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玉山║唐龙镇初考

作者:府谷文化

谭玉山║唐龙镇初考

研究宋、辽、金、西夏史,唐龙镇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位于这几个政权的接壤地带,唐龙镇一直是各方军事和外交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缺乏,史学界对唐龙镇关注较少。近年来,我带领有关专家,对内蒙古准格尔旗龙口镇台子梁古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初步勾勒出唐龙镇的历史脉络……

谭玉山║唐龙镇初考

唐龙镇,旧隶府州折氏,为其所领缘河五镇(紫河镇、唐龙镇、府谷镇等)之一。陈桥兵变(960)以后,唐龙镇当随折氏并归于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太宗攻伐北汉前夕,曾命大将袁继忠“巡遏边部于唐龙镇”。太平兴国四年(979),唐龙镇自府州来隶麟州新秦县。天圣元年(1023)以后,“凡唐龙镇所报公事”,全由麟府路军马司处理。宋人利用怀柔政策建立了对唐龙镇松散的领属关系。如允许土豪来氏世袭镇将,同意部族纠纷“依蕃法和断”,优待内附的唐龙镇归人,禁止府州擅自入唐龙镇境剿掠,鼓励府州与唐龙镇的正常贸易等等。根据上述资料,唐龙镇在唐末和五代时期已设置。

谭玉山║唐龙镇初考

按成书于宋仁宗时期(1023-1063)的《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七“府州”条下载:“(府州)东北至唐龙镇百五十里……唐龙镇,旧遥隶并州。……,东南至火山军久良津,北至古胜州,西北至柳拨川,东北至子河汊混拨川。……”。又《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九“西蕃地理”条下明载:“唐龙镇,在胜州之境,地形险峻。东至黄河二十里,河之东曰东躔,河之西曰西躔,骑兵所不能及。”经考证,火山军久良津,位于今山西河曲县县城南元村西南(《河曲县志》记载为九良津,今名九良滩)。古胜州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南。柳拨川,为今内蒙古准格旗纳林川,流入陕西后称黄甫川。子河汊,位于内蒙古清水河县浑河、清水河黄河交汇处,今名岔河口。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完全确定,今准格尔旗龙口镇台子梁村古城即为唐龙镇遗址。

谭玉山║唐龙镇初考

台子梁古城距今准格尔旗龙口镇政府所在地马栅村8公里,位于台子梁行政村断桥墕自然村。该城地势险要、四面环沟、雉堞高矗、崇墉隆出,坐落于一高大的平台上。古城东距黄河二十里,与资料完全相符。城址呈长方形,中间高而突出,四面呈梯形分为三层台状,整个城呈塔形状,落差三十米左右。现遗址分上下两层,上城南北250余米,东西100余米,城墙依山势而建,墙基最宽处40米,城址轮廓清晰,保存较为完整,址内可见大形高台建筑遗迹,文化堆积层深厚,宋代定窑、耀州窑、龙泉窑和辽白、辽三彩等瓷片很多。下城南北300余米,东西180余米。城廓保存较完整。在其偏北1000米处,有巨型烽遂一座,方圆5公里内可以看到,与古城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当地人称此地原名芦寨城,传说是唐庐陵王的避难之地。武则天登基称帝后,逼她的儿子李显、李旦外出为官,庐陵王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儿子,这与史实相符,但是李显是否来过唐龙镇有待考证。后来李显登基称帝,称唐中宗,当地老百姓认为他是唐朝真龙天子,便把此地改名为唐龙镇。据当地村支书介绍城南有庐陵王的墓,那里经常有石羊、石桌等出土,所以当地人把那里叫作石羊峁,还有一条长达5公里地道,一直通到城外芦窑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作详细调查,只是对遗址内文化堆积层进行了初步考证,对石柱础、方砖、瓦片、瓷片、钱币、滚石、雷石、石碾槽和城墙等宋、辽时期文物进行了拍照,初步确定了唐龙镇的范围。

唐龙镇为宋、辽、西夏、金时期特殊的地方政权,不领县,为军事建置。与麟、府、丰三州同为羁縻政权,宋于此置麟府路,置于河东路的管辖之下。这里与辽、西夏接壤,是控扼西北、防御辽夏、屏蔽河东的战略要地。同时,这里又是蕃汉杂居的多民族地区,居民以党项族为主。咸平四年(1001),唐龙镇已为西夏兵峰所及。按《续资治通鉴长编》第四十卷载:“(咸平四年)辛卯,麟府、浊轮副部署曹粲率熟户兵邀击李继迁辎重于唐龙镇西柳拨川”。景德四年(1007),辽朝也涉入了唐龙镇内部的纷争。《宋史》卷四百九十一《党项传》载:“(景德)四年,唐龙镇羌族来美与其叔璘不叶,召契丹破之,来依府州。璘、美非大族,尝持两端,顷亦寇钞近界,发兵趣之,则走河之东曰东壥,契丹加兵,则入河之西曰西壥”。这种争夺使唐龙镇处境颇为艰难,不得不在臣宋期间,“尝持两端,事契丹及夏国”,这种三方共属的现象持续了20余年。庆历元年(1041),唐龙镇首领来守顺叛于西界,唐龙镇为夏国所并。辽重煕十八年(1049),辽军夺占唐龙镇,此时唐龙镇残破不堪,族帐逃亡一空。在这种情况下,辽人在唐龙镇地区采取迁徙燕民,设立防秋军驻守等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同时,在便于防守的河东新置州城一座,号为“宁边州”,将唐龙镇改为唐隆镇。宁边州州治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村,所辖地域照旧是唐龙镇故地,下城湾村旧属山西偏关县,1946年后,划归内蒙古清水河县。1124年,金打败辽,占领宁边州,袭辽制,设宁边刺史州和镇西军,后下置宁边县。1216年,宁边州有户六千零七十二。元朝建立后,在至元二年(1336),将宁边州一分为二,一半隶于武州,领宁边县;一半隶于胜州,领东胜县。至元四年(1138),宁边县、东胜县被裁省入各自所在州。至此,有单独行政建制的唐龙镇200多年的历史结束。

谭玉山║唐龙镇初考

在宋、辽、西夏政权并列时期,唐龙镇北部的胜州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互市,榷场经济发展迅速,府、麟、丰、唐龙镇各与其贸易,特别是唐龙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各方贸易的中心,辽、西夏的驼、马、牛、羊,毡毯、玉及药材与宋的纺织品、瓷器、漆器等在这里交换,商贸的繁荣使这一地区长时期保持了较为稳定与和平的环境,唐龙镇在这一时期成为北方重要的商贸重镇。元、明、清时期,这是由于地处陕、晋、蒙接壤区,蒙汉贸易亦十分繁荣,每年有大量马、驼、羊在此交易,龙口镇驻地马栅村亦由此得名。