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的“河鳗魚肉飯”

作者:園丁888z
故鄉的“河鳗魚肉飯”

我估計,吃過如同我故鄉河鳗魚肉飯的人一定是“鳳毛麟角”。

上世紀五十年代,家鄉百廢俱興,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于是我的父母親經常為我們改善夥食。我的童年少年,真是有滋有味。

我家在黃海之濱。

印象中,那時,到處是白茫茫的鹽堿地,到處是鹽蒿雜草。生産隊為了改善土壤,把土地劃成(18x20)丈的平整條田。子午向(南北向)挖兩丈寬、一丈深的縱溝;卯酉向(東西向)挖三丈寬一丈深的中溝。用淡水灌溉,然後爽出的堿水排到大海。

這樣一搞,家鄉到處有溝塘河渠,裡面魚蝦蟹鼈随捕随有。

故鄉的“河鳗魚肉飯”
故鄉的“河鳗魚肉飯”

各家各戶,很多魚蝦都吃膩了,但是淡水鳗魚一直是我們最喜歡吃的魚種。紅燒、清蒸、油炸、腌制,是最常用的烹饪方法。

我的父親在抗日戰争時期,曾為新四軍某連隊燒飯,解放戰争時期,參加淮海戰役後勤隊,是我小時候最崇拜的“見多識廣”的“人物”。新中國誕生前夕,我們老解放區貧苦農民都分到了幾畝土地,父親也回家種田了。

他在外面學到很多東西,做河鳗魚肉飯,堪稱一絕。鄉鄰們都跟他學會了。

故鄉的“河鳗魚肉飯”

這是海鳗

鳗魚,我們都叫“毛魚”,可能諧音相同吧。鳗魚分海鳗、河鳗兩種。海鳗肥大,刺多,味口和河鳗無法比。河鳗身材苗條,味道鮮美,油而不膩,且含有不飽和脂肪和優質蛋白質、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是營養極高的“補品”。

河鳗魚生長需一定條件。早春,它們在海邊鹹水淡水交融處産卵,然後随着漲落潮進入内地約50公裡左右地帶,菜花黃時,是鳗魚成長為成魚的時期,這時的鳗魚最好吃,稱為“菜花鳗魚”。3條約一斤左右,這種河鳗魚最好吃。刺少。

用南瓜葉把鳗魚表皮粘液抹盡,用剪刀從腮部一剪到尾,取出腮和内髒,剪掉頭尾(可另行紅燒)。把洗淨的無頭尾魚放進鍋内烀煮至爛,捏着頭部骨架,輕輕抖動,便骨肉分開了。将蔥姜蒜先在油(葷油更香)中炸一下,然後放适量鹽醋和浸過的米煮成飯。

故鄉的“河鳗魚肉飯”

操作簡單,但非常好吃,每人都吃兩碗。

可惜,近三十年吃不到河鳗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八十年代号召人們各顯神通掙錢緻富,于是鳗魚成魚被“高價”賣到日本,後來鳗魚苗也被日本“高價”收購了,再後來有籽的鳗魚也“高價”賣給“友好鄰邦”了。(也有賣給南韓的)。

三十年來,我幾次回故鄉,但從沒見到過一條野生鳗魚。

老朋友告訴我:

——野生鳗魚絕種了。

如今隻有懷念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