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我们,从此不失联!

写在前面:

秋冬天心情抑郁有解吗?

现阶段青少年四大高发心理问题有哪些?

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父母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吗?

孩子厌学怎么办?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

成年人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感受好的事情来克服悲秋情结。对于孩子也同样,让孩子感受好,看到孩子的进步,相信爱的力量,维护学习兴趣,真正让孩子学好。

本文来自于景芳老师与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进行的直播对谈。

这也是上一篇景芳关于抑郁症起因的解读的下篇。

嘉宾介绍: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01

秋冬天心情抑郁有解吗?

•    悲秋是一种季节性的情绪障碍

•    动起来,做一些让自己感受好的事情

秋冬天心情不好的原因

从科学解释上来说,悲秋是一种季节性情绪障碍。

秋天白天变短,黑夜变长,日照时间减少,造成身体中的维生素D和血清素这两个激素下降。

维生素D下降,我们就不爱动。

血清素下降,我们心情就不太好。

所谓悲秋情结,是季节的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造成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造成生理上的变化,进而带来心理上的变化。

做一些让自己感受好的事情

人要动起来。

维生素D和血清素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行动来增加的,特别是当你做擅长的、让你得意、做得好的事情时,是可以刺激血清素,改善心情的。

我们可以:

到户外去跑步,骑车,运动。

多和朋友沟通交流。

甚至学习也可以提高血清素,特别是对爱学习、擅长学习的人来说。

对于现代人,逛商店又不买,也是特别好的方法。

切忌在家里闷着。

当你心情好,觉得自己有资源,有魅力,有能力,这些好的感受都可以提高我们的血清素水平。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02

现阶段青少年四大高发心理问题:

•    学习的内驱力下降

•    社交能力下降

•    意义感的丧失

•    对真实生活无兴趣

1.学习的内驱力下降

很多孩子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行,其实就是学习的内驱力下降。

如果总是收到大量的消极反馈:你不行,你很差,你不如别人……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精神。

人的本质是爱学习的。

学习是好奇心,学习是一种愉悦,学习是一种欣赏。

但现在学习变成了竞争,变成了排名,变成了攀比,变成了人生的磨难。是我们把学习搞错了。

很多孩子认为自己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其实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太多的消极的反馈。

如果没有评价,没有考试,没有指标要求,读书其实是很开心的事情。

人类发明书籍,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更是为了传播愉悦的感觉。

当孩子不爱读书时,可以鼓励孩子读“闲书”、读“杂书”,从爱读的东西开始。只要他看着这些书在微笑,就是好事情,不用非得看教材“学习”类的。

内驱力下降,不是不爱学习,而是这些让人激动的内驱力丧失了。

2.社交能力下降

孩子不太会说话,不太会讨人喜欢,不太会做人。

我个人觉得人最大的魅力是:讨人喜欢。

在这个世界上,凭着单打独斗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人最大的本领是擅长合作。人的天性是要合作的,团结互助,把事情做成。

讨人喜欢,心理学叫做情商。

3.意义感的丧失

不知道活着是什么,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北京大学有一位老师将之称为“空心病”。

4.对真实生活无兴趣

大量时间在网上,打游戏,看剧,刷短视频,活在虚拟世界。

对真实的人,对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对身旁的人,没有兴趣。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03

我们父母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

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吗?

•    上医治未病

•    别让情绪笼罩你的智慧和心灵

•    从我是到我有再到我能

上医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我们可以做一些预防性的工作,让孩子别得病。可以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人类情绪活动的规律,了解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学习一些幸福的原则技巧。

人类的心理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比如:社会的竞争,社会的攀比,社会的感染,社会的表达。

很多人喜欢关注与表达一些负面的事情。负面的信息容易受到关注,这是人类沟通的一个特点,叫做: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其实很多人活得还是很正常的。我们选择相信,选择倾听,选择学习,这本身就是积极的心态。

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去应对这种残酷的竞争呢?

