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作者:毛选深度解析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很多读者说,少年时代,对毛选是无感甚至是嫌弃的。它和政治必修课联系在一起,伴随这门课的印象是那些如何想逃课又怕被点名,如何想不看书又怕考试挂科的日子,关键是学校教的毛选听不懂、学不会、用不上。

等人步入中年,经历社会的洗礼,再回头来看《毛选》,才发现,它并不空洞也不教条,它每篇文章及其蕴含的思想,都是在讨论一个个具体情况,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尤其是一些在创业和做企业的读者朋友,更有感受,可以说《毛选》就是一部精彩无比的创业宝典,指导你每一步如何操作,有理论有应用。

从哪招小弟,招来小弟怎么管,队伍文化怎么建设?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要从哪里开始切入?

我们应该如何抢占山头,游击战还是攻坚战?

公司账上钱烧完了怎么办,小弟不想干了怎么办?

出去抢地盘有哪些策略,蒋光头砍上门来我们怎么砍翻他,怎么跟蒋光头一起打跑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以后怎么再砍蒋光头……

比起那些既不讨论具体情况又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讲话、管理课程、培训班,要亲切得多也务实得多,当然也就有水平得多。

杨昌济在课堂上说过:“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

大原则就是世界的终极规律,搞哲学的人都认为规律是存在的,儒家叫做理,道家称为道,佛家说是禅......

到了近代,毛泽东等人叫做大原则。

在这些大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复一复盘,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些个具体问题的。

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毛选的文章里,看似在讲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最最最核心的原始基本点:如何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在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艰难险阻,这些问题最终又可以归结成三个类别,也是毛选里最重要的三大主题: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我们看毛选就是划分这三条主线,去看每条主线下有哪些分支,以及他的功力和修为是随着时间如何进化和演变的。

这三条主线每篇展开都可以写十几万字,我们只能简略一点讲个脉络,算是一篇导读,很多内容的深入和专题分析都在《毛选1-5卷深度解析》内,可以去读一读。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横空出世,毛泽东写出振聋发聩的一文。

开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那年他32岁。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在找社会的本原。

统一战线,用今天的商业思维来理解,就是阶段性的用户分析/市场分析:

市场上有哪些用户?这些用户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这个阶段谁是我们的用户?哪些用户是我们的基本盘?哪些在未来可以更好的服务?

搞好统一战线的核心目标,是在不丢失基本盘的前提下,在每一次斗争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当时的基本盘是什么,毛泽东在1927年以前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因此对于农民斗争的领导是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务。

在这个基本盘上,再对各类用用户展开运营大法,怎么拉新怎么成交,有的是纵横捭阖的方法。

做企业,首先就需要找到自己的战略方向。

不要幻想把你的产品卖给所有人,只有找到你的目标消费者,产品才能成功。

对敌我双方准确的定位非常重要,找到你的消费者群体,把你的“枪”对准你要攻击的具体目标。

既然社会和革命的本源都找到了,那么如何去实现呢?

想改造中国就必须革命,革命是要打仗的呀,打仗就要找到军事的本源。

找到本源便不能在家里坐而论道,一定要走出来亲手去做。只有做了才知道问题在哪里,然后才能改正问题继续向前。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最终目的。

经过一年半的思考和实践,他找到了革命的本原:“虽然国民党的力量很强大,红军的力量很弱小,但是红军革命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为什么呢?因为小农经济是分散的,买办和地主是不团结的,于是就造成中国地域之间的板块结构,而板块之间一定是有缝隙的。

这些缝隙就是红军的生存空间。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真正找到了革命的本源,给共产党和革命同志指出方向。

落实到做企业,市场在哪里,现有竞争对手是谁,他们哪里还做得不够好,还有那些缝隙我们可以挖掘和发挥,企业经营的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带头人认真分析且不断论证的。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在书里,还能看到毛对军事作战打法的理解和进化:运动战和游击战一直都是经常用的战术,土地革命时期,当时敌强我弱,所以主要是游击战。

