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文旅市场成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坚实依托

作者:京城新闻

2024年年初,火遍全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成功打响了繁荣文旅市场的第一炮,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也引发全国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一时间,“尔滨出圈”成为现象级网络热点话题和新闻报道选题,同时哈尔滨的成功也很快带火了全国各地文旅市场、文旅产业,使得文化旅游迅速成为最火爆、最内卷的行业,全国文旅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和勃兴态势。

哈尔滨文旅市场的大获成功归因于多种因素,就如有媒体所言,其凭借独特的在地冰雪旅游产品,提供场景式、沉浸式、引游客与当地民众深度融合共鸣的文化旅游体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创新力,刷新了历史记录,成为了行业标杆。在哈尔滨文旅模式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内涵,打造独特文旅市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旅热潮。

在扩大知名度、招揽游客方面,各地奇招迭出。如江西文旅安排帅气“锦衣卫”请各地“公主”光临;浙江派出小百花越剧团陈丽君等化身诗人,上线邀游客“打卡”诗画江南;洛阳高铁站更是别出心裁,安排古装“护卫”接站,让游客恍如从现代瞬间“穿越”到古代,这些主打的都是一个文化牌。同时,各地纷纷利用明星效应来扩大知名度,招揽“粉丝”游客,像是重庆请来了肖战“挂帅”,河北文旅找来了赵丽颖“扛旗”,湖南请来了易烊千玺“助阵”,江西召唤回了刘涛“加盟”等等,不一而足。

在宣传方面,各地文旅局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不遗余力竞相“较劲”,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影响力和共情力的爆款宣传产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省市不再采取“我好你不好”、或者“我比你好”的互撕式竞争,而是携起手来,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展现团结互助精神,如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组成“山河四省”抱团宣传就是代表性例证;再如,为感谢元旦期间哈尔滨的热情招待,广西南宁向哈尔滨赠送了189吨砂糖橘、沃柑,黑龙江则回赠了10万盒优质蔓越莓,这样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当然,宣传和招揽只是手段,真正让游客得到实惠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游活动,各地紧紧抓住龙年春节机会,充分发挥在地文化特色,推出各式各样的春节文化游项目。北京将以“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为主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万场;河南将推出4.5万场以上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和百家景区千场活动;河北启动了“冬游河北过大年”活动,包括“古城过大年”“民俗过大年”“老字号里过大年”“戏曲过大年”等十大场景上万场活动;浙江文旅将持续推出全省新春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以“来浙里·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围绕“赏绝活、看大戏、品美味、观村晚、逛市集、住民宿、游美景、觅大展、享潮玩、趣研学”十个方面,开展上千场文旅新春消费活动;云南文旅将推出30个系列1600余项文旅迎新春活动……丰富的活动举不胜举。

此外,各地还推出了许多的优惠措施吸纳游客,增强游客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如河南省组织省内200多家景区推出门票减免、打折优惠等措施;四川阿坝、甘孜、凉山和攀枝花,将推行国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门票“买一送一”、国有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的优惠政策;广西南宁、崇左、百色、河池等多地景区,则对东北三省游客实行免门票优惠。甘肃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遗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安徽黄山风景区,2024年一季度非节假日的每个星期三,开展“免门票开放日”活动;贵州所有景区对网络大V免票,且同行二人皆免票等等,类似举措不一而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的确,文旅市场的蓬勃发展反映的是人们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折射的是人民对于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新年伊始,大陆文旅市场生机勃勃,从北方冰雪旅游到南方“花海经济”,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从“尔滨出圈”可以看到,当今的文化旅游不再单单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仅仅满足于“视听盛宴”,更多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实地感受实现身心的愉悦与精神的富足,在沉浸式、参与式和互动式的游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永恒魅力。

同时,文旅市场的繁荣兴盛也会带来巨大的商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盈利机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需求和就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演艺市场为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演艺市场不断复苏,场次、观众、票房均达到历史新高。2024年元旦假期,北京153个剧场共计举办营业性演出268台807场,吸引观众超21.6万人次,票房收入约5353.8万元,同比2023年增长442.8%。可以预计,龙年春节期间,北京演艺市场还会再创新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市文化市场的强劲复苏,也反映了全国文化市场的持续活跃。

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日益繁荣的文旅市场必将成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坚实依托,也会成为人们感受中华文化无穷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京华倦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