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喜欢和你讨价还价?别生气,这种行为值得鼓励

作者:涂涂妈学育儿

#冬日生活打卡季#​闺蜜跟我抱怨,说她儿子才八岁,就学会每天跟她讨价还价,让她无比烦恼。比如:闺蜜规定他每天只能玩20分钟的手机游戏,他就说要玩30分钟;要他每天练习写二十个生字,他就讨价还价说只写十五个。

孩子喜欢和你讨价还价?别生气,这种行为值得鼓励

如果没答应他,孩子就会想各种办法死缠烂打,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有的时候,闺蜜为了息事宁人,便会妥协。但心里总是暗暗担心,怕太纵容了孩子,让孩子更加得寸进尺。

闺蜜说孩子越大越难管教,还是小时候好,说什么他都听,非常的乖巧。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自主意识之后,他可能就会学着跟父母讨价还价。然而在讨价还价的背后,除了是孩子意识的觉醒,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孩子想要有掌控感。

比如一个孩子想要吃糖,妈妈说只给三颗,孩子说,“不,我想吃五颗。”当孩子讨价还价成功,获得了五颗糖,孩子就会显得非常的开心。

实际上,在这开心的背后,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多吃了三颗糖,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成就感,觉得自己可以从大人那里获得了一种掌控感。

孩子渐渐长大,他逐渐从掌控自己、到掌控外物,再到试图去掌控他人。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

可是有些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总是跟我们讨价还价,而我们总是妥协,会不会太纵容孩子?

当然,如果家长总是无条件地对孩子的讨价还价进行妥协,那无疑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如果换一种做法,就能将孩子的讨价还价转换成有利于他成长的一种方式。

在这方面,有位父亲的做法值得借鉴。

有个孩子想买一款价格昂贵的电话手表,妈妈不同意,说“你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开始有虚荣心了呢?要那么昂贵的电话手表干啥,就知道显摆。”

孩子听了非常地不开心,几天都故意跟妈妈作对,叫他睡觉,他偏不。叫他写作业,他就去看电视。

孩子喜欢和你讨价还价?别生气,这种行为值得鼓励

后来,爸爸对他说,“你想买这么贵的电话手表,我建议你先去做一个调查,问问班上的同学都是用的什么牌子,价位是多少,等你调查完了,我们再来商量好吗?

这个孩子听从了爸爸的建议,真的在班上做起了调查。当调查结果出来之后,他主动走到妈妈旁边,对妈妈说:“妈妈,你再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一起来选。”

这个妈妈看到儿子那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时,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

最后,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电话手表。孩子甘愿放弃,是通过调研,加深了他对电话手表的认知,因此也不再固执地要买那款最贵的。

一个问题就这样完美地解决了。

遇到孩子讨价还价,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位父亲的做法,引导孩子自己去调查,去学习,最终学会解决问题。

同时,孩子会讨价还价,说明这个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勇气把它表达出来。从这方面来说,讨价还价体现孩子与他人协作、主动沟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精英教育最看重的一种能力。

当孩子发出的声音获得了认可,他的自信和自尊也会逐渐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面对自己的需求,敢于讨价还价,而不是唯唯诺诺,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学会使用自己的权利——说的权利。不管别人最终会不会接受,至少自己有说出来的权利,这种认知对孩子的未来会发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讨价还价时,除了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等原则性问题,家长其实应该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有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做出让步,让孩子获得某种掌控感,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孩子喜欢和你讨价还价?别生气,这种行为值得鼓励

冯骥才曾经说过,“风可以吹起一张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愿我们都能给予孩子这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