不要做什么?

第一,不要攀比。

从自己开始,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攀比。不去传播这种竞争氛围,不去喝彩。

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孩子自己是否受益。

第二,不要选择颂扬消极的错误的育儿观念。

比如,严格要求、残酷教育,这些是没有科学意义的。

不要颂扬孩子考上名校。孩子活得幸福、健康,活得有道德,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少去看让我们觉得焦虑伤心愤怒的事情。

少去参与浪费生命的,毫无意义的事情。

互相内卷,卷得所有人更加难受。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要做什么?

我们要去保护我们的孩子,有几个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既然是内卷,我们就向外拓展资源,给孩子找到他做得好的事情。

不仅仅学习好,任何事情你觉得自己做得好,都可以克服悲秋。

亚里士多德两千年前就说过,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天赋美德充分展现出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每个人的美不一样,只要把自己的美展现出来就会很开心的。

孩子长得漂亮,那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魅力。

孩子爱干活,爱运动,把这些特长、优势做出来。

孩子诚实、厚道,道德的天赋也可以做出来。

孩子会说话,会表演,把这些才华在生活中用出来,给周围人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挖掘孩子自己内在的优势、天赋、特长,让他觉得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做得快乐的事情。

第二,多和朋友交往,和社会融合在一起。

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整合,互相成全,互相配合。绝对不是把自己的力气用到极致,借别人的资源,借别人的力量,来成全自己的梦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互惠合作,是人竞争的优势。

第三,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技巧也很重要。

别让情绪笼罩你的智慧和心灵。

第一步,发现我是。

我是谁。

对自己有全面的接纳,悦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接纳不足,不要用消极的自我认知伤害自己。

第二步,发觉我有。

从我是到我有。

我有什么优势,天赋,特长,我的擅长的地方。

第三步,培养我能。

从我是,到我有,再到我能。

我能,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效能感。我能做好一些事情,我能完成一些事情。

成功是成功之母,做成一件事情就会形成愉悦的奖励回路,这个回路让你愿意继续做这个事情,慢慢培养我能。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04

幸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家庭出身、学历对幸福影响不大

•    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    不是讨好他人,是成人之美

哈佛大学从1938年到现在,有一项跨越85年的长期追踪研究,研究发现:

一、家庭出身对幸福没有影响。

富人的孩子,穷人的孩子,幸福程度没有区别。有钱没钱各有各自的麻烦和痛苦,自杀比例是一样的,在幸福的水平上没有差别。

二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历对幸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有没有考上哈佛大学,对未来幸福的差异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的收入,会与学历专业有关系。毕业15年后,人的收入与他的学历专业没有关系。

父母如果只看到的刚毕业几年的收入,因为短期的利益而让孩子不开心、不幸福,一点意义的没有。

三、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最重要的要素是:婚姻,人际关系,社交技巧和本领。

你会不会做一个好人,这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幸福来自于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好人。

坏人得势,他的得势是暂时的。

做一个善良的好人,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这也是孔子的智慧:仁者不忧。

对善良的误解

对善良容易有两个特别大的误解。

第一个错误的观点:善良就是愚蠢。

一个聪明善良的人,第一条就是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也不要去害人。

孔子说的很清楚,善良就是不去骗人,不去害人,不去坑人。

另一个错误的观点:善良就是无私。

私,是我们对自己的保护,是我们的本能。

你是好人,你就应该无私,认为私一定是无偿的牺牲,是错误的宣传。

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是让大家委曲求全,活得悲催。

一个善良的好人,首先是爱自己,我是我有我能。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一个善良的好人,是愿意去帮助、成全、照顾他人的人,是健康、长寿、幸福的人。

不是讨好他人,是成人之美

讨好型人格的人的特点是:过于关注别人的意见。

一个好人是帮助别人、成全别人,而不是讨好别人。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提出一个观点:反对共情,提倡同理。

共情,想要别人开心,甚至会委屈自己,这样不能长久。委屈自己,会产生大量的身心障碍问题。最后一定会用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理,我知道你受苦受难的原因,我也知道怎么去帮助你。

共情,很多时候是一时的情绪。同理,是长期有理性的,是有结果的帮助。

当把他人从痛苦的状态下变成好的状态,是真正的帮助他人。

“讨人喜欢”的人,不是讨好他人,而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需要智慧、知识、能力、行动。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05

孩子厌学怎么办?

