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塘田市旧事

作者:湘楚山地文学

唐白甫

“头顶太阳,眼眸邵阳,脚踏益阳,身落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这是传唱于汉口的歌谣。武汉还有句三个字的俗语“打码头”,跟这个歌谣说的是同一群人,即“宝古佬”。宝古佬以其吃得苦,耐得劳,霸得蛮的彪悍性格,在异地他乡硬生生地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立宝庆码头,威震一方。令富可敌国的徽商闻之失色,在长达150年的历史中,再不敢与之争锋。

宝古佬指的是邵阳人。

邵阳盛产茶油,茶叶,花生,木炭等生活用品,更有漫山遍野的枞树,是建筑与制造家具的主要材料,但运出去却无旱路可走,水路成了唯一的选择。从清朝嘉庆年间到解放初期,邵阳(当时的宝庆)的船只千帆竞发,木排成群结队自各个河流汇入资江,造成交通繁忙,甚至拥堵的景象。

当时的塘田市,便是水路交通要塞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威名远扬的宝古佬勇闯荡天下的一处起点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这里往西,便是新宁,再过去就是广西。夫夷河自广西穿崖越岭,逶迤而来,水流缓慢,河床狭窄之处颇多,浅滩暗礁随处都是,不宁行船放排。只有到了塘田市,江面才渐宽水才渐深。新宁乃至广西的货物,基本靠挑、扛、抬,通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塘田市。小货物经过捆绑打包,竹木修钉成竹筏与木排,从这里下水,向汉口等地滔滔而去。

塘田市旧事

钉木排绑货物需要大量的马钉与绳子,于是塘田市的铁匠铺,制绳店应运而生。特别是铁匠铺,白天黑夜叮叮咚咚,炉子就没有熄灭过,真的是红红火火。有时候,打好的马钉还没冷却就被买走。制绳店也是马不停蹄,加班加点。绳子一般是棕绳,这使得棕毛的价格一再上涨。衍生的饭店、伙铺、杂货店、水果店一家挨一家。往昔的寂静之处,很快就形成集市,街道。

宝庆从不缺乏善于做生意的人,他们赚钱的智慧令天下人折服,这包括塘田市人。武汉是大城市,人口多货物需求量大,但从家乡到汉口,路途遥远,去一次非常不容易。有人就设计出“毛板船”,这种船用枞树稍做修整,让它成为方木,在塘田市叫出坨子,然后用马钉钉好,做成简易的船,它能装载十多吨货物。到汉口之后,货物卖掉,船拆成木料也卖掉。

精明的塘田市人看到了商机,大量收购枞树。这种漫山遍野随处都是的树木,突然能够换成铜板银两了,苦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周围百姓,成群结队上山,一时到处都是砍伐的声音,甚至夜深了不见停息。

订毛板船对马钉的需求量大增。塘田市街上,打马钉的铁匠铺,不消说通宵达旦地赶货,导致十家铺子五家打铁,还有三家出坨子。出坨子是将原始树木加工成方木,这就需要大量的木匠师傅,墨匠师傅与锯匠师傅。一时间,手艺人变得非常吃香,他们从十里八乡召集到塘田市街上,过上了吃香的喝辣的的日子。许多常人恨不少年学打铁,悔不当初学木匠。

可以想象,一条长街之上打铁的丁丁当当,加工树木的咔嚓咔嚓,那是多么热闹的场景。白天就不用说了,晚上桐油灯高挂,依然忙得热火朝天,谁说不是好事呢。老百姓有钱赚,干劲大,有奔头呀。

加工出来的毛板船被卖到邵东,新邵人那里,塘田市人狠狠赚了一笔。有的船只,直接被塘田市人撑到汉口,变成抢手货。

从塘田市出发的船只,竹筏与其它各处同道人汇聚,通过资江入洞庭,然后沿长江到汉口,在长江边的一处洄水湾停靠。货物一下船,基本上就被买家接走。

塘田市从此进入鼎盛时期,店铺鳞次栉比,行人川流不息。远远近近的商贩,带着不同的口音讨价还价,各取所需。本就喧闹不堪的街市,会突然响起一阵锣鼓声,震耳的鞭炮声,那可能是弹棉花的店