当然也有很多漂亮的运动战:四渡赤水、苏家埠战役。这都是经典的运动战战例。

解放战争中,我军就是使用了运动战歼灭国军有生力量。游击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游击战很难独立的去解决整个战争问题,所以必须向着正规战发展,这只是一种过渡阶段。

相比而言游击战的人数比较少,几人到几百人都可以,但大都是在敌后进行活动,主要手段就是袭击,注重的是对敌人重要目标和后勤的打击。

而运动战,是正规兵团在很长的防线上或者在很大的战区上进行战役和战斗的外线快速作战形式,皮定均在中原突围时采用的就是运动战,这是世界军史上的奇迹。

一般都是通过机动性来寻找战机,在战场上穿梭,使得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动机,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分散兵力。

敌强我弱的时候,十分适合使用。

运动战的特点:运动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时,必须和其他作战形式配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切走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反对有退无进也反对有进无退。

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阵法,只有指挥官自己熟悉了,不纸上谈兵才能百战百胜。

这是我军在艰苦岁月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有效的阵法,对于我军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家认为呢?

如今,新生业态,互联网公司的前期快速迭代。

敏捷制造用的何尝不是游击战术,前期敌强我弱,迅速走向战场,试错修正,在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环节发起攻击,城市打不过,就先找农村打。

柿子要找软的捏,企业营销也是如此。

量力而行,步步为营,创业也是如此,先找个简单的项目干起来,不要一上手就玩大的。

参与的战争越多,对敌我力量的体会越深,待核心优势逐渐形成,转向运动战,单点击破。

之后,利用垂直优势带来的品牌优势,扩大业态,向周边及上下游延伸,护城河步步增强。京东,美团,无不是在开始的领域做到足够垂直,逐渐向整个生态进军。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共两党分道扬镳,毛泽东组建了一支军队,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谁都没数。

在井冈山最困难的时期,林彪提出了自己的怀疑:“红旗到底还能扛多久?”毛泽东在回信中写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企业要有宏大的愿景和必胜的意志。团队发展过程中,总有懈怠期,带头大哥总会面对内外的质疑声音。你需要坚定,坚定,绝对坚定!

所谓,将可喜而不可忧,将忧,则内外弗信。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大伙儿才会铁了心跟你玩下去。

自信是创业人员战胜对手的坚强堡垒!

再强大的竞争对手都有软肋,再成熟的市场都有缝隙。只有在战略上藐视竞争对手,才敢亮剑,不过要记得战术上重视敌人,才有成功的希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积极参加组织工作,经常到大江南北开会,但他回到湖南就会走访农村工矿,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经过几年工作,毛泽东逐渐真正明白,中国社会分为6个阶级:地主和买办、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流民无产者。

这6个阶级就藏着真实的中国,想改造中国一定要从这里入手。

同样,营销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史玉柱卖脑白金,亲自到街头调查老头老太太的需求,刘强东亲自到大街上送快递。

创业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正如毛泽东亲自做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当时共产党内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很多人看不到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反而一股脑的照搬苏联经验,还有马克思说过的只言片语。

他们把苏联和马克思视作圣贤,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中国的东西土里土气肯定不行。

问题是,这种做法已经造成红军的惨烈失败,很多人到陕北之后依然不改,抱着幻想中的成功秘笈不放手。

毛泽东看不下去。要是不能改正党内同志的做事方法,谈什么革命成功呢?

1937年夏天,全面抗日战争即将开始,毛泽东却静下心来准备写文章,给党和军队的同志出一本教材,教育他们如何把事情做成。

如果不把同志们教会,即便参加抗日战争也很难成功,那么中国的未来又该如何?

