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功效护肤赛道在井喷式增长之后,进入了在功效原理和外部宣称等多个层面的激烈“内卷”。专业皮肤科医生群体的更多加入,让功效护肤从基础研究到科学传播的全链路都找到升维和迭代的可能性。
不过,整体看,皮肤科医生群体与功效护肤品产业的合作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医研共创”甚至在不少企业中还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层面。
真正有效的“医研共创”是怎样的?皮肤科医生群体将在功效护肤产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放眼未来,皮肤科医生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有哪些具体方向?
2024年1月20日,由优麦医生发起、以“麦进星时代”为主题的“金麦豆之夜——第五届皮肤在线教育卓越影响力年度盛典暨2023皮肤热点高峰论坛”在优麦医生APP和线下同步举办。会议同期发布《2023中国皮肤科医生与功效性护肤品产业发展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医研共创给出了一份具体的行动指南。
历时两年一线调研报告出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FBeauty未来迹》获悉,从2022年到2023年,优麦科技根据不同职级分阶段对皮肤科医生展开了一场持续性的专业调研活动。该调研覆盖全国4000多名皮肤科医生,并对24位各领域专家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调研,整合了一组全面丰富的大数据。其中,43.6%的医生所在的医院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基地,16.77%的医生所在医院有化妆品检验机构资质。
《2023中国皮肤科医生与功效性护肤品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指导顾问
在此基础上,SIA科盟(SIA科学护肤创新联盟)联合优麦医生、优麦科研院及知名皮肤科专家们共同发起这份报告,为皮肤科医生与功效护肤品产业的融合找准着力点。
报告显示,皮肤科医生群体与功效护肤品有着天然亲和性:85%以上的皮肤科医生高度认可功效性护肤品具有临床辅助作用。数据显示,功效性护肤品在皮肤屏障修复(56.2%)、敏感性皮肤 (56.1%)及特应性皮炎/湿疹(47.2%)等方面应用占比较大。
与此同时,结合调研大数据,报告还梳理出当下功效护肤品领域的三大痛点:
1. 护肤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主要与产品问题/使用不当有关。数据显示,96.86%皮肤科医师每周至少接触到1例化妆品不良反应。
2. 患者、消费者对功效性护肤品期望过高,并缺乏正确的护肤观念与方法。95%的受访医生发现患者、消费者对功效性护肤品有过高期望,出现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本身问题(55%)以及使用不当(34%)。
3. 患者、消费者与医生的沟通不足导致依从性下降,并出现护肤品认知的误解,最终影响皮肤问题的改善。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报告也非常务实主义地从具体的皮肤问题和应用场景给出功效护肤品的临床应用策略,在特应性皮炎、敏感肌、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脱发、银屑病等常见皮肤问题上逐一拆解,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当下热度飙升的医美领域,报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功效性护肤品在医美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皮肤科医生和医美医生普遍认为在医美“项目前”、“项目即刻”和“项目后”阶段,均需要合适的整全护肤方案。
在功效护肤的医研共创实践中,找准皮肤科医生的清晰定位是重中之重。结合调研,报告总结了皮肤科医生的三重角色:
1. 皮肤科医生是皮肤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掌握不同皮肤问题的诊断、鉴别、相应的诊疗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探索并研究相关皮肤问题的发生机制,为功效护肤产业链提供客观依据和基础研究支持。
2. 皮肤科医生是护肤品功效和不良反应的判定者。皮肤科医生掌握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鉴别和处置能力,并深度参与监管职能。
3. 皮肤科医生是皮肤学和功效性护肤品的科学传播者。通过多种途径传递专业知识,他们帮助患者、消费者更全面了解功效护肤品的相关知识,积极开展护肤达人、护肤品企业的皮肤学和皮肤护理培训。
看得清问题,摸得清思路,划得清定位。当功效护肤朝着医研共创方向迭代热潮兴起,这份皮肤科医生一手调研报告对于美妆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书。
皮肤科医生在功效护肤的三重角色解读
“找准定位十分重要。”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顾问刘玮教授充分肯定了报告在皮肤科医生推动功效护肤品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来源:《医美抗衰新思路与功效护肤的产业发展演变》圆桌论坛
在《医美抗衰新思路与功效护肤品的产业发展演变》专题圆桌论坛上,刘玮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郑志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赖维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瑾教授、杭州颜术时尚医疗美容诊所宋为民教授、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丁蕙琳教授等国内顶级皮肤科专家一起,对报告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其中上文提到的三重角色成为专家们热议的亮点。
