我們有一種想象異域。

例如中國風,例如優雅的東方女人,這種好奇在《馬可波羅行記》之後尤甚,絲綢、瓷器等充滿着中國文化底蘊的産品,更是一度成為歐洲廣受追捧的奢侈品。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事實上,想象異域是一種十分平常的文化現象。而每當人們接觸原本并不了解的訊息時,兩級分化的的認識是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曆史上太多對于某一個國家和民族污名化,大抵源自于此。

正是出于“想象異域”的緣故,在這些神話德國的“德吹”故事裡,我們把德國想像成是一個“完美的國度”也并不足為奇。

畢竟那裡秩序井然、工業發達、孩童快樂生活、成年人也并無什麼物質壓力、人人都勤奮嚴謹,與中國的現狀截然不同。

史安斌教授也曾說,“德吹”盛行的另一個原因,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以它方優勢來襯托己之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所誇贊德國的,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它們往往集中在教育、哲學、經濟,工業制造以及一些福利制度。

正因為我們對于國家的現狀“有所不滿”,才會将美好的期望放在另外一個國家,把他們的制度和社會神話,以此來督促自身的進步。

在“德吹”盛行之前,更大的一股西風是“美吹”。

近年來大陸與美國存在政治糾紛,關系雖然密切卻受諸多因素影響,故而另一個經濟發達、社會安定、關系友好的西方國家就成了新的追捧對象。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當然,不容忽視的是,近些年來在網絡上“德吹”之風盛行,離不開社交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推波助瀾。

一方面出于追求流量的目的,不加考證、照搬模版、情緒激昂濃烈、引發讀者讨論與争議的“虛假新聞”層出不窮;

另一方面,為了達到營銷的效果,一些辦理移民、留學、出國旅遊的機構從業人員,還會在所謂的客觀文章中打廣告,作軟文。

故而以“德吹之風”的文章打底,販賣與德國相關的産品,似乎已然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潮流”。

三、客觀辨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015年2月4日、6日《人民日報》曾兩度發文痛批“德吹”,指出“德國制造”曾經是品質差的代名詞,而他自身的政治體制也有許多的弊端,例如非常典型的公職人員腐敗問題。

2014年《德國意志報》記者克裡斯托夫·奈德哈德,也釋出了名為《不要期待奇迹》的文章。

聲稱德國人的生活中國人肯定不清楚,不要将德國的生活想的太好。在德國也有小偷,火車甚至從來都不會準點,食品醜聞和垃圾問題也一直不少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我們不得不承認,德國在一些工業制造領域,有着嚴謹而專業的技術;教育學制方面也同樣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國家與社會是極為複雜的存在,我們絕不能簡單的用二極管式思維去認識它,過于盲目的推崇西方是錯,而太過否定自身發展與優勢也是錯。

在經濟上,中國制造和中國風藝術享譽世界;

在政治領域,中國踐行着和平發展觀,在國際社會中承擔着大國責任;

關于民族問題,在天災人禍發生時,中國人常常會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

醒醒吧!别再做神話德國的“德吹”,這才是真相

在面對如今資訊泛濫的新媒體時代,為避免活在虛假新聞的真空裡,每當我們看到一些訊息,最先該做的是去查詢官方釋出的相關資料,例如德國的Correctiv,就是典型的打假網站;

在撰寫和釋出文章時,也不應當隻為盲目追求流量。客觀考證,認真辨析,表達正确的、真實的觀點和内容。

冷靜思考、尊重差異、正視自己,這才是擷取知識,增加認知、連結世界的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