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赵丽
人生如戏,真的是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明天会怎么样?!曾经的高中初恋同学,他考上军校后就和我断绝了关系,后来我嫁给了一位村里的团支部书记,经过多年的发展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和我断绝关系的人2006年转业到地方,却成了我老公的下级。
我叫赵丽,1965年出生在四川一个半工半农家庭,说半工半农,主要是因为我的爸爸参加过62年的中印战争,他当班长的时候,因为作战勇敢,不怕死,带领全班战士一马当先,勇往直前,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荣立过三等功。
爸爸从部队退伍后,被政府安排到果酒厂当了一个工人,而我的妈妈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这样我和家里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是农村户口。
老家村子里各家的房屋都位于一个狭长的沟里,都是依山坡而建,零零散散而错落有致,坐北朝南,整个村里有二十五户人家,从东往西排开,在房屋的前边有一条浅浅的河沟,并且因为都是赵姓人家,故名叫赵家沟,村子最东头的房子就是我的家,先是土墙茅草屋,八十年代初期家里条件好一点时,才翻建成了砖瓦房。
在当时的农村,还是非常贫穷,尽管我爸爸挣工资,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算宽裕;小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女孩子也是穿妈妈不能穿的衣服改的,弟弟再接着穿我不能穿的衣服;虽然说困难,但只要我和弟弟及妹妹们愿意读书,爸爸、妈妈还是十分支持,因为他们都认准一个理,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小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自立自强,尤其是女孩子,不要有依赖思想,否则长大了就会受制于人,没有尊严,所以我谨记妈妈的教导,从小自理能力就比较强,5岁的时候,妈妈白天到生产队挣工分,我就敢一个人独自在家照顾弟弟。
我6岁就能自己做饭,不过第一次做饭就烧糊了,记得是八月十五那一天,弟弟吵着要吃糯米饭,妈妈把糯米掏好放在锅里后,给我拿了一捆树枝,告诉我把它烧完,饭就做熟了。
然后到后边田里去叫妈妈吃饭,毕竟是小孩子,但是我当时想的是,多加点柴,让火旺一点,饭是不是就要快一点熟,好早一点去叫妈妈回来吃饭啊!
一会功夫,妈妈给的树枝就烧完了,我高兴地跑去叫妈妈回家吃饭,结果一打开锅盖,就有一股糊味,用勺子一盛饭,上面没有开锅,下面锅底烧糊了有一厘米多厚,当时我就委屈得哭了,心里想既浪费了粮食,又耽误了吃饭。
妈妈见状,立刻就说,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为了多挣工分,没有给你交待青楚,做糯米饭需要一边烧火,一边用勺子铲锅底才行,否则沉底后就容易糊,你太小了不安全,也做不到。
哪个年代不像现在,我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一个人在农村照顾我们3个小孩,里里外外全是她自己,既当爹又当妈,一天到晚忙过不停,能让我们吃上饭都不错,那还有功夫管我们的学习。
这就全靠自觉,我哥哥读完初中三年,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他自己就回家种地了;而我从小在学习方面就很用功,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中师,后来去县城二中读高中。
在高二的时候,学校分了文理科班,我学的是理科,由于具备一定的文艺天赋,性格开朗活泼,有什么活动爱张罗,再加上人缘也好,就被同学们选为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当时班长是张健东,他身高有1.78米的大个,长得目清眉秀、健康俊朗,脸上始终是洋溢着青春的微笑,见到女同学总是有青涩的表情,平常接触不多,82年的元旦前,在班级活动中,经过交谈才知道他居然跟我还是邻村。
他在家中是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且他妈妈身体不好,有哮喘病,由于家里贫穷,一家七口人还是住着两间茅草屋,当时他大哥都30多岁了也没有娶老婆。
由于平常在学校班级活动上有些来往,再加上他家跟我是邻村,我和张健东慢慢就熟悉起来,并且每个星期六都一起结伴回家,返校时也事先约好时间和地点,碰面后一起到学校,所以班里不少同学就开玩笑说,我们是天生的一对,每当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和他的脸都羞得不自觉的红起来,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仅而仅之,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近,逐步就有了情愫。
