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改变从慎言开始

作者:文化新思维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我们怎么来解释?就是认知比较全面的人,不太会说自己这也懂那也懂,什么都懂。说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就不能是认知比较全面的人。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段话中的塞其兑,闭其门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都在前面出现过,怎么理解呢?塞其兑,兑指的是情感,堵塞情感的通路。闭其门,门指的是人体的感官通路,眼耳鼻口。眼耳鼻是输入,口是输出,所以,闭其门就是关闭感官通路。挫其锐,就是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要锋芒毕露,解其纷,就是将纷繁复杂的事情梳理清楚。和其光就是顺着目标的方向,同其尘,就是深入道的每粒灰尘之中,进一步讲就是行为模式和情境混为一体。是谓玄同,这就是与道保持同步的运作方式了。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因为认知全面的人,多是无为的态度,无为的人价值很中立,不分亲疏、利害和贵贱,所以天下人都愿意尊重他。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前面第五十二章讲到人生有大道,在这条大道上,我们要做四件大事:元亨利贞。元者善之长也。小孩子生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育德。享就是享通,怎么亨通?就要嘉之会也。就是开其兑,以德为基础,打开情感通路,不断地学习正向积极的知识。这样,你就可以有利了。利是人际关系的基本保证,人需要互惠互利,而不是凡事只考虑自己。以仁义当中的义为基础,所以叫利者义之和也。贞就是始终坚持元亨利,当一个人有仁德,有知识,人际关系又好,贞者事之干也,你干事情就一帆风顺了。元亨利贞就是走在亨通的人生大道上所要做的四件大事。

第五十三章讲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道虽然宽广,人却喜欢走捷径,一定注意不要偏离大道。

第五十四章我们讲到走在大道上,行为上善建、善抱能达到的效果。把善行修在自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邦,乃至修之于天下,普惠天下,叫德施普也。这是事业、家庭兴旺的秘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秘诀。

第五十五章讲到的是善建、善拔之人所积之德要厚,厚到什么程度,像赤子一般。厚德之人具备赤子的一些特点,避开灾祸,健康成长,有超强的吸引力,叫固,充足的内在力量,叫精,以及建设和的能力。前面这几章主要讲的是人有为的情境,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是,人有为到一定程度要转为无为,强极就壮,壮就意味着衰败,不遵循道就会过早的消亡。在成为情境中的管理者,为政者,家长时,就需要转为无为。比如,一个人本来是个小职员,一直勤勤恳恳,奋发有为,当了中层干部,对下要学会无为,对上要有为。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家长培养孩子,自身就需要从有为渐渐转为无为。君王也一样,是最大的有为,也是最大的无为。

那么,怎样无为呢?本章讲到的就是无为者的状态。

首先,对自己的语言有严格要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二章讲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时候的君子话不轻易说出口,以自己的行为达不到所作出的承诺为耻。古人讲,皇帝是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其实说的是皇帝要谨言慎行,不能乱说话,因为皇帝的一言一行,牵动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人称懂王,说自己什么都懂,他一张口,全世界都紧张,生怕他说出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来,一句话,有可能让国内,也有可能让世界上其他国家遭殃。

语言是输出的主要工具,古代人认为,思想是从心发出的,人是看不到的,只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发现。一个人的所言所语所动,代表了他的思想意念是怎么样的。鬼谷子说,吉凶大命口焉,就是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策划者的使命能不能完成,全凭这一张嘴,因为嘴巴是使用语言的器官。因此,我们经常说,沟通很重要,交流很重要。

语言同时也是思维的基本构成单位,思维是一个人整个主观世界的主宰。所有的意志,情绪,思维,智慧谋略都会由语言表现出来。策划者所有的成败都在于捭阖之间,策划者需要有系统,有规划地来使用语言。所以我们要审慎地使用语言。

现在的人十分不重视自己的语言,张口就来,经常靠简单的因果逻辑推理就认为自己所推理的一定是真实的。有一句口头禅是这样的,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是红的是黑的。或者是我认为,我以为,我感觉等等这样的一些态度很随意的简单的因果类比推理和逻辑推理。

一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宝贝,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这句话看起来很正向积极,可是孩子是很难理解这句话和我当下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孩子充满了疑问,学习是一个动词,什么样叫学?什么样叫习?好好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了一个情境状态,怎样才是好好这个状态呢?以及,将来是多久?怎么样就叫有出息?

家长大脑中可能有模糊概念,孩子却并不清楚。父母用心说出的一句话,给孩子的认知造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大多数孩子会认为只要听话就可以,至于这句话所描述的情境是什么,就先放在一边。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认为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事情的严重性,孩子仍然无所谓的原因。孩子压根就没有听懂你这个父母说的是什么东西,他也不知道要怎么样执行。

有些家长说,别人欺负了你,你就要还回去!这样语言所建设出来的情境比较清晰,孩子很容易懂。但是,当孩子面临这样的情境时,如果说孩子不愿意回避,就会敢于面对,显现出所谓要强的那一面来,不愿意吃亏的孩子感到被欺负时,一定是要找补回来的。家长会发现,我家孩子怎么越来越暴力呢?我们夫妻都很和善的,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其实这就是家长引导出来的。凡事都有因果关系,没有人会说无缘无故的一句话,做无缘无故的一件事,都有因果关系。只不过,我们可能是只看到了果,忘却了因,仅此而已。

还有家长说什么,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为什么那么蠢呢?

你连这点东西都不会?!

有自我否定,我不行,我不好!

……

等等,生活中常见又比较明显的负向语言。

还有一些不太能察觉的语言。比如因果关系不成立的,他不喜欢我,我就去死!她不来找我,要我去找她?他不跟我说话,我还跟他说话了?

一些隐性的不利于团队发展语言,其他人都还好,就小李不行。

我也想相信,但是……

生活中这些不谨慎的语言太多太多,到处都是漏洞,所以,老子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越是智慧的人,认知全面的人说话越谨慎,而认知狭窄的人,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讲,什么都敢讲,而且还不自知。

无为的人说出来的话一定是准确的,怎么才能做到准确呢?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人在努力的时候,有为的时候,要打开情感的通路,开放自己的感官,而无为的时候,却要关闭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