你看,这都火烧眉毛了,毛泽东还是不慌不忙,要从事情的本源着手解决问题。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但恰恰是这次思考,让毛泽东多年积累的东西融会贯通,完成堪比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终极一跃。

毛泽东在陕北窑洞回忆起过去的20年。他发现,只有脚踏实地的做事,才能明白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是明白之后还不够,必须要继续做事,验证你以为的明白,是不是真的明白。如果做事没成功,那说明你是错的。

只有事情做成了,才能证明你真的明白某件事了,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他总结出一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模式,可以一直用下去。

企业要有纠错机制,市场是检验营销理论的唯一标准,要根据实践得到的结论随时微调自己的方向盘。

不可一个政策用几年,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政策用几个月都是非常可怕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甚至是最核心的金融领域都被民企抢占了市场,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就是因为这些国企反应太慢,调整自己的政策太慢。本来邮局是快递的龙头老大,由于反应过慢,被民营快递公司抢占了市场。

毛泽东说了,这套方法论不是让你显得自己多牛的,而是用来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

哪怕再不济,你也可以用来提升职业技能,早点升职加薪。

多么朴素的道理。所谓深入浅出,也不过就是如此了吧。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王夫之讲究实学,胡林翼和杨昌济说要切实去做,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集古今圣贤之大成,终于写出《实践论》。

他用朴素的语言告诉同志们,只要努力去做,每个人都能做出一番事业。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跨越500年时间,终于在我党我军的身上发出光芒。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这个世界的大本源,就是矛盾

毛泽东为了配合《实践论》,又再接再厉写了一篇《矛盾论》,20年前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他发现,就像人类有男人女人,地球是白天黑夜,河水的区别是流动或冰封......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而且其中一面不能独存,必须和另一面配合起来才能生存。

类似于没有男人,女人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没有女人的话男人也不能存在,只有男人女人凑在一起才是人类。

而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永远是运动发展的,不是形而上学一样孤立静止的,于是矛盾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陈代谢。

既然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处理矛盾的方法,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于是又引出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抓主要矛盾

毛泽东处理问题,向来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来不拘泥于俗套。

这不就是世界大本原引出的方法论,用来指导生活嘛。

另外,每件事情里都有很多矛盾,但总有主要和次要的,只有先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于是就有了“抓主要矛盾”的理念。

比如革命战争中,别看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但主要矛盾就是土地。毛泽东和同志们用25年时间解决土地问题,其他矛盾自然好解决。

在《矛盾论》的第四节,毛泽东对帝国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做了分析:“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侵略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国家矛盾就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这段话简直是为现在而写的。

华为被制裁的时候,我们突然忘记其他事情,果断团结起来批判美帝。

而美国疫情肆虐的时候,川大爷迅速找到中国做假想敌,用来团结国内人心。

虽然中美都不是半殖民地,但内在逻辑是通用的。

紧接着,毛泽东又写到:“当帝国主义用温和手段进行压迫的时候,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就会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当帝国主义受到威胁的时候,往往会分化革命阵线内部,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国内反动派。”

前半段说的是蒋介石和国府,后半段么,基本是预测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了。

虽然毛泽东不知道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但是他已经掌握了世界的核心规律,便可以通过现象,推测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这叫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

古代的张良、诸葛亮等牛人都有类似的本事,可他们的本事都秘而不宣,谁都不知是怎么做到的。

毛泽东却把屠龙术用白话写出来,并且用宣传机器发到每个人的手里,生怕你听不懂学不会。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而且毛泽东研究世界的矛盾关系,发现矛和盾不是固定的,也许你此时是矛,下一刻就是盾,也许你此时是盾,下一刻就是矛。

也就是说,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这个观点用在方法论上就是,没有永远强大的敌人,也没有永远弱小的自己。只要努力奋斗,强弱关系也是可以改变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会变成合作伙伴的。

经过几十年宣传,这些经典方法论都成了政治术语,很多人听的耳朵都起茧子,可你真的用这些方法论来解决过问题吗?

或者说,你尝试用过吗?

平心而论,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行合一”+“抓主要矛盾”来指导生活,基本可以解决90%的麻烦。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生活中的弱者,一辈子都想逆风翻盘,可是往往会失败,每个人的失败原因都不一样,但成功的方法却是相同的:

用正确的方法持久做下去,迟早有一天,你会得到想要的一切。

而且矛盾是互相对立和存在的,这个观点,是不是也可以用于政府和人民?

