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由一架钢琴引发的“鸡同鸭讲”

作者:幻宇新说
由一架钢琴引发的“鸡同鸭讲”

这个事情的全貌应该是这样:

一群在英国的华人,接受国内某机构的委托,要拍摄一组视频内容,因为视频发布时间在春节左右,所以不能提前曝光,双方也签署了保密协议。

这群华人经过前期策划,想在伦敦国王十字圣潘克拉斯车站进行视频拍摄,而且计划使用到那台公共钢琴。

拍摄当天,参与人员先后赶往火车站。其中有两名人员(红衣女A、弹琴男C)较先到达,但此时很不巧,一直从事网络直播的英国钢琴家DR K正好在使用这台钢琴,并进行现场直播。

更不巧的是,当天想在此火车站进行拍摄业务的,应该还有另外一个日本团队。其业务合作人JIM率先到达火车站,并参与到了DR K的现场直播,JIM不仅弹奏一曲,和DR K也有交流,透露出当天会有日本团队前来制作节目的信息。

此时DR K看到了女A、男C,估计他对亚洲面孔也分不清楚,又有JIM信息的先入为主,就询问两人是否是日本人,双方交流很亲切。出于直播需要,DR K甚至成功邀请男C现场弹奏一曲。

注意,男C、女A的直播入镜,才是之后事件的“导火索”。

而且,男C、女A明确知道DR K在进行直播,但他俩估计是忘了或没被通知到有保密协议,或者是没真正当回事,否则不会配合DR K的现场直播,特别是男C的现场演奏。

随后,参与人员陆续到来,特别是男D(即视频中失态者)、女B(圆脸女)到来。至此主要人物全部到场。

由一架钢琴引发的“鸡同鸭讲”

华人团队在等候“公共钢琴使用权”的时候,了解到了DR K在直播,特别是男C之前曾入镜弹奏,有可能违背保密协议,由此展开了接下来的高潮“剧情”。

华人团队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DR K后续不要发布这段视频,或者是有所打码等处理措施,总之是不能公开男C、女A的“肖像”。

但接下来的真正问题是,因为英语能力实在着急,从女B一开始的沟通就有所跑偏,因为表达不清,女B还没完全表达出保密协议及希望对方配合的内容,DR K就误以为对方认为他“不被允许”公开拍摄。

而接下来女B、男D的出场交流,更是彻底跑偏。本来是要达成配合“打码”治理的商谈,反而成了双方关于“公共场合入镜肖像权”的争论,甚至因为男D的失态发飙,导致交流彻底失控。

这也是相关视频一开始让全世界都“懵逼”的原因,因为实在不知道引发双方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闲到什么程度的两方,会只为了“公共场合入镜肖像权”这种问题直接现场撕逼。

包括DR K,其实在过程中都是实际“懵逼”的,因为华人团队一开始没有表达清楚情况与诉求、稍后又无意中跑偏,导致他当场根本没有get到对方的诉求,反而认定对方“不允许”他直播,更不理解对方“不愿入镜为什么不自己走开”,后来甚至引发言论自由、这里不是康米中国等其实和此次事情压根不沾边的理解。

所以,这场争论实际只是因为语言能力问题所引发的“鸡同鸭讲”,双方看似有所交流,但实际却是彻底交流了个寂寞。如果想在此基础上讨论什么“中西方文明交流”,恐怕纯属过度解读。

由一架钢琴引发的“鸡同鸭讲”

稍后当地警方的介入也很有意思,其实女警和DR K的交流也根本没有进行到任何实质内容阶段,DR K直到此时都并不清楚华人团队的诉求,反而因为争吵、报警导致他以为对方是指控他种族歧视、性骚扰等,所以强力反对女警让他关掉直播的要求,女警在他的强势自保之下,只能暂停交流。

从最后警方、华人团队、DR K三方各自散去来看,估计华人团队和警方说清楚了情况,但此时再想让DR K配合,无论法律或人情层面,显然都已不太可能,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但问题是,DR K是个直播“老油条”,精通流量密码,他不把这段直播视频再行发布才是怪事。

而事情自此彻底曝光、走红。因为相关视频都没有涉及到甚至都很难理解出引发此次争论的真正原因,反而呈现出莫名其妙、故意闹事乃至碰瓷的现象,再加上东西方固有的刻板印象,反而导致种族歧视、言论自由等更不着边际的讨论。

而了解全貌之后,只能说:就算中西方交流注定任重道远、困难重重,但语言都说不好,沟通能力都有问题,岂不是注定“鸡同鸭讲”!

而我们评价事情,最好是先搞清楚真相,然后就事论事,而不是什么事都能牵扯到国家、种族、言论、民主、国民性等大层面,因为有的事情,它真的配不上这个份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