时间一晃就悄然滑过,短暂的3年高中生活就结束了,由于当时的升学率和乡镇高中的教学质低,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努力不够,83年高中毕业时,我们班只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我和张健东都名落孙山,当时我的爸爸和妈妈都希望我再复读一年,而他由于家里困难,条件不允许他再复读,但是他又不甘心一辈子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又非常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考完之后,我在家摆龙门阵的时候,有意无意和爸爸、妈妈说了我和张健东的事,他们没有反对,可能就是默认吧,我回家就把他家的情况和想法说给了我爸爸、妈妈听;我爸爸说,凭自己当过兵的经验,他高中毕业,家里条件又不好,最好是去当兵,只要努力干,肯定会有发展。
于是我把我爸爸的看法说给了张健东听,当时他听后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为之一振,于是他在家里一边劳动一边等征兵的通知,而我当年的9月份,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复读。
可张健东在家一直到11月份了都没有听到征兵的消息,觉得好生奇怪,于是我就跟我爸爸说了这个事情,希望他帮忙问一下,有没有了解关于征兵的事。
我爸爸突然想起来,他的一个战友正好是县里的武装部长,于是就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征兵,人家说体检都快结束了,事后才知道,由于当兵的名额紧张,当时张健东村里的民兵连长没有公开征兵信息,只是通知了他熟悉的几个人,
接着爸爸的战友说,先叫人去体检,回头我再跟乡里和村里说一下,补一下手续,这样张健东连夜赶到县医院,赶上了体检的末班车,后来好在张健东体检、政审、家访都比较顺利,最终实现了参军的愿望。
83年的那个冬天,张健东穿着崭新的军装,戴着大红花,背上沉重的行囊,我专门从学校请假去送他的时候,我们紧紧相拥。那天的天空格外晴朗,阳光都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但我们俩的心里却充满了不舍和忧虑。
"丽丽,等我回来,一定要给我写信,"张健东眼含热泪,声音坚定而温柔。当时我紧紧抓住他的手,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着一颗的掉下。我有很多的话想说,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力地点使劲头,心里默默发誓,无论如何都要等他回来。
当年他到部队去了之后,尊重首长、团结战友,充分展现了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精神,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抢着干,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方面都勇争第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很快就得到了提升,入伍后的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
而我在84年7月份的高考中再次落榜,回家之后除了帮妈妈种地,就是保障弟弟、妹妹们学习;同时不学习后,走亲戚的机会就多了,正好当年的8月份,舅舅家表姐结婚,我和爸爸、妈妈去参加婚礼,在现场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我的学长刘君。
刘君比我高两届,也当过团支部书记,在学校里开会和搞活动时有过接触,所以很熟悉,他身高有1.82米,人长得比较帅气,是一个刚强、有担当、言必行、行必果的人,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细腻的人。
经过摆龙门阵了解到,他和舅舅家是一个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有一个哥哥和妹妹,自己在高考落榜之后,由于家里困难,也没有复读,村支书看他高中毕业,又有文彩,在学校里还当过团支部书记,于是就让他当了村里的团支部书记。
当时他问我有以后什么打算,我说没有想好,先帮妈妈种地和照顾家,以后慢慢再考虑,他说好歹我们都是读过高中的人,千万别浪费了所学的知识,如果你不嫌弃,正好听说我们村缺一个教师,上学期来了几个人嫌太偏远,一天三顿都要自己做饭,所以他们都是没有干满一个月都走人了。
我回去把你的情况跟我村支书说一下,肯定能同意,当时我就不加思索地同意了,于是在84年9月份开学时,我就当上了一个偏远乡村的代课教师,每个月工资是27.5元,由于我的敬业精神和优秀表现,85年的9月份,我就从代课老师转为了民办教师。
同时张健东在部队由于他的优秀表现,86年被连队推荐进了他们师在教导队的学员苗子班,通过他艰苦的训练和学习,最终考上了南京工程兵学院;当时他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喜讯分享给了我,告诉我不要再给他回信,等到军校知道地址之后再给我来信。
当时我也为他实现了军校梦高兴,毕竟意味着跳出了农村,吃上了公家饭,在高兴之余,多少有点不安的感受,毕竞不是我自己取得的成绩,想起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说的话,不能有依赖思想,否则会受制于人,没有尊严,要自强才行;但是又安慰自己,他不是那种人。