•    孩子的厌学辍学分重中轻三个程度,每个程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轻度厌学

对于轻度的厌学的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爱学习、去学校的习惯。

首先要沟通交流,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

孩子不想学上学,肯定不是突如其来的,会有一些原因。要和孩子沟通不爱去学校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不解决,只是要求孩子积极面对,孩子是做不到的。

如果只是因为成绩不好、学习的经历产生挫折感,家长可以跟学校、老师沟通合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努力奋斗,孩子就一定能学好。其实,孩子身边的同学、老师的教学风格及要求,对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量力而行,尖子班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上,普通班也能出大人物。可以在小池塘里做大鱼,而不是在大池塘里做小鱼。

其次,孩子自身也存在生理期,有成长的焦虑和烦恼。家长此时也是要陪伴和教育的。

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心成长的变化,让孩子了解他的心在觉醒,他在变成一个新的人。

中度厌学

中度厌学需要心理学专家的干预。包括一些行为的塑造,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成长型思维,相信一切会变,而不是相信一切是宿命。

相信一切是宿命:现在考不好,将来就考不好。

相信一切会变:现在考不好,将来可以考好。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一起记录孩子的成长:一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一步一步积累自信心。

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看到自己在不断发展、变好。

严重厌学

严重厌学,一想到去学校就呕吐,就想自残。这种情况需要看精神科医生,甚至也许需要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去到一个充满了爱、关怀的环境,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每一个细小的改变,把每一个细小的不一样识别出来,去鼓励和认可孩子。

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孩子的改变,是学习内驱力的来源。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06

其他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的好方法:

•    积极的心态

•    交替兴奋法

•    相信爱的力量

积极的心态

一个人在积极、开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一个人在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最差的。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贡献,不是孩子考试多少分,而是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充满了爱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到这份轻松愉悦,他会有榜样、有追求。

不要在孩子面前闹情绪,更不要把孩子作为谈判的工具。如果家里的环境很糟糕,爸爸妈妈成天吵来吵去,希望孩子学习好就很难。

交替兴奋法

人类大脑有一个学习特点:喜新厌旧。

大脑不喜欢反复的重复的旧的内容。刷题可能对于同样类型的题目可以考得好,但不会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的学习要采用交替兴奋法。

大脑对一件事情的兴奋,大概是15分钟。15分钟学一门课程,下一个15分钟学另一门课程,采用交替兴奋的方法。而不是一个晚上一门课疲劳战,这样会越做越累。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让大脑处于交替兴奋状态,让用得比较多的脑区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觉也非常重要。大脑长期活动产生的垃圾会阻断大脑神经元的连接。睡觉让神经元产生空隙,通过化学酶让新陈代谢的废物清洗掉。睡好后,会特别神清气爽。不要熬夜,不要连续作战。疲劳作战是错误的方法,没有被疲劳作战摧毁的人是幸存者偏差。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脑科学、心理学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维护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真正让孩子学好。

相信爱的力量

家长一定要相信爱的力量。

我们以前太相信奋斗、拼命、吃苦,太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些也确实是美德。

现在是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时代,需要的是大脑和心理的智慧,需要把动心动脑的能力挖掘到极致。而动心动脑,只有在充满了爱,充满了积极,充满了幸福的时候,效果才是最好的。

相信爱的力量,相信积极的力量。相信你的才华,你会做得很好的。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好文回顾 | 对谈彭凯平:为什么青少年会有这四大高发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