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作者:毛選深度解析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很多讀者說,少年時代,對毛選是無感甚至是嫌棄的。它和政治必修課聯系在一起,伴随這門課的印象是那些如何想逃課又怕被點名,如何想不看書又怕考試挂科的日子,關鍵是學校教的毛選聽不懂、學不會、用不上。

等人步入中年,經曆社會的洗禮,再回頭來看《毛選》,才發現,它并不空洞也不教條,它每篇文章及其蘊含的思想,都是在讨論一個個具體情況,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

尤其是一些在創業和做企業的讀者朋友,更有感受,可以說《毛選》就是一部精彩無比的創業寶典,指導你每一步如何操作,有理論有應用。

從哪招小弟,招來小弟怎麼管,隊伍文化怎麼建設?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我們要從哪裡開始切入?

我們應該如何搶占山頭,遊擊戰還是攻堅戰?

公司賬上錢燒完了怎麼辦,小弟不想幹了怎麼辦?

出去搶地盤有哪些政策,蔣光頭砍上門來我們怎麼砍翻他,怎麼跟蔣光頭一起打跑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以後怎麼再砍蔣光頭……

比起那些既不讨論具體情況又不解決具體問題的講話、管理課程、教育訓練班,要親切得多也務實得多,當然也就有水準得多。

楊昌濟在課堂上說過:“宇宙間所有一切之現象,皆由此大原則而生,吾人當神思默會,洞曉此大原則。”

大原則就是世界的終極規律,搞哲學的人都認為規律是存在的,儒家叫做理,道家稱為道,佛家說是禅......

到了近代,毛澤東等人叫做大原則。

在這些大原則的指導下,我們複一複盤,看他是怎麼解決這些個具體問題的。

在《毛選》中能學到什麼?

毛選的文章裡,看似在講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圍繞着一個最最最核心的原始基本點:如何戰勝敵人,取得革命勝利?

在戰勝敵人取得革命勝利的道路上會碰到各種艱難險阻,這些問題最終又可以歸結成三個類别,也是毛選裡最重要的三大主題:

統一戰線,武裝鬥争,黨的建設。

我們看毛選就是劃分這三條主線,去看每條主線下有哪些分支,以及他的功力和修為是随着時間如何進化和演變的。

這三條主線每篇展開都可以寫十幾萬字,我們隻能簡略一點講個脈絡,算是一篇導讀,很多内容的深入和專題分析都在《毛選1-5卷深度解析》内,可以去讀一讀。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1925年,《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橫空出世,毛澤東寫出振聾發聩的一文。

開篇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那年他32歲。

毛澤東的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找社會的本原。

統一戰線,用今天的商業思維來了解,就是階段性的使用者分析/市場分析:

市場上有哪些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各自的特點是什麼?他們各自的訴求是什麼?

這個階段誰是我們的使用者?哪些使用者是我們的基本盤?哪些在未來可以更好的服務?

搞好統一戰線的核心目标,是在不丢失基本盤的前提下,在每一次鬥争中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而當時的基本盤是什麼,毛澤東在1927年以前就已經想的很清楚了:

中國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是以對于農民鬥争的上司是中國無産階級在資産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務。

在這個基本盤上,再對各類用使用者展開營運大法,怎麼拉新怎麼成交,有的是縱橫捭阖的方法。

做企業,首先就需要找到自己的戰略方向。

不要幻想把你的産品賣給所有人,隻有找到你的目标消費者,産品才能成功。

對敵我雙方準确的定位非常重要,找到你的消費者群體,把你的“槍”對準你要攻擊的具體目标。

既然社會和革命的本源都找到了,那麼如何去實作呢?

