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作者:五台山那些事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千百年來,張繼這首《楓橋夜泊》脍炙人口,上至白發老人,下至黃口小兒,都不乏會吟誦者。不過,我們都知道佛教叢林是“晨鐘暮鼓”,三更半夜,僧人們都已經休息,為何會有鐘聲呢?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梵鐘起源

早期佛教為了集合僧衆,常使用木制響器。其後佛教經由西域等地傳入中國,在傳播路上融入了一些打擊樂器和響器。鐘是中國的傳統打擊樂器,佛教東傳後,便将鐘鼓設立為常用法器。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晨鐘暮鼓

寺院的大鐘懸挂在鐘樓裡,每日定時擊鳴,一般為一早一晚。

“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佛号經聲,喚回苦海夢迷人。”晨鐘暮鼓是佛教叢林的号令。鼓,也稱風雷鼓,有祈願風調雨順之意。每日朝暮,鐘聲振聾發聩,鼓點如風雨雷電呼嘯叢林,是時,風雨欲來,摧枯拉朽,激揚一山精神!大衆僧朝聞鐘鼓而作,暮聞鐘鼓而息……

鐘響,代表醒來了、覺悟了;暮鼓咚咚,表示偃旗息鼓,大家應該要休息。鐘鼓,也就代表早晚作息的意思。現今的寺院,在大殿前的左右兩側多建有鐘樓、鼓樓,分别安置鐘和鼓,稱為“左鐘右鼓”。

朝暮鳴鐘以108下為準,象征破除“百八煩惱”,古稱“百八鐘”。一般由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的僧人(稱為“鐘頭”)來做。據《百丈清規》所述,其鳴擊手法是:引持鐘杵宜緩,擊鐘揚聲宜長;分三通,各36杵,起止三杵稍緊。這三通又名“三轉”。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夜半鐘聲從何而來

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出名以後,曆來就有人懷疑詩中的“夜半鐘聲”并非是真實的場景,而是張繼自己虛構出來的一個場景。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說: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這就等于是指責張繼,“為賦新辭強說愁”。

即是認為張繼捏造了一個事實,哪有寺廟會在半夜打鐘呢?但是實際上,寺院可不僅在晨暮十分敲鼓。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院為何夜半敲鐘?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今日的寒山寺,每日鳴擊晨鐘的時間是淩晨四點半,晚鐘的時間則為晚間八點半。每到鳴鐘時,深沉而悠揚的梵鐘聲久久回蕩,靜心傾聽,可以聽到救拔苦難的慈心,也可聽到祛除煩惱、增長智慧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