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人要晚景凄凉的4种面相,有一种都要及时改正

作者:布衣粗食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对于年轻人,我们不能单纯凭借相貌,就给人贴标签。

太多的人,相貌平平,但是在悄然奔赴巨大的理想。

当一个人进入老年时期,再看他的相貌,人生的很多方面,就贴板上钉钉了。一些悲苦的事情,也根深蒂固了。

通常,人要晚景凄凉,就会露出以下几种面相,若不改正,就难以好好享受当下的福气。

一个人要晚景凄凉的4种面相,有一种都要及时改正

01

对儿女的“苦相”:不管儿女怎么做,老人都不会满意。

不管父母怎么做,都不会让儿女百分百满意,尤其是有几个儿女的家庭,父母哪怕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反过来看,儿女怎么做,也无法百分百满足父母的期待。如果有几个儿女,对比一番,总有儿女混成了父母不想要的样子。

比方说,过节的时候,女儿给父母五百块钱红包,儿子和儿媳来了,不仅没有给红包,反而让你给了孙子一个红包。一反一复,女儿的好就有了,儿子的坏处就来了。

孝顺,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儿子带着孙子来串门,家庭多了欢乐,不也是孝顺的一种?

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孝顺,在家庭里都有体现。物质有价格,更有价值。把孝顺看成无价的东西,痛苦就不见了,满意度就提升了。

02

对爱人的“嫌弃相”:不珍惜老伴,还总是翻旧账。

张爱玲说过:“坐在电车上,抬头看着面前立着的人,尽多相貌堂堂,一表非俗的,可是鼻孔里很少是干净的。 ”

认真观察,一个长相不错的人,也会在某个方面,不够美。

无论如何,中年人的生活,是一地鸡毛的样子,恋爱那会的美好,找不到了。

也有一些中年夫妻,闹离婚,互相伤害,遇到第三者。婚姻的裂痕客观存在。

聪明的人,在老年时,抓住老伴的手,而不是计较过去的丑事,然后嫌弃老伴。

每一天都和老伴,大眼瞪小眼,怎么看也不顺眼,日子是会很难过的。

想一想,儿女长大了,外出谋生了,老两口在家,时时刻刻见面。若是彼此嫌弃,余生都是一种悲哀的状况。

让过去的过过,无疑是明智之举。

一个人要晚景凄凉的4种面相,有一种都要及时改正

03

对父母的“冷相”:不情愿照顾苟延残喘的父母,孝道不够。

人到五六十岁之后,还有父母健在,这是喜事。

悲哀的是,很多人认为,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要照顾父母,这是父母在拖累自己。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谁都逃不过。

孟子说过:“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积极回报父母,人的心灵深处,少一些遗憾。

我们要这样想:今天对父母的做法,就是明天儿女对我们的做法,一报还一报。

即便我们遇到了劣质的父母,也不要百般为难。就是其他兄弟姐妹不孝顺,唯有你在付出,也不要愤怒。

真正的孝道,就是“孝不比兄”。凭借的,是一份良心。

把我们对外人的热情,留给父母,你会发现,幸福到底是要“对内求”的。

04

对富人的“仇相”:不懂得找富人的优点,而是摆出仇富的心理。

仇富的问题,不仅在年轻人之中存在,在老年人之中也有。

退休老人的退休金,是不一样多的。你作为退休金很少的一方,若是仇视钱多的人,那就是自己寻找不愉快。

你有存款,但是比别人更少,想起来就不舒服。

多一些角度看富人,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的优点,值得学习,能够给予我们生存的经验。

比方说,别人过勤俭节约的日子,积累一部分资金,然后开店铺等,家庭更加富有了。而你在年轻时,节俭不够。对比一番,你应该欣慰地告诉子女,节俭、存款要早点开始。

一个人可以变成富人,不是坑蒙拐骗换来的,而是劳动、生活方式、格局等带来的。

你把富人当成学习的标杆,人生的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更重要的是,你扔掉了内心的一颗仇恨的种子。

你还要告诉家人,若是有机会,和富人做朋友,别露出仇恨、嫉妒的眼神。挤进富人的圈子,人才会茅塞顿开。

俗话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反过来做,致富、和富人结缘,会打开想象。

一个人要晚景凄凉的4种面相,有一种都要及时改正

05

很多人活成凄凉的样子,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也不是家庭散了,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尤其是一些退休老人,不仅不感恩时代,还以为时代亏欠他一座金山,认为自己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单个的人,再厉害,也是如一支蜡烛一样,发出的是微光。能够对时代影响巨大的人,少之又少,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

降低自己,学会比较,幸福就会涌来。

雨果说过:“唯有人的心灵才是起初的。严格说来,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

你觉得不幸福的时候,就这样想:儿女混得还好,不要你操心,就是甜日子的开始;爱人没有离开自己,哪怕像邻居一样存在,也是互相照应,念及旧情;父母做了很多不对的事情,但是父母老了,尽管善待就行,好家风需要从自己开始;寻找富人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普通。

给生活一张好看的脸,生活反馈给你微笑,人的喜气,就来了。

苦非苦,乐非乐,只是境由心生罢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