想改造中國就必須革命,革命是要打仗的呀,打仗就要找到軍事的本源。

找到本源便不能在家裡坐而論道,一定要走出來親手去做。隻有做了才知道問題在哪裡,然後才能改正問題繼續向前。

如此循環往複,直到完成最終目的。

經過一年半的思考和實踐,他找到了革命的本原:“雖然國民黨的力量很強大,紅軍的力量很弱小,但是紅軍革命是可以堅持下去的。”

為什麼呢?因為小農經濟是分散的,買辦和地主是不團結的,于是就造成中國地域之間的闆塊結構,而闆塊之間一定是有縫隙的。

這些縫隙就是紅軍的生存空間。

毛澤東的這篇文章是《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真正找到了革命的本源,給共産黨和革命同志指出方向。

落實到做企業,市場在哪裡,現有競争對手是誰,他們哪裡還做得不夠好,還有那些縫隙我們可以挖掘和發揮,企業經營的方向在哪裡,這些都是需要帶頭人認真分析且不斷論證的。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在書裡,還能看到毛對軍事作戰打法的了解和進化:運動戰和遊擊戰一直都是經常用的戰術,土地革命時期,當時敵強我弱,是以主要是遊擊戰。

當然也有很多漂亮的運動戰:四渡赤水、蘇家埠戰役。這都是經典的運動戰戰例。

解放戰争中,我軍就是使用了運動戰殲滅國軍有生力量。遊擊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遊擊戰很難獨立的去解決整個戰争問題,是以必須向着正規戰發展,這隻是一種過渡階段。

相比而言遊擊戰的人數比較少,幾人到幾百人都可以,但大都是在敵後進行活動,主要手段就是襲擊,注重的是對敵人重要目标和後勤的打擊。

而運動戰,是正規兵團在很長的防線上或者在很大的戰區上進行戰役和戰鬥的外線快速作戰形式,皮定均在中原突圍時采用的就是運動戰,這是世界軍史上的奇迹。

一般都是通過機動性來尋找戰機,在戰場上穿梭,使得敵人無法判斷我軍的動機,用自己的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分散兵力。

敵強我弱的時候,十分适合使用。

運動戰的特點:運動戰為基本作戰形式時,必須和其他作戰形式配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一切走的目的都是為了打,反對有退無進也反對有進無退。

其實沒有一成不變的陣法,隻有指揮官自己熟悉了,不紙上談兵才能百戰百勝。

這是我軍在艱苦歲月中摸索出來的一套有效的陣法,對于我軍的勝利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大家認為呢?

如今,新生業态,網際網路公司的前期快速疊代。

靈活制造用的何嘗不是遊擊戰術,前期敵強我弱,迅速走向戰場,試錯修正,在競争對手最薄弱的環節發起攻擊,城市打不過,就先找農村打。

柿子要找軟的捏,企業營銷也是如此。

量力而行,步步為營,創業也是如此,先找個簡單的項目幹起來,不要一上手就玩大的。

參與的戰争越多,對敵我力量的體會越深,待核心優勢逐漸形成,轉向運動戰,單點選破。

之後,利用垂直優勢帶來的品牌優勢,擴大業态,向周邊及上下遊延伸,護城河步步增強。京東,美團,無不是在開始的領域做到足夠垂直,逐漸向整個生态進軍。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國共兩黨分道揚镳,毛澤東組建了一支軍隊,到井岡山開辟革命根據地,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誰都沒數。

在井岡山最困難的時期,林彪提出了自己的懷疑:“紅旗到底還能扛多久?”毛澤東在回信中寫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企業要有宏大的願景和必勝的意志。團隊發展過程中,總有懈怠期,帶頭大哥總會面對内外的質疑聲音。你需要堅定,堅定,絕對堅定!

所謂,将可喜而不可憂,将憂,則内外弗信。

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大夥兒才會鐵了心跟你玩下去。

自信是創業人員戰勝對手的堅強堡壘!

