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吃过如同我故乡河鳗鱼肉饭的人一定是“凤毛麟角”。
上世纪五十年代,家乡百废俱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于是我的父母亲经常为我们改善伙食。我的童年少年,真是有滋有味。
我家在黄海之滨。
印象中,那时,到处是白茫茫的盐碱地,到处是盐蒿杂草。生产队为了改善土壤,把土地划成(18x20)丈的平整条田。子午向(南北向)挖两丈宽、一丈深的纵沟;卯酉向(东西向)挖三丈宽一丈深的中沟。用淡水灌溉,然后爽出的碱水排到大海。
这样一搞,家乡到处有沟塘河渠,里面鱼虾蟹鳖随捕随有。
各家各户,很多鱼虾都吃腻了,但是淡水鳗鱼一直是我们最喜欢吃的鱼种。红烧、清蒸、油炸、腌制,是最常用的烹饪方法。
我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新四军某连队烧饭,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淮海战役后勤队,是我小时候最崇拜的“见多识广”的“人物”。新中国诞生前夕,我们老解放区贫苦农民都分到了几亩土地,父亲也回家种田了。
他在外面学到很多东西,做河鳗鱼肉饭,堪称一绝。乡邻们都跟他学会了。
这是海鳗
鳗鱼,我们都叫“毛鱼”,可能谐音相同吧。鳗鱼分海鳗、河鳗两种。海鳗肥大,刺多,味口和河鳗无法比。河鳗身材苗条,味道鲜美,油而不腻,且含有不饱和脂肪和优质蛋白质、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极高的“补品”。
河鳗鱼生长需一定条件。早春,它们在海边咸水淡水交融处产卵,然后随着涨落潮进入内地约50公里左右地带,菜花黄时,是鳗鱼成长为成鱼的时期,这时的鳗鱼最好吃,称为“菜花鳗魚”。3条约一斤左右,这种河鳗鱼最好吃。刺少。
用南瓜叶把鳗鱼表皮粘液抹尽,用剪刀从腮部一剪到尾,取出腮和内脏,剪掉头尾(可另行红烧)。把洗净的无头尾鱼放进锅内烀煮至烂,捏着头部骨架,轻轻抖动,便骨肉分开了。将葱姜蒜先在油(荤油更香)中炸一下,然后放适量盐醋和浸过的米煮成饭。
操作简单,但非常好吃,每人都吃两碗。
可惜,近三十年吃不到河鳗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八十年代号召人们各显神通挣钱致富,于是鳗鱼成鱼被“高价”卖到日本,后来鳗鱼苗也被日本“高价”收购了,再后来有籽的鳗鱼也“高价”卖给“友好邻邦”了。(也有卖给韩国的)。
三十年来,我几次回故乡,但从没见到过一条野生鳗鱼。
老朋友告诉我:
——野生鳗鱼绝种了。
如今只有怀念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