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画,很狂野!

作者:小月月故事汇

对于年画,我们都有一个刻板印象,不是大胖娃娃抱着鲤鱼就是各路神仙的靓照。

但其实,年画题材多样、风格多变的。它是神灵圣贤的符号、祝福祈祥的符号、镇妖避邪的符号,也是爱情婚姻的符号和家庭繁衍的符号,它又是影响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

年画,很狂野!

在中国,大概没有哪一种画种比年画的体裁花样更丰富更广泛,也没有哪一种画种比年画的参与者和受众更庞大。

在美术史中,年画是传统美术里最大的艺术门类,它以最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最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意向,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人们津津乐道,历久弥新。

年画,很狂野!

对经历了数千年农耕社会的中国人来说,生活和生产的节律和大自然春夏秋冬是同步的。

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一个节日,它最强烈、最鲜明地表现了人们的精神理想、生活愿望和审美需求,以及终极的价值观。对中国人来说,年画就是最有年味的春节符号。

年画,很狂野!

中国早在汉代就已有了年画最早的雏形。东汉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汉代时,人们已经开始在年节时将门神直接画于门上,直到近现代,一些大户人家依然保留着这种画门神的习俗。

年画,很狂野!

到隋唐五代时期,上层社会和一些庙宇寺院开始流行手绘年画。

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发达,民间开始流传木版印制的纸质年画,这类年画后来被称为“木版年画”。

宋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工商业发达,市民对风俗画的需求增大,年画受到市民的欢迎,年画种类也日趋丰富。

吴自牧的《梦粱录》里面有记载,年节临近时,“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

年画,很狂野!

明末清初,木版年画渐趋全盛,出现了驰名中外的“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

年画,很狂野!

并且苏州桃花坞年画很早就传入英国、德国和日本。尤其是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形成的“浮世绘”版画,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受到了中国木版年画的影响。

年画,很狂野!

此外,早在南宋时,福建就开始刻板印刷年画,漳州、泉州、福鼎、福安是中国东南地区木版年画的中心,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深受广大华侨的喜爱。

可以说,历史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年画。除了大名鼎鼎的“南桃北柳”、朱仙镇、杨家埠、四川绵竹,国内大大小小名声在外的年画产地有几十个:天津东丰台、河北武强、山西平阳、陕西凤翔、重庆梁平、湖南滩头、广东佛山、福建漳州……大陆大部分地区也都有刻印年画的作坊。

年画,很狂野!

远至西南大山深处的瑶族,他们印制“盘王”主题年画;东北满族也会从河北一带订制专属的满文年画。

年画,很狂野!

春节要到了,大伙儿有什么愿望?准备把哪些年画贴到墙上呢?毕竟热爱生活的我们,迎接“年”,还是要有仪式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