再強大的競争對手都有軟肋,再成熟的市場都有縫隙。隻有在戰略上藐視競争對手,才敢亮劍,不過要記得戰術上重視敵人,才有成功的希望!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毛澤東積極參加組織工作,經常到大江南北開會,但他回到湖南就會走訪農村工礦,了解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

經過幾年工作,毛澤東逐漸真正明白,中國社會分為6個階級:地主和買辦、中産階級、小資産階級、半無産階級、無産階級、流民無産者。

這6個階級就藏着真實的中國,想改造中國一定要從這裡入手。

同樣,營銷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洞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史玉柱賣腦白金,親自到街頭調查老頭老太太的需求,劉強東親自到大街上送快遞。

創業要深入到群衆中去,正如毛澤東親自做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标準

當時共産黨内有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很多人看不到中國革命的經驗和教訓,反而一股腦的照搬蘇聯經驗,還有馬克思說過的隻言片語。

他們把蘇聯和馬克思視作聖賢,認為外國的月亮就是圓,中國的東西土裡土氣肯定不行。

問題是,這種做法已經造成紅軍的慘烈失敗,很多人到陝北之後依然不改,抱着幻想中的成功秘笈不放手。

毛澤東看不下去。要是不能改正黨内同志的做事方法,談什麼革命成功呢?

1937年夏天,全面抗日戰争即将開始,毛澤東卻靜下心來準備寫文章,給黨和軍隊的同志出一本教材,教育他們如何把事情做成。

如果不把同志們教會,即便參加抗日戰争也很難成功,那麼中國的未來又該如何?

你看,這都火燒眉毛了,毛澤東還是不慌不忙,要從事情的本源着手解決問題。

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但恰恰是這次思考,讓毛澤東多年積累的東西融會貫通,完成堪比王陽明龍場悟道的終極一躍。

毛澤東在陝北窯洞回憶起過去的20年。他發現,隻有腳踏實地的做事,才能明白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但是明白之後還不夠,必須要繼續做事,驗證你以為的明白,是不是真的明白。如果做事沒成功,那說明你是錯的。

隻有事情做成了,才能證明你真的明白某件事了,因為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标準。

他總結出一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模式,可以一直用下去。

企業要有糾錯機制,市場是檢驗營銷理論的唯一标準,要根據實踐得到的結論随時微調自己的方向盤。

不可一個政策用幾年,特别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個政策用幾個月都是非常可怕的。

為什麼現在很多國有企業,甚至是最核心的金融領域都被民企搶占了市場,如支付寶,财付通等。

就是因為這些國企反應太慢,調整自己的政策太慢。本來郵局是快遞的龍頭老大,由于反應過慢,被民營快遞公司搶占了市場。

毛澤東說了,這套方法論不是讓你顯得自己多牛的,而是用來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

哪怕再不濟,你也可以用來提升職業技能,早點升職加薪。

多麼樸素的道理。所謂深入淺出,也不過就是如此了吧。

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王夫之講究實學,胡林翼和楊昌濟說要切實去做,毛澤東在陝北窯洞集古今聖賢之大成,終于寫出《實踐論》。

他用樸素的語言告訴同志們,隻要努力去做,每個人都能做出一番事業。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跨越500年時間,終于在我黨我軍的身上發出光芒。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這個世界的大學源,就是沖突

毛澤東為了配合《實踐論》,又再接再厲寫了一篇《沖突論》,20年前的疑問終于有了答案。

他發現,就像人類有男人女人,地球是白天黑夜,河水的差別是流動或冰封......

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而且其中一面不能獨存,必須和另一面配合起來才能生存。

類似于沒有男人,女人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沒有女人的話男人也不能存在,隻有男人女人湊在一起才是人類。

而且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沖突永遠是運動發展的,不是形而上學一樣孤立靜止的,于是沖突在運動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新陳代謝。

既然沖突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麼處理沖突的方法,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于是又引出一個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論:

抓主要沖突

毛澤東處理問題,向來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來不拘泥于俗套。

這不就是世界大學原引出的方法論,用來指導生活嘛。

另外,每件事情裡都有很多沖突,但總有主要和次要的,隻有先解決了主要沖突,其他次要沖突都可以迎刃而解,于是就有了“抓主要沖突”的理念。

比如革命戰争中,别看各種事情千頭萬緒,但主要沖突就是土地。毛澤東和同志們用25年時間解決土地問題,其他沖突自然好解決。

在《沖突論》的第四節,毛澤東對帝國主義國家、半殖民地國家的沖突做了分析:“帝國主義向半殖民地侵略的時候,這種國家的内部各階級,能夠暫時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這時國家沖突就是主要沖突,階級沖突就是次要沖突。”

