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了拜年封,要感谢懂集邮的牛群先生,还有央视春晚导演组。从1993年第一枚拜年封发行,到今年,已经走过了32个年头,32枚拜年封放在一起,除了极个别的不太搭调,多数还是很和谐。我是从1993年春节前几天,见到了这种新鲜的集邮品,自此开始收集这种纪念封。前期的拜年封是一封两种生肖邮票,盖销一枚上年的,本年的寄出的时候再盖销当日邮戳,类似于之前见到的迎春封,但这种拜年封明确是为央视春晚制作发行的,就显的弥足珍贵了。
不知不觉甲辰的脚步越来越紧,在癸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传统的小年这天,《甲辰拜年封》如期而至,只不过发行量只有2万枚,一层是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很多集邮者强烈反应,不曾想这发行量降的有些淬不及防。其实以前的拜年封上是没有印发行量的,2001年第9枚拜年封上第一次印上了发行量,当年是60万枚。2002年至2012年发行量为50万枚,2013年至2015年发行量为80万枚,2016年减为50万枚,2017年之后到2022年发行量为30万枚,2023年骤降为8万枚。这一番的骚操作,不知为何情。
断崖式减少拜年封的发行量,难道是集邮管理部门对集邮者减少失去了信心?不能否认,如今参与集邮的人数是大不如从前,但也不至于只剩下几万人吧。更何况多年养成的习惯,用拜年封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即便是不集邮的人,也会在拜年封发行的时候买上几枚,寄给远方的朋友。近些年每逢进了腊月,身边总会有朋友打电话问我,拜年封啥时候到。其实这些人都不是集邮者,只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所致。至少在今年之前,每年这几位都会购买几枚到十几枚不等的拜年封,以前也曾给他们推荐过别的方式,谁知这几位就认准拜年封了。今年令他们失望了,也许自此之后,唯一的一点集邮情份也会荡然无存了。
去年的拜年封发行之后,腊月二十三当天没有见到,之后在春节当天寄给朋友们一些,还跑了两家邮局。因为我寄出的邮件较多,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就多跑两家邮局。看来今年也要省却跑邮局了。不过还好,腊月二十三,收到了户伟先生从洛阳寄给我一枚首日实寄拜年封,可以一解心焦了。这枚拜年封2月2日从洛阳联盟路邮局寄出,2月5日收到。从拜年封的编号看,也是我见到的编号最小的一枚。从今年的发行量只有2万枚,是不是可以推测一下,央视春晚不再使用“拜年封”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拜年封这个集邮品种也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别忘了这个系列的纪念封是因为央视春晚而横空出世的,如果没有了春晚的加持,这个拜年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32年来,无论拜年封上的对联如何变幻,“给您拜年”是拜年封上永远的横披。这个“拜年”是建立在春晚的基础上的,多少年来,是作为参加央视春节晚会的标志之一,很令人自豪的。因为编号为“PFBN-1”的拜年封就是大年三十发行的,那是真正的与春晚同步。
说到了拜年封,还要提及刘敦、张实勇(也就是张石奇先生),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早期拜年封的设计者张石奇先生,并成为好朋友,基本上每年都会见上一面,听张先生念叨拜年封的故事。在拜年封问世30周年的时候,刘敦先生和张石奇先生,还有时任中国集邮总公司经理的任永信先生共同回忆了拜年封这30年的趣闻轶事,并刊登在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上。去年春节还与张石奇先生互致问候,未曾想9月先生因病辞世,深感痛惜。
收《甲辰拜年封》有感,戏填西江月一阙。自1993年至今,每到腊月二十三,总会买上一些,一来寄给朋友,二来自留几枚。从去岁突然大幅度较量,今又是断崖式发行。看来这个系列也将退出我的视线了。
千般期万般盼,
无奈望穿双眼。
洛邑佳封飞案前,
扫去心中忧烦。
观此封不一般,
印量区区两万。
拜年封起卅二年,
甲辰徒留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