专家团一致认为,在功效护肤品的核心问题——皮肤衰老的机理和标准研究上,皮肤科医生应该当仁不让,发挥职责作用。
刘玮教授指出,炎症性衰老、基底膜破坏、细胞衰老是功效护肤品在抗衰领域研究的关键方向。赖维教授从肤色和暴露学领域解读色素的沉着,黄斑、光老化对皮肤衰老的影响。此外,郑志忠教授则将皱纹、皮肤的色素沉着、皮肤的角质化和毛细血管扩张归纳为皮肤衰老的4个关键评判维度。
在临床应用策略上,皮肤科医生可以在色素沉着、黄褐斑、光老化、炎症细胞衰老等多个方面,通过医疗和功能性护肤品牌的共同作用,为消费者、患者给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皮肤科医生还可以通过医美与生美结合的整全护肤方案,为传统医美找到新的突破口。简言之,功效护肤给予被医美“破坏”的皮肤屏障给予充分的修护,对于围术期的护理解决方案能让医美变得更安全、有效。与此同时,医美也能够在功效护肤品的支持之下,进行更多的功能探索甚至效果加乘。
特别要指出的是,整全护肤还可以用精准护肤的思路进行“强化”。刘玮教授认为,精准护肤与整全护肤并不冲突,精准护肤是一种对皮肤问题发生机理、寻求解决方案、探索功效路径的科学技术思路,而整全护肤同样需要这样的思路作为支撑。
同时,皮肤科医生也是精准护肤思路之下功效护肤的重要参与者。刘玮教授表示,从品牌定位和基础研究一路延伸到品牌科学传播,皮肤科医生都应该起到关键作用,充分发挥研究者、裁判官和传播者的角色作用。
针对报告中对皮肤科医生设定的定位,刘玮教授对皮肤科医生群体提出了许多具体提升要求,例如深度学习化妆品成分、配方,了解、认知化妆品功效。他指出,“皮肤科医生将助力功效护肤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明确群体定位的同时,也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不断学习,还要放下身架,虚心向其他专业人员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和护肤品的认识。”
医研共创加速破局功效护肤“内卷”
报告的发布以及与之伴随的众多国内顶级皮肤科医生的深度解读,无疑为当下极度内卷的功效护肤产品,提供了一套体系化的解题思路。
有目共睹的是,当下的功效护肤市场正面临两大严峻挑战:
一方面,常规的成分思维、功效思维正在向精准护肤的体系升维,企业在品牌定位、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阶段,必须补齐皮肤科学的基础研究板块,在“循证医学”的思维下,为所有的症状、功效和机理打造完整的“证据链”体系,从对症护肤进阶为对因护肤。
200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提出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金字塔”
另一方面,当下绝大多数护肤品牌都在追求功效化,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消费者和行业在大量科学护肤知识的“灌脑”之下,对功效概念渐渐麻木,“成分等于功效”的认知失效导致信任成本再度拔高,品牌在科研端的体系化输出迫在眉睫。
业界科研人员认为,长远来看,功效护肤长远发展的重心仍在医学范畴,神经科学、再生医学等多个医学领域的深挖价值,已经成为目前头部化妆品企业的共识。
透过市场上产品的内卷,我们更应看清的本质问题是:功效护肤缺乏创新的增长维度,只能在功效、成分等传统解决方案里堆叠式做功。
通过医研共创为功效护肤打开新思维,启动系统性升级,正是优麦科技举办会议、发布报告的初衷。
据《FBeauty未来迹》了解,此次会议的平台优麦医生隶属优麦科技,旗下产品包括优麦医生APP、优麦科研院、优麦皮肤互联网医院等,基于“打造皮肤科数字医疗生态圈”的目标,优麦科技目前已构筑起覆盖“D+B+C”端的专业平台型企业。
优麦科技为功效护肤的医研共创摸索出一套核心解决方案——优麦CPBU(Consumer Products Business Unit)。作为优麦皮肤健康科学营销团队,优麦CPBU在不断探索和市场验证中打造出了完善的皮肤健康营销体系:
通过医生端口碑营销、优麦科研院专业解决方案、IMC数字整合营销三大服务模块,CPBU为品牌实现消费者信任破冰,全方位赋能功效护肤品牌科研体系,为化妆品品牌、产品提供科学营销解决方案。
在此之前,优麦已经通过优麦医生等产品,打造出全国最优质皮肤科医生的专业平台。据《FBeauty未来迹》观察,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均已与CPBU展开深度合作。
此次金麦豆之夜上,品牌、皮肤科医生群体在优麦平台上共创的热门文章、优质栏目以及卓越品牌得到业内专业认可。其中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院线专业品牌修丽可荣获“优麦医生2023年度整全护肤先锋品牌奖”,珂润润浸保湿滋润乳霜荣获“优麦研选-2023年度屏障修护面霜”称号,丝塔芙舒缓修护精华荣获“优麦研选-2023年度舒缓修护精华”称号,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研发专栏《欧莱雅颜究院》荣获“2023年度卓越创新栏目奖”
从科学性、适用性、功效性、安全体系、安全性、合理性等多个专业维度出发,联合多位专业医师制定“优麦研选”正在成为功效护肤品重要标准之一。
更重要的是,优麦已经精准地踩在了情绪护肤、医美、再生医学、精准护肤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重点布局的未来技术方向上,为功效护肤品牌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好布局。
功效护肤的医研共创时代已经拉开序幕,总有一些人冲在最前方,为后来者点亮火把、穿透迷雾。
作者/陈龙
校对/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