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作者:故里梦长安

1978年底,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耗时很长,确定和改变的政策也比较多。

同时,在会议的进程中,有四位政治局委员遭到了严重批评,他们分别为:汪东兴、陈锡联、纪登奎、吴德。

前两位都是开国将军,后两位都是大运动后被迅速提拔起来的地方干部,算是两武两文。

政治局委员那起码都是副国级的干部,位高权重,他们各自是因什么事被批呢?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一、汪东兴

在四人里,汪东兴级别最高,他1977年8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正国级领导人。

在毛主席生前,汪东兴就已是核心人物,很多事情都是他代为出面解决,有时主席跟政治局之间的沟通,也是他代为传达。

在粉碎那四个人反革命集团时,掌握中央警卫力量的汪东兴出力甚多,凭借此功劳,他登上了极高的政治舞台。

但是,在后来的生涯中,汪东兴一直坚持“两个凡是”,对老干部们的复出平反事宜并不积极,这让很多人心中不满。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后来邓公等人准备推进快速发展的经济政策时,汪东兴也在其中多有阻挠。

他的思想已经无法顺应时代和大势,因此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有讨论小组就对汪东兴提出严重批评。

指明他具体存在三个问题,一为上推下卸,二为避重就轻,三为应付交卷。

会后不久,汪东兴便不再负责中央警卫工作,1980年时他又主动辞去身上的领导职务,开始了隐退生活。

晚年的他非常低调,基本很少出门,也不爱跟生人接触。

2015年,汪东兴病逝,享年100岁。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二、陈锡联

陈锡联战争年代曾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员猛将,很受邓公重视。建国后,他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在大运动阶段还担任过辽宁革委会主任,肩负辽宁省的党政军大权。

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陈锡联从沈阳军区调到了北京军区,负责首都附近的军事安全,并且职务上他也兼任了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委,这是毛主席对他莫大的信任。

不仅如此,1976年初的“一号令”,主席让他代替叶帅主持军委工作,这是他权力的顶峰。

后来粉碎相关集团,陈锡联也配合了华同志,包括对全军宣布这个消息的人也是他。

按道理来说,陈锡联战绩突出,功劳也很大,但,在1978年他仍是遭到了批评,这是为何呢?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说起来主要关乎两件事,一是在大运动时期曾越级提拔过毛远新,使后者20多岁就成了辽宁省的二把手。

他这个做法很不寻常,后来毛远新被隔离审查,陈锡联自然也有一些连带责任。

二是陈锡联在主政辽宁期间,对于一些纵容行为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措施,致使很多老同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个做法,被很多人记在了心里。

因此在1978年的会议上,陈锡联也被严重批评。对于这些指责,陈锡联没有反驳,概因他内心是觉得亏欠邓公的。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1976年的政治局会议上,邓公成众矢之的,参会的陈锡联明明知道那些都不是事实,但也没有帮忙说一句话。

邓公复出后,陈锡联专门为此去致歉,邓公却满不在乎地回道:没有关系,当时那个情况你也困难,搞不好自己都会陷进去,不用多想。

越是这样的态度,就越让陈锡联难过。最终在1980年,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后来进入过中顾委。

1999年,陈锡联病逝,享年84岁。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三、

纪登奎不如前面两位知名度高,但他曾经得到过毛主席许多特殊对待。从1951年专列上的“六问六答”开始,毛主席就注意到了这位年轻的干部。

后来毛主席只要南巡经过河南,都会点名要见他,次数足足有13次之多,如此待遇再无第二人。

另外,主席曾两次当众称纪登奎为“老朋友”,有一次还是在九大时,全体代表听后都感觉不可思议,随即一致鼓掌;

也是在九大后,毛主席邀请纪登奎到北京工作,然而纪登奎还是想在地方上干,被婉拒后主席也不恼,特许他中央和地方两头跑......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曾经主席还有过要将他当成接班人培养的念头,九届二中全会时主席跟林总提过:

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接班人,要培养60岁以下、30岁以上的人,就像纪登奎等人。

但是,1971年主席南下考察时,从其他河南干部口中听说纪登奎在“反复旧”一事上处理得不够坚决,有“反复旧”思想倾向。

主席沉思半晌,说了一句“纪登奎这个人,看来今后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华同志这才成为主席心中的最佳人选。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不过,纪登奎职务仍是很高的,依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委员、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

这样一位干吏,为何在1978年也会被批评呢?其实也是因为在河南工作期间做过的事,导致各小组成员意见很大。

当时有30多人都对纪登奎出言指责,甚至说不解决纪登奎的问题,河南就没法安定团结。如此形势下,纪登奎也没说什么,最终在1980年主动辞去身上的领导职务。

后来纪登奎担任过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被特批享受正部级待遇。

他晚年想做两件事,一是去往大学任教,二是出版回忆录,可还没等他完成心愿,1988年突如其来的疾病就夺走了他的生命,终年65岁。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四、吴德

吴德也是一位有些丰富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他战争年代长期在白区活动,七大时还是参会代表。

待新中国成立,吴德先后在平原省、吉林省担任省委书记,直到1966年被调入北京担任第二市委书记。

当时的政治风波非常强烈,做京官可不容易,很多关系错综复杂,搞不好自己都要被波及。吴德只能兢兢业业做事,尽可能不自陷漩涡。

毛主席对他也很看重,有一次吴德力主拍摄的电影《节振国》中出现了一个领导罢工的知识分子角色,被人攻击是在为吴德自己树碑立传。

关键时刻,毛主席说了一句:冀东大暴动,是很震动的大事。

1978年年底,有4位政治局委员受到严重批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吴德是冀东大暴动的重要领导,《节振国》讲述的也是冀东暴动的事,毛主席的话肯定了冀东暴动,也是在实际维护吴德,所以吴德平稳过关。

后来吴德担任过国务院文化组组长、市委第一书记,卫戍区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治局委员等职,1976年10月初粉碎相关集团时,他也是主要配合人物。

但是,10月末他在全国人大会议中说了一句:凡是毛主席指示的、肯定的,都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

这跟后来的“两个凡是”极为相似,且在大运动时期,他作为北京市委的领导班子,没有保护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因而在1978年就遭到批评。

最终吴德在1980年辞去领导职务,1982年进入中顾委,生活有一定保障。1995年,吴德去世,享年82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