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作者:五台山那些事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百年来,张继这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上至白发老人,下至黄口小儿,都不乏会吟诵者。不过,我们都知道佛教丛林是“晨钟暮鼓”,三更半夜,僧人们都已经休息,为何会有钟声呢?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梵钟起源

早期佛教为了集合僧众,常使用木制响器。其后佛教经由西域等地传入中国,在传播路上融入了一些打击乐器和响器。钟是中国的传统打击乐器,佛教东传后,便将钟鼓设立为常用法器。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晨钟暮鼓

寺院的大钟悬挂在钟楼里,每日定时击鸣,一般为一早一晚。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梦迷人。”晨钟暮鼓是佛教丛林的号令。鼓,也称风雷鼓,有祈愿风调雨顺之意。每日朝暮,钟声振聋发聩,鼓点如风雨雷电呼啸丛林,是时,风雨欲来,摧枯拉朽,激扬一山精神!大众僧朝闻钟鼓而作,暮闻钟鼓而息……

钟响,代表醒来了、觉悟了;暮鼓咚咚,表示偃旗息鼓,大家应该要休息。钟鼓,也就代表早晚作息的意思。现今的寺院,在大殿前的左右两侧多建有钟楼、鼓楼,分别安置钟和鼓,称为“左钟右鼓”。

朝暮鸣钟以108下为准,象征破除“百八烦恼”,古称“百八钟”。一般由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僧人(称为“钟头”)来做。据《百丈清规》所述,其鸣击手法是:引持钟杵宜缓,击钟扬声宜长;分三通,各36杵,起止三杵稍紧。这三通又名“三转”。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夜半钟声从何而来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出名以后,历来就有人怀疑诗中的“夜半钟声”并非是真实的场景,而是张继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场景。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这就等于是指责张继,“为赋新辞强说愁”。

即是认为张继捏造了一个事实,哪有寺庙会在半夜打钟呢?但是实际上,寺院可不仅在晨暮十分敲鼓。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今日的寒山寺,每日鸣击晨钟的时间是凌晨四点半,晚钟的时间则为晚间八点半。每到鸣钟时,深沉而悠扬的梵钟声久久回荡,静心倾听,可以听到救拔苦难的慈心,也可听到祛除烦恼、增长智慧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