87年的春节期间,张健东放寒假回来,我们见面时真的是非常幸福快乐,毕竞3年时间未见面,完全是通过书信往来互诉衷肠,他说感谢我对他的鼓励和他不在家时,他妈妈住院的时候我还帮付了120元的住院费,我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讲,那怕是普通的朋友也是应该的。
同时邻居居们看见他穿着军校学员服装到我家,都非常羡慕我,说我眼光好,有福气,以后可以当军官太太了,每当他们说的时候都羞得我脸通红,嘴上说,别乱说啊,他只是我高中的同学。
在张健东寒假快结束的一次会面时,他小心翼翼的问我,准备干一辈子的民办教师吗?什么时候能接我爸爸的班,当时我就说,我热爱教育事业,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并且现在已经有工作,至于接班的事。
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一方面是我爸爸年龄不大,家里妈妈和弟弟妹妹还指望他的工资生活,另一方面即使退休时可以接班,我是家里的老大,不应该和弟弟、妹妹们去争,所以接班的事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我要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当时他一听,尽管没有明确说反对,但是能看出来他的脸上有一丝不悦的表情。
87年3月份张健东到军校上学之后,我写信,一封接一封,每封都倾注了我所有的思念和爱恋,但是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在学校上课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盼望着张健东的来信,可是天空始终没有一片云彩。
到当年的五一才回了一封简短的信,主要是说学习任务重,后来我又给他写了一些信,也是石沉大海,快到署假的时候,才回了简短的一封信,说要到部队去实习,不回家了,同时还说,他将来军校毕业之后,分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他和我不合适,让我考虑找一个比他更好的人,实际上就是想和我断绝关系。
当时我的几个好闺蜜知道后,都为我鸣不平,叫我到军校去找他,告诉首长说他是陈世美,我自己想做不了夫妻,还是可以做朋友,没必要弄得跟仇人似的,况且我相信自己不比他差,同样是高中毕业,只是自己没有参军报国的机会而已。
况且即使让他回心转意,破镜重圆后,还是有缝隙,以后未必能幸福,我相信缘分,是你的拆不散,不是你的求不来。
当时我知道他想断绝关系的时候,确实痛苦、消沉过一段时间,但是我很快就振作了起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理解他跳出农村不容易。
同时心里想,我有胳膊有腿,能够自食其力生活,既不想攀高枝依靠他,也不想拖累他,损人不利己的事我不能干,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我没有过多的跟他纠缠,理性而淡然的答应了他的要求,从哪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联系了。
这之后,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孩子们的教学中,每届的小学毕业时,我所带班级的升学率都排在全乡的前列。
同时刘君从我当了他们村里的代课老师后,知道我离家远,又是一个人,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就会给我送来,我对他也是非常的感激,不过都是正常的同学关系;同时他85年就到乡里去当上了招聘干部,他通过努力,在89年就转为了正式干部。
后来他在了解到我和张健东分手之后,担心我想不开,于是就经常到学校来劝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刘君之间也逐渐有了感情。在88年一次生病休息期间,我感受到了刘君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份关怀让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释放。当张健东坚定地拒绝了我两年之后,我和刘君两人的关系就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我和刘君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就有了我们的儿子。
我和刘君结婚后比翼双飞,在各自的工作上夫唱妇随,共同进步,96年我通过考试转了公办教师,命运由此也得以改变,同时我的丈夫,先是在乡镇当了书记;后来他又经过多年的发展,然后又去了县里当了局长,同时我也从乡村小学调到了城关镇小学任教,并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而张健东从军校毕业之后,经人介绍,与县城一个煤气公司的抄表员结了婚,后来他在部队发展也很顺利,于2006年从部队正营转业到地方后,碰巧还被安排到了我老公的局里上班,却成了我老公的下级,现在他们一家生活也比较幸福。
现在我和丈夫已经退休,过着颐养天年的幸福的生活,虽然说人生就是命,但也得靠自己去把握,幸福是靠奋斗来的,而不是乞求来的;假如当初我和张健东结婚,也未必有现在幸福,这可能就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吧。
#我来唠家常##精品长文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