這段話簡直是為現在而寫的。

華為被制裁的時候,我們突然忘記其他事情,果斷團結起來批判美帝。

而美國疫情肆虐的時候,川大爺迅速找到中國做假想敵,用來團結國内人心。

雖然中美都不是半殖民地,但内在邏輯是通用的。

緊接着,毛澤東又寫到:“當帝國主義用溫和手段進行壓迫的時候,半殖民地國家的統治階級就會投降,共同壓迫人民大衆。當帝國主義受到威脅的時候,往往會分化革命陣線内部,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國内反動派。”

前半段說的是蔣介石和國府,後半段麼,基本是預測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了。

雖然毛澤東不知道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但是他已經掌握了世界的核心規律,便可以通過現象,推測以後将要發生的事情。

這叫什麼?運籌帷幄之中,決策千裡之外。

古代的張良、諸葛亮等牛人都有類似的本事,可他們的本事都秘而不宣,誰都不知是怎麼做到的。

毛澤東卻把屠龍術用白話寫出來,并且用宣傳機器發到每個人的手裡,生怕你聽不懂學不會。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而且毛澤東研究世界的沖突關系,發現矛和盾不是固定的,也許你此時是矛,下一刻就是盾,也許你此時是盾,下一刻就是矛。

也就是說,沖突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這個觀點用在方法論上就是,沒有永遠強大的敵人,也沒有永遠弱小的自己。隻要努力奮鬥,強弱關系也是可以改變的,競争對手也有可能會變成合作夥伴的。

經過幾十年宣傳,這些經典方法論都成了政治術語,很多人聽的耳朵都起繭子,可你真的用這些方法論來解決過問題嗎?

或者說,你嘗試用過嗎?

平心而論,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知行合一”+“抓主要沖突”來指導生活,基本可以解決90%的麻煩。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生活中的弱者,一輩子都想逆風翻盤,可是往往會失敗,每個人的失敗原因都不一樣,但成功的方法卻是相同的:

用正确的方法持久做下去,遲早有一天,你會得到想要的一切。

而且沖突是互相對立和存在的,這個觀點,是不是也可以用于政府和人民?

一般情況,政府利用公權力維護秩序,屬于強勢的一方,人民是被管理者,屬于弱勢的一方。但是強弱和對立,是可以轉化的。

政府可以管理人民,人民也可以監督政府。因為沒有政府就沒有人民,沒有人民也沒有政府,他們是對立統一的。

這個理念貫徹毛澤東的後半生。

他的畢生理想,就是讓政府和人民形成一種動态平衡,而不是泾渭分明的強弱。

總之,沖突就是毛澤東找到的大學源。

如果不能了解的話,就想想道家的陰陽圖形,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毛澤東運用沖突的概念,親自指揮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炮擊金門以及治國理政,從來沒有失敗過。

用《論語》裡的話說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個屠龍術太考驗天賦,普通人不能強學,不然的話很容易真氣逆轉走火入魔;

但是可以量力而行,能學一點是一點,學一分有一分的喜悅。

世上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成功的藝術就在于把握一對沖突體之間的平衡。

有時候偏左多一點,我們往右拉一拉。

有時候偏右多一點,我們往左拉一拉。

在動态中實作人生的平衡和幸福。

大家覺得呢?

是以,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愛讀毛選?

