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至县剧团《封神榜》排演始末

周至县剧团《封神榜》排演始末

成立于1953年的周至县剧团,为陕西省振兴秦腔实验团之一。1984年改组之后的四十年间,一贯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以质取胜”的十六字办团方针,常年坚持在一线演出,享誉三秦大地,名扬西北五省,深受西北地区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是陕西省基层院团的排头兵。2020年4月,西安演艺集团正式托管周至县剧团,秉持“不但要让剧团活下去,还要火起来”的改革方向,更名后的西安演艺集团·周至剧团,被纳入西安演艺集团管理运营体系,享受到与百年三意社“结对子”、资源共享等一系列资源倾斜扶助,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剧团代表作主要有《劈山救母》《母子恨》《下河东》《斩黄袍》《杨门女将》《七彩哈达》《公主情殇》以及封神榜连台戏《进姐己》《黄河阵》等。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

周至县剧团《封神榜》排演始末
周至县剧团《封神榜》排演始末

拥有70多年悠久历史的周至剧团,几经沉浮,几番兴衰,有创业的艰辛和苦酸,也有收获的喜悦与自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剧团遭遇分队又合团的一番折腾后,县剧团人心涣散元气大伤。1983年县委县政府无奈做出了解散剧团的决定,然而文化大县不能没有剧团,于是第二年的六月份,由原剧团保留的十二名骨干与学艺六年的40多名戏校学员合并,并在社会上招收个别演员,组建了新的周至县剧团,由王鹏辉任书记兼团长。王团长上任后大刀阔斧整顿纪律,整治环境,恢复供电,修缮房舍,给原剧团留下的同志补发了工资,添置了新戏箱并复排了十几本大戏,之后便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下乡演出,每演一处都受到热情的赞赏。

一次在与兄弟剧团唱对台戏时,对方演出《劈山救母》,神奇的舞台的装置让高广杰感受到了神话剧的魅力。在他的建议下剧团排出了独具特色、别开生面的《黄河阵》,每次演出场场爆满,老少观众如醉如狂。年近八旬却依旧坚持随团演出的高广杰回忆,1986年看到过一篇文章“《封神榜》救活了一个剧种“,介绍了浙江新昌因连台戏《封神榜》使全国唯一的剧种“调腔”被救活的盛况,此后又在书店发现这个团演出的六集戏剧连环画《封神榜》,加之有《黄河阵》的启示,便建议团里排《封神榜》。王鹏辉团长了解情况后,当即拍板并派我们一行四人远下江南抄回了剧本,用了两年的演出淡季剧团排出了四本秦腔连台本戏《封神榜》。那时电视剧《封神榜》还没播出,传奇的故事情节、庞大的演出阵容、乱真的灯光布景、奇妙的特技效果,一经上演便倾倒了老少观众,剧场效果异常火爆,演一处红一处,《封神榜》成了周至剧团的品牌剧目,戏价也比其它团高出一倍多,上门订戏者络绎不绝。剧团的十六字办团方针也是从那个时候逐渐总结确定的。

周至县剧团《封神榜》排演始末

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