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拉夫罗夫刚发出开战提醒,中方已经抵达朝鲜,中方要当一回定海针

作者:立马观花

俄罗斯和朝鲜都认为中国是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兜底”的角色,所以通常情况下,中方也不会和朝方有频繁的接触,可一旦中方主动前往朝鲜,代表此事一定不简单,局面可能已经相当紧张了。

最近,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对大家发出提醒。指责美国、日本和韩国正在准备与朝鲜的战争。

目前来看,这个由美国组成的新军事集团,正在加强军事活动并举行大规模演习,甚至有美国航母的参与,来向平壤展示其军事力量。当然美日韩称,这是应对朝鲜“核威胁”的“必要之举”。

最后拉夫罗夫说了一句话,称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进展良好,发展相当积极”。

怎么理解这件事,为什么是俄方人员要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出提醒,拉夫罗夫为什么最后要提到俄朝关系的进展?其实这些都可以用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战略来解释。

拉夫罗夫刚发出开战提醒,中方已经抵达朝鲜,中方要当一回定海针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

首先,说句不好听的,俄罗斯并不是那个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的一方。最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的,甚至都不是朝鲜,而是中国。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来分析。

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在欧洲,远东地区也就是东北亚这块,在俄罗斯的战略中并不处于优先的地位。甚至朝鲜半岛只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策应点。

而且需要知道的是,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可能也与俄罗斯和伊朗有关系。所以俄罗斯并不在意朝鲜进行核试验或者导弹发射试验,这对于俄罗斯的欧洲核心利益影响都很小。唯一可能在意的,就是朝鲜的这些行为,不能让俄罗斯因此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但是只要俄罗斯有某些辅助性的战略意义可图,就一定会在朝鲜半岛局势这边推波助澜,这样既能牵制住美国,也能让中国为此兜底。而现在俄乌冲突下,俄方正是这么做的。

拉夫罗夫刚发出开战提醒,中方已经抵达朝鲜,中方要当一回定海针

(乌方展示俄罗斯向哈尔科夫发射朝鲜导弹的证据)

所以拉夫罗夫看似是对美日韩可能的开战发出提醒,实则是让各方进一步关注这里的局势,并称俄朝关系进展良好,这就是在说名义上的“俄朝同盟”已经越来越趋近于现实。俄乌冲突本来只是欧洲的地缘政治冲突,但俄罗斯的参与半岛局势就将争端的一个分支就放在了东北亚,毕竟现在俄乌战场也发现了来自朝鲜的导弹,美国定不会对朝鲜坐视不理。

那么朝鲜为什么也让半岛的局势一步步升温,难道这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政权不是一个重大威胁吗?其实这也是金正恩的无奈之举,以及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有时候我们常说,真正改变你生活的,不一定是朋友,让你生活发生巨变的,很可能是敌人。需要理解的是,对朝鲜影响最大的国家不是中国和俄罗斯,甚至不是韩国,而是美国。朝鲜屡次核试验以及试导,为的不是寻求和韩国的对话机会,而是为了和美国谈判。

拉夫罗夫刚发出开战提醒,中方已经抵达朝鲜,中方要当一回定海针

(美日韩针对朝鲜进行军事演习)

朝鲜的战略是,摆出挑衅的姿态,以博取谈判,转而对话妥协,进而接收援助。收到的援助用来再发展武力,摆出挑衅姿态博取谈判。循环往复。而朝鲜的诉求其实也很简单,也就是在金家政权不被颠覆的情况下,让朝鲜获得发展,并进一步被国际社会认可。

然而美国在特朗普时期是给了朝鲜对话谈判的机会,可拜登在朝鲜问题是非常强硬,朝鲜屡次发出威慑,换来的只是更大规模的军演。因此金正恩也在积极靠拢俄罗斯,希望借俄乌冲突,引起更大的关注,进而利用国际冲突,为朝鲜获得谈判的筹码。

但现在,局势显然朝着另一个方向矛盾激化的方向发展了,这也不得不让中国主动出面,稳定住局面。

几乎是和拉夫罗夫的提醒同一时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率团经新义州市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

拉夫罗夫刚发出开战提醒,中方已经抵达朝鲜,中方要当一回定海针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

这是朝中社报道的信息,中方并未对此事进行报道,甚至在时间上,当中方抵达后一日,朝方才对此进行了报道。也就是说此次中方前来,重点可能并不是和朝方谈论合作相关的事宜,毕竟目前的半岛局势较为紧张,合作的基础是建立在局势和平稳定的前提之上的,现在的工作重点,显然是将可能的冲突平息下来。

而且这次孙卫东很可能会直接会见金正恩,那么就能将中方的意思直接传达给朝鲜最高层。

这里再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是最希望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一方。因为无论中国承不承认,美国都势必会将中朝俄视为同一阵营,这既是美国打压中国的理由,也是遏制中国崛起的好用的武器。无论半岛局势是生乱还是生战,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而且朝鲜半岛的风险和压力,也一定程度承载到了中国身上。

因此,这次中方访问朝鲜,无疑是要充当一次定海针的作用的。毕竟朝鲜也不一定想和美日韩真正起冲突,是一定需要中方来劝和的,在劝和这方面俄罗斯可能不会像中国一样真心实意出力。所以朝鲜也能理解,中方这次前来,是带着很大的诚意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