因為裡面确實是大家解決遇到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的指南書,确實是具備實踐和理論的指導作用,确實具備頑強的生命力。‍‍‍‍‍‍‍‍‍‍‍‍‍‍‍‍‍‍‍‍‍‍‍‍‍‍

隻要活學活用,一定會成為改造我們思維的強大“法器”。如果你堅持讀下去,看這個世界也會更加“清晰”的。

隻是這部高深的、充滿智慧的著作涉及到的曆史、形勢和考量太多,我們都容易讀不通、讀不透,完全不得要領。甚至,時間久了,成了本本主義、隻能咬文嚼字,但是不會活學活用,完全就是背離了讀毛選的初衷。

毛選原著中每篇文章涉及到的曆史、背景、形勢和考量太多,而且很多都有一定的哲學性,導緻都不容易讀通、讀透。時間久了,就容易成了本本主義、隻能咬文嚼字。張嘴就來幾卷原話,但是不會活學活用、無法提煉出其中的思維模式、方法論,也談不上指導我們的工作、生活、創業等,更幫助不了提升認知。甚至,很多人讀久了,讀了幾年,就讀不下去了。這也是很多找我買書讀者朋友的回報。

寫的《毛選1-5卷深度解析版》就是解決這些問題,可聯系買。為了真正地讓大家能帶着去讀懂原著,能夠把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論學着用。我也補充了一些結合我們工作的案例和思考,便于都能舉一反三,幫助您真正地讀懂、讀透毛選,從毛選中汲取智慧。

差不多50萬字,1-5卷都有深度解析,都結合實際、提煉方法、剖析思維、活學活用寫完了,幫助真正地提升思維和洞見能力,也會額外送您《毛選1-7冊原著完整電子版》(标注重點)、《辯證法随談》供您日常閱讀用。每篇都是寫的幹貨、寫的是具體的思維方式,讀完了可以拿到實際去用。

包含:剖析每篇文章背景、含義、個人思考,聯系實際運用,運用蘊藏的戰略思維、沖突思維、階級分析法,以及将獨立自主、群衆路線等觀點運用到工作之中。每篇都是寫的幹貨、寫的是具體的思維方式、讀完了可以拿到實際去用。

我不是帶你分析曆史,而是隻想帶着對教員的尊重去學習他的思維方式和智慧,再聯系實際運用到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重點走好這一段路。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購買,可私信或關注公衆号:職場的學問與實踐

二、關于《毛傳》

在解析毛選過程中,更加驚歎于其中思維方式、方法演變的智慧與深刻。也遺憾于選集文章中少了很多對毛澤東等關鍵人物思想影響事件的細節描述和分析。

于是想要把這些智慧和方法寫出來的念頭,選擇的方式就是與教的生平結合起來,探究他的思想成長之路,把他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候的思路,通過傳記的形式表達出來,于是就有了這本書。

和《毛選深度解析》一樣,也是50萬字左右。從韶山、井岡山、中央蘇區、長征、延安等關鍵階段入手,結合毛選,進一步分析毛選背後的故事。

不是曆史紀實,而是要挖掘他的思想是如何在一次次成功反圍剿、一次次打敗仗總結、一次次被孤立和排擠、一次次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等過程中萌芽、形成、成熟和運用的。

讀完以後,我們會發現:毛澤東他也曾是一個從學校走出來的同學,他也曾是工作中經曆無數不如意的同僚,他也曾是有信仰卻經曆無數迷茫和挫折的同志,但是他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為人民的領袖。

我們也終究會發現,是曆史選擇了毛澤東這句話的含義。

為什麼創業一定要讀《毛選》?有理論有應用,每一步都有方法

兩本可以結合起來讀。

#懷念領袖毛主席##毛選深度解析##重讀《毛選》##毛選#

三、關于《學會反人性思考才能開悟》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的。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做一對一職場咨詢這麼久了,解決最多的是如何提升職場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如何更好地為人處事等問題,我也一直想将具體的思考、場景下的應對之策提煉出來。

是以,花時間總結出了這本書(以職場視角來寫) ,可能會颠覆你以往的思想認知,但确實是一套基本功法,是以學習職場人性思維,非常非常的重要。對有些人而言,可能一文不值,關鍵就是看你的重視程度,看你的境遇,你的悟性,你能應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