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薛宏新专栏(61)

作者:河南文苑郑州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散文)

薛宏新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薛宏新专栏(61)

近过六十,我始终有一份特别的记忆,那就是小时候观看露天电影的情景。当时大人小孩们看电影的热乎劲儿,痴迷劲儿,仍历历在目。

那个时候,只要听说晚上三里五村演电影,大人和小孩们都会像过年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早早地吃过晚饭,便迫不及待地走向电影场。到了目的地,人还很少,人们抓紧占据有利地形,紧挨着放映机,外村来的人就找块砖头土坯坐好,等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放电影的庄,家家户户,上至七十多岁的老头老太,下至吃奶的孩子,只要能走会动的,统统都去看电影。有时为了占个好位置,天不黑就到放映场地,用凳子,砖头占地方。天刚擦黑,就有人提溜个小板凳,或搬条大长凳,涌入场地。来得早的坐在影幕正前方的好位置,来得晚的,只好站在影幕两侧或背面。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薛宏新专栏(61)

说来也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精气神儿却十足。公社内离俺庄最远的是高明古,那时,不管路远路近,只要一有演电影的消息,一天都是高兴的。日头还贼高,就心急火燎地向放电影的地方走去,真比打半辈子的光棍汉儿娶个媳妇儿都激动。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们来说,看电影比过年过节还磕张。为了看电影,不惜跑再远的路。路再远,等痛痛快快看完电影,那心情,比吃蜜都甜。有时候消息不准,高高兴兴跑了十几里地,到了却扑个空,白跑几十里的冤枉路,心里也没有懊恼,也不怨天尤人。

虽然是露天电影,但画面清晰,喇叭里传出来的话也掷地有声。

那时候,刚拍好的稀缺影片,一个晚上能巡回演出好几个庄。有的演得早,有的演得晚。晚场的,凌晨三四点也不敢回家睡觉。一等半宿,实在是难熬。有一次,演武打片,轮到俺庄演出天都快亮了。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薛宏新专栏(61)

电影结束后,我仍然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在回家的路上,迷迷瞪瞪跟着人家一溜小跑回家走,明明知道是在自己庄看电影,走了大半天还没到家,一扭头,原来走到大宾东边的窑场了。

于是,折回头重回家跑,那时候根本不用害怕,迷瞪的不是我一个人,有往西走的,也有往东走的。正走还从各自的角度谈论着电影的情节、自己的感受。

看电影最热闹的还是孩子,电影散场了,牙猪叔学着电影中的经典语言,边说边比划,那动作惟妙惟肖。尤其是:“高!实在是高!”“不见鬼子不拉弦!”“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等等,那语调,那神态,比电影里演员怼得都像。

像我这样的小影迷,只要自己庄演电影,放学后拿起小板凳便直接跑到放电影的场地抢位置。大点的孩子更能,找来几块砖头放在最好的位置。牙猪叔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大圆圈,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跑回家去搬凳子。等他再返回时,自己占的位置,早被别人抢占,于是,一场战争,在所难免。双方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性格倔犟的,甚至大打出手,摔打得浑身泥土,任别人无论咋劝,也没有一方肯退让。可到了第二天,两个昨晚吵闹的孩子又高高兴兴地聚到一起了,说着昨晚电影里的精彩故事,你一言,我一语,非常开心,把昨晚抢占看电影位置打架的事儿,早忘得一干二净。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薛宏新专栏(61)

电影放演前或放演电影中间,大队支部书记还要讲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下步农活安排。最让观众等得心烦的是,书记讲完后还有爱表现爱讲话的大队副职再重复支部书记的讲话,人们虽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但底下也会窃窃私语,小声交谈,根本听不进去大队干部讲的啥。只有当一束强光打在银幕上,片头曲响起,整个放映场地,才会鸦雀无声,安静下来。

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总是怀揣温暖的记忆和眷恋。露天电影不仅让我从小就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亲情。

《谈天说地》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薛宏新专栏(61)

薛宏新 男,中共党员。曾出版《小河的梦》《婆婆是爹》《可劲乐》等个人文集,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故事会》《故事世界》《民间文学》《今古传奇故事版》《传奇故事》《古今故事报》《当代文学》《河南日报》《新乡日报》《平原晚报》等数百家报刊网络平台,现供职于原阳县城管局,原阳县乐龄书香团成员,原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