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德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改變從慎言開始

作者:文化新思維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我們先來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我們怎麼來解釋?就是認知比較全面的人,不太會說自己這也懂那也懂,什麼都懂。說自己什麼都懂的人,就不能是認知比較全面的人。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段話中的塞其兌,閉其門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都在前面出現過,怎麼了解呢?塞其兌,兌指的是情感,堵塞情感的通路。閉其門,門指的是人體的感官通路,眼耳鼻口。眼耳鼻是輸入,口是輸出,是以,閉其門就是關閉感官通路。挫其銳,就是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不要鋒芒畢露,解其紛,就是将紛繁複雜的事情梳理清楚。和其光就是順着目标的方向,同其塵,就是深入道的每粒灰塵之中,進一步講就是行為模式和情境混為一體。是謂玄同,這就是與道保持同步的運作方式了。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因為認知全面的人,多是無為的态度,無為的人價值很中立,不分親疏、利害和貴賤,是以天下人都願意尊重他。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們來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經》有哪些深意,能給到我們哪些啟示,提升我們哪些方面的認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讓我們在實踐中去運用。

前面第五十二章講到人生有大道,在這條大道上,我們要做四件大事:元亨利貞。元者善之長也。小孩子生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育德。享就是享通,怎麼亨通?就要嘉之會也。就是開其兌,以德為基礎,打開情感通路,不斷地學習正向積極的知識。這樣,你就可以有利了。利是人際關系的基本保證,人需要互惠互利,而不是凡事隻考慮自己。以仁義當中的義為基礎,是以叫利者義之和也。貞就是始終堅持元亨利,當一個人有仁德,有知識,人際關系又好,貞者事之幹也,你幹事情就一帆風順了。元亨利貞就是走在亨通的人生大道上所要做的四件大事。

第五十三章講到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大道雖然寬廣,人卻喜歡走捷徑,一定注意不要偏離大道。

第五十四章我們講到走在大道上,行為上善建、善抱能達到的效果。把善行修在自身,修之于家,修之于鄉,修之于邦,乃至修之于天下,普惠天下,叫德施普也。這是事業、家庭興旺的秘訣,是國家繁榮富強的秘訣。

第五十五章講到的是善建、善拔之人所積之德要厚,厚到什麼程度,像赤子一般。厚德之人具備赤子的一些特點,避開災禍,健康成長,有超強的吸引力,叫固,充足的内在力量,叫精,以及建設和的能力。前面這幾章主要講的是人有為的情境,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是,人有為到一定程度要轉為無為,強極就壯,壯就意味着衰敗,不遵循道就會過早的消亡。在成為情境中的管理者,為政者,家長時,就需要轉為無為。比如,一個人本來是個小職員,一直勤勤懇懇,奮發有為,當了中層幹部,對下要學會無為,對上要有為。一個家庭有了孩子,家長培養孩子,自身就需要從有為漸漸轉為無為。君王也一樣,是最大的有為,也是最大的無為。

那麼,怎樣無為呢?本章講到的就是無為者的狀态。

首先,對自己的語言有嚴格要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經》第二章講到,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古時候的君子話不輕易說出口,以自己的行為達不到所作出的承諾為恥。古人講,皇帝是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其實說的是皇帝要謹言慎行,不能亂說話,因為皇帝的一言一行,牽動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人稱懂王,說自己什麼都懂,他一張口,全世界都緊張,生怕他說出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話來,一句話,有可能讓國内,也有可能讓世界上其他國家遭殃。

語言是輸出的主要工具,古代人認為,思想是從心發出的,人是看不到的,隻可以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來發現。一個人的所言所語所動,代表了他的思想意念是怎麼樣的。鬼谷子說,吉兇大命口焉,就是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策劃者的使命能不能完成,全憑這一張嘴,因為嘴巴是使用語言的器官。是以,我們經常說,溝通很重要,交流很重要。

語言同時也是思維的基本構成機關,思維是一個人整個主觀世界的主宰。所有的意志,情緒,思維,智慧謀略都會由語言表現出來。策劃者所有的成敗都在于捭阖之間,策劃者需要有系統,有規劃地來使用語言。是以我們要審慎地使用語言。

現在的人十分不重視自己的語言,張口就來,經常靠簡單的因果邏輯推理就認為自己所推理的一定是真實的。有一句口頭禅是這樣的,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是紅的是黑的。或者是我認為,我以為,我感覺等等這樣的一些态度很随意的簡單的因果類比推理和邏輯推理。

一些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寶貝,你現在好好學習,将來才能有出息!這句話看起來很正向積極,可是孩子是很難了解這句話和我當下行為的因果關系的。孩子充滿了疑問,學習是一個動詞,什麼樣叫學?什麼樣叫習?好好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了一個情境狀态,怎樣才是好好這個狀态呢?以及,将來是多久?怎麼樣就叫有出息?

家長大腦中可能有模糊概念,孩子卻并不清楚。父母用心說出的一句話,給孩子的認知造成了巨大挑戰。是以,大多數孩子會認為隻要聽話就可以,至于這句話所描述的情境是什麼,就先放在一邊。這就是為什麼父母認為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事情的嚴重性,孩子仍然無所謂的原因。孩子壓根就沒有聽懂你這個父母說的是什麼東西,他也不知道要怎麼樣執行。

有些家長說,别人欺負了你,你就要還回去!這樣語言所建設出來的情境比較清晰,孩子很容易懂。但是,當孩子面臨這樣的情境時,如果說孩子不願意回避,就會敢于面對,顯現出所謂要強的那一面來,不願意吃虧的孩子感到被欺負時,一定是要找補回來的。家長會發現,我家孩子怎麼越來越暴力呢?我們夫妻都很和善的,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其實這就是家長引導出來的。凡事都有因果關系,沒有人會說無緣無故的一句話,做無緣無故的一件事,都有因果關系。隻不過,我們可能是隻看到了果,忘卻了因,僅此而已。

還有家長說什麼,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為什麼那麼蠢呢?

你連這點東西都不會?!

有自我否定,我不行,我不好!

……

等等,生活中常見又比較明顯的負向語言。

還有一些不太能察覺的語言。比如因果關系不成立的,他不喜歡我,我就去死!她不來找我,要我去找她?他不跟我說話,我還跟他說話了?

一些隐性的不利于團隊發展語言,其他人都還好,就小李不行。

我也想相信,但是……

生活中這些不謹慎的語言太多太多,到處都是漏洞,是以,老子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越是智慧的人,認知全面的人說話越謹慎,而認知狹窄的人,越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什麼都講,什麼都敢講,而且還不自知。

無為的人說出來的話一定是準确的,怎麼才能做到準确呢?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人在努力的時候,有為的時候,要打開情感的通路,開放自己的感官,而無為的時候,卻要關閉它們,這是為什麼呢?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