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子逝世35周年丨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作者:何延根

来源:诗刊社 2024-03-26 10:35 北京

点击上方“诗刊社”可以订阅哦
海子逝世35周年丨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今天是海子(1964.3.24—1989.3.26)忌辰。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1989年3月26日,海子自杀,年仅25岁。

生在3月24日,死于3月26日。海子,属于春天,正如他在诗里说的:“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春天,读海子,也正如他在诗里说的:“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海子诗选

活在珍贵的人间

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新 娘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说

让别人去说

让遥远的江上船夫去说

有一盏灯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闪亮着

这盏灯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

海子逝世35周年丨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 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 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 太寂静, 太丰收

也太荒凉, 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子逝世35周年丨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秋日黄昏

火焰的顶端

落日的脚下

茫茫黄昏 华美而无上

在秋天的悲哀中成熟

日落大地 大火熊熊

烧红地平线滚滚而来

使人壮烈 使人光荣与寿同在 分割

黄昏的灯

切开血管

落日殷红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

爱情保持一生

或者相反 极为短暂 极为短暂 匆匆

熄灭

原我从此不再提起

再不提起过去

痛苦与幸福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唯黄昏华美而无上

答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逝世35周年丨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编校:曾子芙;审核:丁鹏;核发:霍俊明

文章已于2024-03-26修改

海子逝世35周年丨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诗刊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