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4返乡观察︱春节祭祖“规矩”,为啥父母不想让孩子学会?

2024返乡观察︱春节祭祖“规矩”,为啥父母不想让孩子学会?

2024返乡观察︱春节祭祖“规矩”,为啥父母不想让孩子学会?

和夏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

在我的家乡云南省L市,每逢清明和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需要到祖坟去祭祖,我们这里俗称作“上坟”。春节“上坟”需要提前几周购买所需的纸钱、香火、彩色“高磊”(一种用米研磨后加入色素凝固的贡品)、糯米、猪头、鸡、鱼、水果,然后在祭祖前一天晚上煮好猪头、鸡、鱼,准备上10盘贡品菜,祭祖当天再起个大早炸好彩色“高磊”和用作祭祀的糯米“粑粑”,备好茶、酒水、瓜果,早上十点左右就需要带着两个背篓沉甸甸的贡品前往祖坟祭祖了。我们这边祖坟基本在山上,有些家族祖坟在较高较陡峭山上的,祭祖需要花大半天时间,我家祖坟同样需要爬个十几二十分钟的山,背上两大篮贡品上山还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长,再加上还在上学有假期,自然也成为了准备春节祭祀仪式用品的“主力军”,也逐渐熟悉了怎么购买贡品,怎么做祭祀的菜品,也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辛劳。今年大年初一和往常一样准备好贡品前往祖坟路上,大姨突然和我聊到: “真不想让你们这代小孩还学会我们这一套祭祀老传统,学会了就要继续去做,不会做那就可以只简简单单摆束菊花了。”对于传统文化一直崇仰的大姨,为何不希望我们这一辈延续这种传统祭祖的规矩呢?

一、儿时祭祖

从我记事开始,每年清明和大年初一都要去“上坟”,这对小孩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带上父母买的零食,上山基本靠长辈背着,给祖先磕磕头,和家族小伙伴们交换吃一吃零食,祭祖仪式就结束了,小时候反而还很期待去祭祖,因为对于小孩来说就是和出门踏青一个性质,但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外公背我上山祭祖时止不住的喘息与咳嗽声以及爸爸背我上山时湿掉的后背。

L市中心原住民的祖坟基本都与我家祖坟在同座山上,在我的记忆里,早期大家也都是挎着好几个背篓,背着小孩爬山祭祖,家族里的不同家户都是各自单独准备贡品的,大家把贡品都带到祖坟后也都会互相暗自“对比”谁家做的规范精致,做得好的长辈们都会毫不吝啬的夸赞“准备的真好,真懂规矩”,谁家要是漏了缺了东西的大家也会毫不顾情面的提出来:“下次还是要按规矩准备好”。对于家族成员来说只要结婚独自成立家庭之后都要单独准备一份贡品,不能有缺失遗漏,否则就是坏了“规矩”,是件在家族里很掉面子的事。

2024返乡观察︱春节祭祖“规矩”,为啥父母不想让孩子学会?

网图:丰富的祭祖贡品

每年父母总需要为春节和清明的祭祖仪式操劳个几周,提前跑各个市场准备贡品,在上山祭祖前一晚更是需要熬个大夜做好菜,第二天再起个大早清点和收拾贡品装进背篓,然后爬山祭祖。但是印象中从爸妈包括身边的亲戚们从未对此表示过抱怨,在路过别人家祖坟时,若看到别人家祖坟只祭祀了一束花,奶奶辈们还会纷纷摇头谴责感叹道: “这家后代不守规矩!” “这家祖先真是受委屈了。”

二、被打破的“规矩”

近几年在清明和春节“上坟”时,出现了越来越多手捧一束菊华轻轻松松上山的家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顺势在这两个节日售卖菊华的人,还在背着沉重背篓“上坟”的人明显变少了,最多见的是带几样最简单可以直接购买的贡品,如纸钱、香火,再带一束菊花去祭祖的人,一向“守规矩”但年岁渐高,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的妈妈和大姨在背着贡品上山时也不禁感叹道: “带束菊花真的还挺好,上山也轻松,也不用早起准备一桌子贡品了。”

2024返乡观察︱春节祭祖“规矩”,为啥父母不想让孩子学会?

网图:简单带束菊花祭祖成了新风尚

如今包括我家在内的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已经没有严格按照“规矩”准备上坟的贡品,很多复杂的贡品如“十盘菜”甚至我都已经没有印象了,这份规矩如今不再成为一种非做不可的枷锁,家族里很多我的同辈年轻夫妻组成的家庭也已经开始只带菊花“上坟”,也没有人对这种“不守规矩”说三道四,更甚至还守着这份“规矩”的妈妈辈们也日渐觉得这份“规矩”着实有些累赘,不想自己的孩子这一代再延续这份“辛苦”。

从没有人刻意打破这份“规矩”,但这份“规矩”就像一个老物件一样,逐渐被时代淘汰,被新物件慢慢替代了。那么为什么连一直恪守春节传统祭祖仪式的妈妈辈们都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辈守住这份“规矩”了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点:第一,现代化快节奏生活逐渐挤压了年轻一代能为祭祖这件事花的时间成本。和我同一辈的表亲几乎都在工作了,随着现代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快生活节奏下时空的割裂与快速转换,年轻一代基本都是祭祖前一天还在单位工作,假期一到立马就得去祭祖,尤其像今天除夕上班的情况下,在祭祖的前一天我的表哥甚至还在外地上班,赶的当天最晚一班高铁回家来过年祭祖。在如今的时代节奏下,年轻人几乎是不可能兼顾工作的同时提前好几周为祭祖做准备的,基本这些贡品都是妈妈辈去准备的。那么对于家里已经没有老人能够在家乡提前做好祭祖准备工作的家庭,年轻一代自然只能选择从简带一束菊花去祭祖。第二,最恪守这份“规矩”的奶奶辈已经慢慢不再参与到祭祀活动中,如我前文所描述的那种来自家族的“软约束”已经逐渐消失。祭祖需要爬山前往祖坟,这对年轻力壮的我们这辈人来说都很考验体力,对家族里已经七八十岁的奶奶辈成员来说已经是不可能达成的事儿了。妈妈辈份的人们其实普遍开明很多,理解年轻一辈不懂这些“规矩”,觉得年轻一代能有祭祖的这份心意就已经够了,仪式这些不是重点,而且妈妈辈分的人自己也逐渐简化了传统繁杂的祭祖仪式,传统祭祖仪式原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家族权威伦理规范基础上的,这一“枷锁”不存在了,大家也就更愿意选择轻松的方式去“上坟”。第三,同辈群体的感召和大环境的趋同性也是妈妈辈思想转变的关键因素。就如我儿时祭祖大家都守规矩一样,现在很多家族“上坟”都开始全员轻轻松松带束菊花,还背着沉重贡品的妈妈辈看到同辈群体的转变很难不动容,再加上现在菊花祭祖已经成为一种年轻人祭祖中的“流行”,顺势也成了妈妈辈中“跟得上时代进步和年轻人潮流”的标志,妈妈辈开始带头菊花祭祖,我们年轻一代逐渐遗忘繁杂的传统祭祖仪式也只是时间问题。总的来说,祭祖的传统不该被遗忘,但是仪式确实应该被多样化,无论是逐渐被简化的祭祖规矩还是更新潮的线上祭祖,在新的时代节奏下,以更适合现代人脚步的仪式缅怀和纪念祖先便足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