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辰拜年封的騷操作

作者:聞锺集郵

說到了拜年封,要感謝懂集郵的牛群先生,還有央視春晚導演組。從1993年第一枚拜年封發行,到今年,已經走過了32個年頭,32枚拜年封放在一起,除了極個别的不太搭調,多數還是很和諧。我是從1993年春節前幾天,見到了這種新鮮的集郵品,自此開始收集這種紀念封。前期的拜年封是一封兩種生肖郵票,蓋銷一枚上年的,本年的寄出的時候再蓋銷當日郵戳,類似于之前見到的迎春封,但這種拜年封明确是為央視春晚制作發行的,就顯的彌足珍貴了。

不知不覺甲辰的腳步越來越緊,在癸卯臘月二十三,中國人傳統的小年這天,《甲辰拜年封》如期而至,隻不過發行量隻有2萬枚,一層是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很多集郵者強烈反應,不曾想這發行量降的有些淬不及防。其實以前的拜年封上是沒有印發行量的,2001年第9枚拜年封上第一次印上了發行量,當年是60萬枚。2002年至2012年發行量為50萬枚,2013年至2015年發行量為80萬枚,2016年減為50萬枚,2017年之後到2022年發行量為30萬枚,2023年驟降為8萬枚。這一番的騷操作,不知為何情。

斷崖式減少拜年封的發行量,難道是集郵管理部門對集郵者減少失去了信心?不能否認,如今參與集郵的人數是大不如從前,但也不至于隻剩下幾萬人吧。更何況多年養成的習慣,用拜年封表達對朋友的祝福,即便是不集郵的人,也會在拜年封發行的時候買上幾枚,寄給遠方的朋友。近些年每逢進了臘月,身邊總會有朋友打電話問我,拜年封啥時候到。其實這些人都不是集郵者,隻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所緻。至少在今年之前,每年這幾位都會購買幾枚到十幾枚不等的拜年封,以前也曾給他們推薦過别的方式,誰知這幾位就認準拜年封了。今年令他們失望了,也許自此之後,唯一的一點集郵情份也會蕩然無存了。

去年的拜年封發行之後,臘月二十三當天沒有見到,之後在春節當天寄給朋友們一些,還跑了兩家郵局。因為我寄出的郵件較多,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就多跑兩家郵局。看來今年也要省卻跑郵局了。不過還好,臘月二十三,收到了戶偉先生從洛陽寄給我一枚首日實寄拜年封,可以一解心焦了。這枚拜年封2月2日從洛陽聯盟路郵局寄出,2月5日收到。從拜年封的編号看,也是我見到的編号最小的一枚。從今年的發行量隻有2萬枚,是不是可以推測一下,央視春晚不再使用“拜年封”了?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拜年封這個集郵品種也該到了結束的時候了。别忘了這個系列的紀念封是因為央視春晚而橫空出世的,如果沒有了春晚的加持,這個拜年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32年來,無論拜年封上的對聯如何變幻,“給您拜年”是拜年封上永遠的橫披。這個“拜年”是建立在春晚的基礎上的,多少年來,是作為參加央視春節晚會的标志之一,很令人自豪的。因為編号為“PFBN-1”的拜年封就是大年三十發行的,那是真正的與春晚同步。

說到了拜年封,還要提及劉敦、張實勇(也就是張石奇先生),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早期拜年封的設計者張石奇先生,并成為好朋友,基本上每年都會見上一面,聽張先生念叨拜年封的故事。在拜年封問世30周年的時候,劉敦先生和張石奇先生,還有時任中國集郵總公司經理的任永信先生共同回憶了拜年封這30年的趣聞轶事,并刊登在人民日報社《人民周刊》上。去年春節還與張石奇先生互緻問候,未曾想9月先生因病辭世,深感痛惜。

收《甲辰拜年封》有感,戲填西江月一阙。自1993年至今,每到臘月二十三,總會買上一些,一來寄給朋友,二來自留幾枚。從去歲突然大幅度較量,今又是斷崖式發行。看來這個系列也将退出我的視線了。

千般期萬般盼,

無奈望穿雙眼。

洛邑佳封飛案前,

掃去心中憂煩。

觀此封不一般,

印量區區兩萬。

拜年封起卅二年,

甲辰徒留斷念。

甲辰拜年封的騷操作
甲辰拜年封的騷操作
甲辰拜年封的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