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恕。再说三恕

作者:贵在有一

《论语》中有一句对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个人认为,孔子说的“其恕乎”后面应该是问号。

终身行之者。就是终身修行,终身践行。因此,子贡问的这“一言”,那格局就应该是相当的高,甚至可能是最高的。

它会是恕吗?它大概是恕吧?它应该是恕吧?

那么,什么是恕?就我个人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恕。或者说只是恕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代表恕。

恕,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放下”。

请注意,“放下”和“放过”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鲁迅说,钱能解决80%的烦恼。

而“恕”能解决至少99%的烦恼和心理问题。否则就担不起终身修行、终身践行的格局。

那么有心理问题,比如说抑郁症等,就是在“恕”上修行不够和对“恕”的理解认知不够。

再次强调,放下和放过是两个概念。万不可混淆。

可能我的表述能力有限,勉强解释一下。

放下就是放下,是属于心理上的和思想上的,然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该追究责任的还是要追究责任,该认错的还是要认错,该改的还是要改。

放过就是放过。

可能会有些调解员或者是充当调解员角色的人,就会把放下和放过混淆。往往就会容易造成姑息养奸和难以达成调解的目的。

因此,就我的理解:恕。可以不放过,但是一定要放下。不放下或者是放不下,难免就会耿耿于怀甚至是愤世嫉俗。自己的烦恼和痛苦郁闷就会源源不断的自我产生。就容易在某些时候爆发,从而产生过激的言行,甚至是报复社会等。

注:我个人的理解,愤世嫉俗不应该是“愤世疾邪”的引申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不做探讨和解释定义。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所冲突和磕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老病死在所难免。

因此,恕就具备了终身修行和践行的条件。

天有三恕:恕天,恕人,恕己。

人有三恕:无心之过,好心坏事,慈悲违己。

己有三恕:力不能及,技不如人,状态不佳和时运不济。

何谓天有三恕?天道运行有他自然的规律。

羊吃草,狼吃羊。天意如此。即便你是养羊的,你可以阻止和预防狼吃你的羊,你可以不放过狼吃你的羊,但是你一定要放下。因为狼吃羊是天意如此,因此要恕天。

有些人养狗,就是为了吃的。你可以自己不吃,但是不应该反对。因为如果不可以吃,那么他就不会养,狗的数量就会急剧下降。那么这些狗本来就不会存在或者是存活下来。

比如说你想升职加薪,别人也想升职加薪,然而职位有且只有一个,最后别人当上了你没当上。如果你不能放下,烦恼痛苦郁闷的只会是你自己。因此要恕人。

而人生在世,不可能你想怎么样,你就能怎么样的。就算是目前号称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总统,他也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也必须为支持自己的人,去争取他们的利益,否则就没人支持他,他就当不上美国总统,当上了他也坐不稳。因此要恕己。

这是天有三恕。你做不到或者是做的不够,那么自己的烦恼痛苦和抑郁就在所难免。

何谓人有三恕?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你不能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意愿去做。既然不能等同,那么冲突和交叉就不可避免。因此要有人恕。

当然也不能任由别人来欺负和伤害自己。再次强调一遍:恕是放下,放下和放过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如果是别人刻意的欺负和伤害自己,即便是自己也要放下,但是不应该放过或者说放过是有相应的条件的。该道歉道歉,该赔礼赔礼,该判刑的判刑。包括自己欺负和伤害了别人。否则,无条件的放过就是姑息养奸,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不好的。

这里所说的人有三恕,是指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先无条件的放下,然后再视情况而定,是否放过,以及降低放过的标准和要求。

无心之过。别人并不是有心的,不是刻意的。

好心坏事。别人本是好心,结果帮了倒忙坏了自己的事。

这两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具体的情况,有时候要区分对方到底是无心还是好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放过的标准上,还是要有一些要求的。即便是不为了自己,也要提一点要求,让他长点记性,以便他自己改正莽撞的性子。

慈悲违己。假设一个事件来说明。

假设我是一个猎户,用箭或枪打中一只鹿(不涉及到非法狩猎),鹿受伤跑了。我就顺着血迹追过去。等待鹿流血过多体力不支,我自然就会获得这头鹿。在我追上鹿之前。这头鹿机缘巧合倒在了一位刚好路过的和尚面前,和尚慈悲为怀,救了鹿并且放走了。于是我就损失了一头即将获得的鹿。

那么这个和尚的行为对于我来说就是慈悲违己。

放下是一回事,放过又是另一码事。

比如说你不小心撞了我一下,好歹你也要说一句对不起抱歉之类的话吧?如果是你直接就说:你瞎呀?好狗不挡道,你不长眼被我撞了活该。那我自然就应该把放过你的条件就要提高一些。

如果是你开车不小心错吧油门当刹车把我撞飞了,那放下归放下,该怎么着还是要有的。

何谓己有三恕?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因此要有己恕。

力不能及。每个人的能力和实力都是有限的,即便是能力和实力可以持续提高,他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比如说父母病重,但是治疗费用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典型的力不能及。

而且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只能治病,没有人能治命。

有些时候治病不一定就是好的,因为没有人能治命,没有人能逆天改命。有些话可能不好说,也可能不能说,就此打住。

技不如人。技不如人是常态。因为理论上只能是有且只有一个人是天下第一。

技不如人,甘拜下风。可以有一定的方法应对。比如说:错位竞争,改弦更张,扬长避短,以及学习借鉴等提升自己。

但是在当下,一定要恕己。否则就容易产生各种不好的情绪。情绪不稳就难免会造成一步错,步步错。

比如说:嫉妒恨,我怎么能连他都不如。

状态不佳和时运不济。

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的,但是这毕竟只是理论上的可能。难免会有状态不佳的时候。而现实总是很现实的,它不是单机游戏,不会给你存档重来的机会。

不能恕己就很难走出来。即便有些时候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但是事已至此,又何必徒增烦恼呢?

而时运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自己能决定的就不能叫时运。

只是有些高手,他善于把握时机,以及能比较准确的感觉到时运,他就能在时运不济的时候蛰伏,在时运偏向于自己的时候勇于出击顺势拿下,一举成名。

综上所述,是为三恕。

不恕天,性格就不会好。

不恕人,人缘就不会好。

不恕己,情绪就不会好。

这只是相对来说。实际上都会影响自己的性格人缘和情绪,只是相对更大一些。

性格不好,自然就会影响你的人缘和情绪。情绪不好自然也会影响性格和人缘。人缘不好的人,也很难想象他的性格和情绪会有多好。

三三得九,九九归一,是为“恕”。

一个可以终身修行和终身践行的“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