一般情况,政府利用公权力维护秩序,属于强势的一方,人民是被管理者,属于弱势的一方。但是强弱和对立,是可以转化的。

政府可以管理人民,人民也可以监督政府。因为没有政府就没有人民,没有人民也没有政府,他们是对立统一的。

这个理念贯彻毛泽东的后半生。

他的毕生理想,就是让政府和人民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泾渭分明的强弱。

总之,矛盾就是毛泽东找到的大本源。

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就想想道家的阴阳图形,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毛泽东运用矛盾的概念,亲自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击金门以及治国理政,从来没有失败过。

用《论语》里的话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屠龙术太考验天赋,普通人不能强学,不然的话很容易真气逆转走火入魔;

但是可以量力而行,能学一点是一点,学一分有一分的喜悦。

世上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成功的艺术就在于把握一对矛盾体之间的平衡。

有时候偏左多一点,我们往右拉一拉。

有时候偏右多一点,我们往左拉一拉。

在动态中实现人生的平衡和幸福。

大家觉得呢?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读毛选?

因为里面确实是大家解决遇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指南书,确实是具备实践和理论的指导作用,确实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活学活用,一定会成为改造我们思维的强大“法器”。如果你坚持读下去,看这个世界也会更加“清晰”的。

只是这部高深的、充满智慧的著作涉及到的历史、形势和考量太多,我们都容易读不通、读不透,完全不得要领。甚至,时间久了,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但是不会活学活用,完全就是背离了读毛选的初衷。

毛选原著中每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形势和考量太多,而且很多都有一定的哲学性,导致都不容易读通、读透。时间久了,就容易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张嘴就来几卷原话,但是不会活学活用、无法提炼出其中的思维模式、方法论,也谈不上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创业等,更帮助不了提升认知。甚至,很多人读久了,读了几年,就读不下去了。这也是很多找我买书读者朋友的反馈。

写的《毛选1-5卷深度解析版》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可联系买。为了真正地让大家能带着去读懂原著,能够把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论学着用。我也补充了一些结合我们工作的案例和思考,便于都能举一反三,帮助您真正地读懂、读透毛选,从毛选中汲取智慧。

差不多50万字,1-5卷都有深度解析,都结合实际、提炼方法、剖析思维、活学活用写完了,帮助真正地提升思维和洞见能力,也会额外送您《毛选1-7册原著完整电子版》(标注重点)、《辩证法随谈》供您日常阅读用。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

包含:剖析每篇文章背景、含义、个人思考,联系实际运用,运用蕴藏的战略思维、矛盾思维、阶级分析法,以及将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观点运用到工作之中。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

我不是带你分析历史,而是只想带着对教员的尊重去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再联系实际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重点走好这一段路。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购买,可私信或关注公众号:职场的学问与实践

二、关于《毛传》

在解析毛选过程中,更加惊叹于其中思维方式、方法演变的智慧与深刻。也遗憾于选集文章中少了很多对毛泽东等关键人物思想影响事件的细节描述和分析。

于是想要把这些智慧和方法写出来的念头,选择的方式就是与教的生平结合起来,探究他的思想成长之路,把他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候的思路,通过传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和《毛选深度解析》一样,也是50万字左右。从韶山、井冈山、中央苏区、长征、延安等关键阶段入手,结合毛选,进一步分析毛选背后的故事。

不是历史纪实,而是要挖掘他的思想是如何在一次次成功反围剿、一次次打败仗总结、一次次被孤立和排挤、一次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等过程中萌芽、形成、成熟和运用的。

读完以后,我们会发现:毛泽东他也曾是一个从学校走出来的同学,他也曾是工作中经历无数不如意的同事,他也曾是有信仰却经历无数迷茫和挫折的同志,但是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人民的领袖。

我们也终究会发现,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句话的含义。

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读《毛选》?有理论有应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两本可以结合起来读。

#怀念领袖毛主席##毛选深度解析##重读《毛选》##毛选#

三、关于《学会反人性思考才能开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做一对一职场咨询这么久了,解决最多的是如何提升职场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事等问题,我也一直想将具体的思考、场景下的应对之策提炼出来。

所以,花时间总结出了这本书(以职场视角来写) ,可能会颠覆你以往的思想认知,但确实是一套基本功法,所以学习职场人性思维,非常非常的重要。对有些人而言,可能一文不值,关键就是看你的重视程度,看你的境遇,你的悟性,你能应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