开张了,或者是箍桶店,亦或是酿酒的人家。如果冷不丁地从行人的身后传来一声吆喝,要么是收鸡毛的,要么是磨刀的,还有可能是挑着油煎豆腐卖的。那些提醒大家让一让的人,多半是拉着车怕碰着你,牵着牛怕伤着你的人。总之,塘田市街上曾经的繁华,当今也难以比拟。

塘田市旧事

那些从汉口返回的汉子们,口袋里装着沉甸甸的铜板。有钱了,说话的底气就足了。他们三五成群,选一处条件好,相对干净的饭店落座,桌子被敲得山响。“老板,来五斤酒,十斤蒸瘦肉。”这些人带回的不仅仅是令人羡慕的财富,也有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塘田市旧事

他们述说一路的艰辛,说放排竹篙攥在自己手里,命却交在阎罗王手里,稍不小心,人就没了。排筏遇上险滩,倾翻是常事,眨眼之间,活生生的人就沉入水底,喂了鱼肚。有时候水太急,竹筏被巨大的力量撕拽到散了架,人落水了,拼命挣扎,然而他身后顺水而走竹子,会像标枪一样向他射过来,有可能穿透他的身体。

塘田市旧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北上汉口的,都是些穷人。穷得只剩下命,那就拿着命去拼,这是何等的悲壮与无畏。到了汉口,已是九死一生,但这还没算完,去汉口的,多半是宝庆人,被外人瞧不起,称为宝古佬。由于往返一次要些时日,再去汉口时,在那里长期做生意的安徽人点据了那个本是不毛之地的洄水湾,不让靠岸。宝庆人怒不可遏,话不多说拿起棍棒冲上去,打得那帮徽商死伤无数,四处奔逃。

塘田市旧事

徽商岂会善罢甘休,将这事告上官府,不但仗着徽人李鸿章在朝庭位高权重,还贿赂官府一千两银子。宝古佬当然更不好欺,他们拿住行贿把柄,并求助湘军首领曾国藩,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亲临武汉。官府觉得谁都得罪不起,对于争夺地盘的事,谁对谁错不做评判。审案时,展出一双烧红的铁靴,说谁方有人能赤着脚穿上它走三步,码头就是谁方的。安徽人面面相觑,没人敢上前。宝庆人中一位个子不高的理发匠,当即走出人群,穿上铁鞋走了五步。脚上的肉被烙得嗞嗞有声,烟雾沿着裤腿升腾,他却咬紧牙关,紧闭双唇。

塘田市旧事

码头判给宝庆人,取名宝庆码头,从此宝估佬名声大振。

虽然,穿铁靴的不是塘田市人,但跃跃欲试的人就有塘田市人。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造成浩大的声势,气冲云霄。

塘田市旧事

来塘田市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街道逐渐延伸,东西两端都抵近山崖。东边的房子干脆就沿着河岸的斜坡添加,形成了地势高,但处于夫夷河下游的下街。

无论是上街还是下街,街道边的店面生意一直不错。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下街,很多生意人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家陈姓弹棉花的老板,棉被做得好,周围十里八乡,几代人都知道这家店。

塘田市旧事

塘田市街,在周围人的心目中,100年来都是繁华之地。农村人去街上之前,至少得换身干净整洁的衣服。记得我小时候跟奶奶上街就是如此,郑重其事。今天,街道逐渐沉寂,再次走进老街,觉得它与记忆相差太远,甚至让人怀疑街道变窄了许多,再也听不到小时候那种拖长声音的叫卖声了:

凉粉,卖凉粉呢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